揭祕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規模宏大的福建土樓,“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縱貫古今的結晶”,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完美結合”,是山區民居建築“巨無霸”,是古代民居中的“航空母艦”。歷經數十年才能修建完成的大型土樓,不僅築成高聳雄壯的夯土牆,在歲月沉澱之後,也詮釋著如同外牆一樣凝重深厚的文化內涵。

‘土樓’這個概念約定俗成已有了它特定的含義,它是指用夯土牆承重的規模巨大的群體樓房住宅。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初溪土樓群鳥瞰

無論福建土樓是什麼,問題關鍵是憑什麼它能如此巨大,地位又如此突出?客家土樓從建築技術、規模體量,還有歷史文化內涵,抑或造型上給人們帶來的審美價值,這種震撼人的美的力量從哪裡來?為何它源遠流傳數百年,至今仍較好地保存、挺立著,並被人居住......

一千個不同的體驗者,或許有一千個關於土樓的形形色色的問題。歸根結底,眾多問題背後,都指向類似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一個問題,即福建土樓是怎樣建成的?換句話說,人們無論怎麼說它高大巍峨,說它積澱深厚,說它文化淵源,說它藝術璀璨,嚴格地講,這一切都拜土樓嚴謹有序的建造流程所賜。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月色下的福建土樓外牆

01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福建土樓正式開建之前,需籌備5項工作。

(1)選址像選親

傳統時代,人們依據宗親聚落的方式居住。所謂“血親為鄰,兄弟比屋而居”,在建造土樓如此龐大體量房屋的事情上,基本不由個人決定,也不可能哪一家能獨立將它設計建造起來,而是召集全族,群策群力展開“頭腦風暴”,而後緩緩建之。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周邊風景秀美的裕昌樓

過去大型土樓選址,好比古代婚嫁選親,男女雙方的結合,更多由家族或長輩說了算,長輩們談妥了,這門親事基本也定下了,就是說男女婚姻取決於家族意見。土樓的這種選址方式是科學的。不同的是,男女婚姻大事如完全由家族決定,結果倒不一定幸福,以魯迅先生為例,原配夫人朱安女士是母親決定的,但兩人本不認識,沒見過面,這樣由父母決定的婚姻,事實證明給當事雙方帶來了終生的遺憾。

當然,婚姻相親模式也有多種,它也會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如《西廂記》中張生與崔鶯鶯,二人深深相愛,可長輩不同意他們結合,設置障礙,所謂門不當戶不對,不符合家族利益。眼看一對有情人被拆散,崔鶯鶯的侍女鬥智鬥勇,從中斡旋,幫助二人衝破重重阻撓,終成佳侶。

相比傳統方式,現在社會的婚戀相親比過去自由得多,男女二人決定權很大,但問題是,雙方可能因年輕不成熟,或一時衝動,如生理的、感情的等等,在未了解彼此的情況下結合,時間久了,才發現性格各方面不合,難免心思起伏,悔不當初!所以,家族意見、親友團助力、雙方的熟悉和磨合,都將是確保結果長期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歷經百年依然堅固,風雨滄桑夯土牆

上面所講從某種程度上,與土樓建造有異曲同工之妙,土樓最終建成並佇立數百年為人們居住,是多種因素多項流程多方人員合力的結果。但土樓建造與男女婚戀不同,在於前者是建築,建成後為人居住,後者是人,直接關乎幸福二字。此處要預先說明,正是本文所述的5項前期籌備、6大後期建造及裝修工序,作為前提條件和技術環節,對福建土樓建造的百年大計,都是不可或缺的。

回到本小節,一旦決定建造一座土樓,當然會從多個角度多種視角進行選址,這裡面既有家族參與決定的成分在,也有靈活有度的民間智慧,比如首先請風水先生看風水;其次根據祖訓,祖上定下過規矩,哪裡可建哪裡不可建,總歸是要參考遵守;最後還有民間習俗,通常會避開賭場、屠場、墳場這些陰氣、戾氣或殺氣重的怪異之地。

(2)擇匠如拜將

這一步好比點將出徵,要登臺拜將的。客家土樓最終要人居住,其建造的指揮中樞是一幫專業精湛、態度謹嚴的工匠。為首兩員大工匠:泥匠和木匠,他們手下各帶徒弟,也或沒有,但必須有運土、吊土和上料的小工。這些小工通常由土樓的本族人充任。按照民間習俗,每逢建房等大事,鄉鄰都會來幫忙。

如同木匠工具七大件:錛刨斧鑿鬥尺銼,泥匠也是全套工具樣樣齊全,包括木模板、夯杵、拍板、繩線、木尺、橫擔、鐵錘鐵鏟、泥刀泥鋤

等,雖然土裡土氣,但是特別管用,足能建起高大堅固的夯土牆。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泥匠夯土牆工具

