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偷東西,這種行為在我們看來是十分惡劣的。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所以當孩子出現“偷東西”這種行為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打罵、訓斥孩子,但其實這種做法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而且也未必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小玉今年剛剛上幼兒園,平時的小玉不太愛說話,但是心裡卻有著自己的想法。這天,小玉帶回家一個很漂亮的夾子,媽媽看見了,就問小玉哪裡來的,小玉回答媽媽說是自己在幼兒園看到的,因為太好看所以就裝進了書包。

聽完女兒這麼說,小玉媽媽就跟女兒說這是不對的,並要求女兒明天去幼兒園先承認錯誤然後把東西還給老師。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小玉一聽要和老師承認錯誤,就堅決不肯,生怕老師批評自己。但小玉媽媽堅持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必須要讓孩子長記性,所以還是有必要和老師講的。

第二天,小玉媽媽早早就送小玉去了幼兒園,趁著班裡沒什麼人的時候,就把事情和老師說了,但是老師的反應卻讓小玉媽媽忍不住在心裡為老師點了個贊。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原來,老師並沒有責怪小玉,而是說了沒事,並表示孩子會這麼做很正常,並不算“偷”。然後老師就蹲下來看著小玉,告訴小玉說如果再在幼兒園看到喜歡的東西時,老師可以允許小玉帶回家玩一天,第二天帶回來就可以了。

本來小玉還是低著頭,不好意思看老師的,但是聽完老師這句話,立刻高興地揚起小臉大聲地回應老師說了好的,然後就開開心心地去玩了。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在小玉媽媽臨走前,老師還表示說小玉平時都很乖,這件事沒有必要太放心上,和小玉說清了就不會有事了。

小玉媽媽聽完以後,在心裡佩服老師,覺得自己給女兒找了個好老師,很開心。

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

1. 沒有“別人的”和“自己的”的概念

對於一些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是不能很好地區分“別人的”和“自己的”的概念的,他們是還不明白“所有權”的概念的,所以才會拿“別人的”東西。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2. 平時父母過於嚴厲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父母平時的教育問題,有的父母認為對於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所以經常會不允許孩子做很多事,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越禁忌,越想要”。如果家長總是不肯滿足自己孩子的願望的話,孩子很可能會對於某樣東西很想要,就會選擇“偷”。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3. 單純喜歡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單純地喜歡,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偷”東西,是因為覺得喜歡,覺得好看,所以才會拿回家。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面對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1. 指出錯誤,並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當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時,家長應該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告知孩子應該怎麼做,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所有權”。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2. 安撫孩子情緒,給予關心,不宜太過嚴厲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宜太過嚴厲,這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下次改正就可以了,告訴孩子改正了就是好孩子,鼓勵孩子改正。

3. 不要把事情弄大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有很多家長髮現孩子有這種行為就會覺得是不得了了,所以就會把場面弄得過大,讓孩子覺得很沒面子,這會傷害到孩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事件中小玉媽媽這點就做得很好,特意選擇了人少的時候和老師講。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4. 及時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

“金錢教育”對孩子來說是很必要的,家長要及時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讓孩子認識金錢,知道如何合理支配金錢,如何做金錢的主人。

你家孩子有過“偷東西”的行為嗎?你是如何教育的?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孩子在幼兒園“偷東西”,寶媽讓其拿回去,老師的做法很高明

育兒小貼士:

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先去了解孩子偷拿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嚴厲批評孩子,傷害孩子, 把場面搞得過大。“金錢教育”對孩子來說也是很必要的,家長還是應該重視起來,及時教育孩子如何支配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