過去民間造屋只粗略描畫構架,並無施工圖參照,因此泥匠和木匠二人不但是建造土樓的總設計師,某種程度上還充當著土樓設計施工圖的角色。他們依靠長期積累的經驗,在腦袋中構搭各種建造式樣,與家族主人協調、商量,全力合作,就能按部就班推進土樓工程。這樣,經過甚至長達幾十年的接續建造,十分龐大的土樓就逐漸建成,這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通常要兩三代接力才行。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土牆夯築中

(3)僱工似募兵

上面講到,僱工主要是指除泥匠木匠之外的小工,由家庭、家族或鄉鄰等勞力擔負。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在工地打雜,如搬運、拌土、上料、簡單木作等,手藝稍好的也可負責諸如夯土之類的技術活。

根據工程量大小,小工人數幾人、十幾或幾十上百不等。這些人數在開工之前都要謀劃排定。需提到,因傳統農耕時代親鄰敦睦,承擔小工的鄉人,均自發幫忙,這次你幫我,下次我助你,不用付工錢,管個飯就行。

(4)備料有講究

作為福建傳統建築,土樓備料的特點體現鄉土性:

不僅表現在空間佈局與當地民俗習慣相吻合,更突出的還表現在就地取材,對泥土、木材、石材等地方材料的巧妙應用。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土樓建造中用作椽梁等的杉木

土樓為土牆木構磚瓦建築,需要準備的材料基本有三大類:土石沙;石灰;木料和磚瓦。如木材用杉木,當地多山,林海茫茫,尋得上好杉木較為容易,放置乾透,儘可能減少後期幹縮和開裂造成的麻煩。

土樓夯土技術相當完善和成熟,作為重要環節的夯土牆配料非常講究。泥土選用紅壤土、田岬泥(田底泥,一種水田下層未耕作黏土)和老牆泥(瓦礫土),三種土按比例配置,發酵成熟,再加入石灰和砂,拌成三合土即可。還有一種特殊配方,材料成本較高,即加糯米湯、紅糖和蛋清,用泥鋤拌勻,這樣上料夯築的牆體更加牢固耐用。土樓建造的配料通過材料互補,實現性能提升。最終,高大夯土牆不開裂不縮水,使用壽命也隨之增長。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5)祭拜同“出征”

這是土樓開工前最後一道程序,族人非常重視,嚴格講有一套完整儀式:燒香化紙、殺雞祭拜天地、安符出煞、潔淨地面。這種祭拜儀式相比現代奠基典禮更具傳統人文氣息。

在“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傳統時代,土木建造從“敬天畏人”出發,重視籌備,直到將房屋建造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不僅充分體現生態低碳的環保優點,更積澱著深厚的文化傳承。福建土樓能作為土木建築典範,可見前期籌備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02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籌備到位,6大工序開工建造。

(1)地基扎得牢

過去土樓打地基,因建築體量大,換種能類比的說法就是今天挖基坑。當時叫“大腳坑”,為下一步打石腳做準備。傳統時代的地基,一般只挖掘牆下空間。但福建土樓不僅如此,因地基寬度約是地面牆體寬度一倍,基坑就要挖得更寬些,而深度則依據樓高、地質狀況而定。據說有的土樓為防止吸水,地基要挖5米深,僅此一項就要花費一年時間來完成。

(2)石腳砌得穩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石頭砌的地基與牆基

地基及地面少許部分,均用石頭砌基礎,分為大腳(地下)、小腳(地上牆腳和腰壁)。大石頭砌大腳,四個邊角需用整塊超大石,邊緣以土夯實,內裡隙縫填小石。規整的小石塊砌小腳,以三合土粘接,高度半米至兩三米不等。

(3)行牆頭一炮

小腳養護的幾天中,匠人可以休息調整下了。小腳養護幹固,緊接著就是夯土牆作業,即行牆。行牆的被重視程度不亞於前期5項籌備最後的祭拜。在行牆前一天,族人要設席宴請匠人、風水先生和幫工。次日,在貼著喜慶對聯紅紙的木版夯杵前放一掛鞭炮,宣告夯牆開始,就可行牆了。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土樓夯土牆施工中

另外,作為夯築的第一版牆,一定用最好的土料、最沉穩的辦法、最嚴謹的態度進行。夯完還要及時修補,抹平牆面縫隙,拍打牆面,使其平整而光潔。如此做法,跟打地基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還是基於人們對建築基礎的重視,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正是這道理。

土樓的夯土牆底牆厚度基本在1.3米至2米,表面看已經很厚,可按照宋代《營造法式》規定的技術標準“高厚比3:1~4:1”來看,高度十幾米的福建土樓,其高厚比達到了大致6:1~7:1,遠超宋代標準,顯示了它的夯築技術的進步性。需要提到,建造近300年的最高土樓之一的和貴樓,高21.5米,底牆厚僅1.34米,高厚比竟達16:1,比現代夯土建築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和貴樓

(4)獻架靠木匠

換句話說,這道工序就是一層或全部土牆結束,木匠來做木結構。土樓外觀是夯土牆,但是內部卻由大量木柱樑架和樓層鋪板來構建。在第一層樓夯土結束,緊接著就是該工序。泥匠可暫歇一歇,木匠要上手了。

在這當口,一邊是慶祝建造的階段性成果,另一邊還要犒勞工匠、補充體力,畢竟往後土樓越建越高,工作越發辛苦,工匠的作用至關重要,土樓主人又須招待一頓吃喝,殺雞宰鴨打餈粑,食物甚是豐美。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土樓內的柱樑等木結構

所謂“獻架”,始於牆頂挖好擱置樓板梁的凹槽,木匠方好據此來立柱、架樑和搭板。此時,木樑一端擱在凹槽中,另一端搭在內部空間豎起的木柱上。木柱之間連以橫樑,與開口於牆的槽口共同擔負起杉木,其上再鋪木板,向上一面剖光,即為一層的樓板。

在獻架過程中,要考慮的一個實際問題是縮水。包括夯土牆和樓板的縮水,所以牆中凹槽要適當升高,收縮後剛好使樓板水平;鋪的樓板需預留一塊木板的空位,經過一年門板們收縮完畢,再算好尺寸裝板固定,可令樓板更加嚴絲合縫。

(5)出水鋪屋瓦

四五層高的夯土外牆高高聳立,土牆建造完了,泥匠師傅終於長鬆一口氣,然後由木匠師傅來蓋頂,在椽架鋪上杉板,用竹釘緊固,其上再鋪屋瓦,這樣屋面工程完了,就算“出水”了。為防止風雨掀翻屋瓦,上面通常會壓一圈磚石。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土樓的屋頂瓦

在這節骨眼上,還有許多瑣碎細活兒,主人高興,自然少不了一番宴席款待,表示慶祝,也為下一階段工作拉開序幕,基本也就是土樓營造最後一道工序了。

因為是土木建築,為更好防水防雨,對土樓的“穿靴戴帽”頗有講究。如果將打石腳比作“穿靴”,以防雨水浸泡,那麼對屋簷的處理就是“戴帽”了,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淋溼夯土外牆。

而“戴帽”的說法,又進一步形象比喻為“前戴斗笠後披蓑衣”,前即土樓朝向院子的屋簷,支撐的內椽相對較短,後即夯土外牆方向,外椽相比較長,出挑甚至長達3米,形成大屋簷,看起來如同長長蓑衣。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土樓的大屋簷

(6)裝修細收工

這是最後一道工序,主要是七七八八一些木工和泥工活兒。此時,木工負責樓梯、欄杆、門窗、天屏以及其他木頭裝飾,泥匠通常負責外裝飾,如開窗洞、鋪走廊、粉牆、磊水塘、砌石階及灶頭等。

由於土樓體量龐大,佔地面積通常數千平方米,甚至達到上萬平方米,如最為龐大的方形土樓遺經樓僅佔地就有10300㎡,如果算室內面積,就更多了,因此裝修時間也比較久,少則一年,多則數年。

相比區區數年的裝修,一些精工細作且極重細節的土樓,從啟建到完成會花費幾十年,如被稱為“土樓王”的承啟樓,規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據傳從明崇禎破土奠基,至清康熙竣工,歷世3代半個多世紀才告完成。今天,它與萬里長城、敦煌莫高窟一起作為國家名片,大放異彩。

03 結論

作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建築,福建土樓不愧為中國傳統民居瑰寶。它的建造一環扣一環,緊緊相連,終於成就或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或聚族而居、粗獷雄偉的土樓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南靖田螺坑“四菜一湯”

上下五千年,5項籌備6大工序,終促成夯土民居建造的集大成者:福建土樓。回顧石器時代“堆築技術”萌發,經商周“版築技術”儲備、秦漢的廣泛應用,源流而下,至唐宋開枝散葉,登上巔峰,才在明清一代集諸土木技藝之精華,一舉在閩南閩西南山鄉蔚為大觀,它不僅是民居“巨無霸”,更堪稱民族古建雄壯激流中的一朵“奇葩”。

位居傳統夯土民居建造巔峰的土樓,在快餐化時代的人們看來,其建造也或顯得繁瑣,甚至有些不可思議。即便如此,本文並未詳涉選材、配料等更具體的技術細節,這又是一個可以單獨展開的長篇敘述。總之,一項千年流程的技藝精華,一項真正屬於工匠的手藝,唯有不計得失,沉下心來,精工細作,方領悟其精髓,深習得技藝。當然,從事無鉅細的諸流程之中,也約略可見傳統營造技藝面臨的窘境及斷流緣由。

揭秘民居:「巨無霸」福建土樓是怎麼建成的


參考文獻:

《中國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福建卷》,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7年版

《福建土樓——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黃漢民著,三聯書店2009年版

《福建民居》,戴志堅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年版

《福建民居》,李秋香等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老房子——福建民居》,黃漢民、李玉祥著,江蘇美術出版社1993年版

《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王其鈞著,南天書局1993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