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後,舊社會遺留的上萬娼妓,最後去哪裡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人嘗”諷刺的是古代青樓的風塵女子,這種把女人當作玩物的陋習一直延續到新中國建立後,民國時期的上海,有著上萬的娼妓,可是解放後這些舊社會遺留下的娼妓就此銷聲匿跡了,那麼,這麼多女人都去了哪裡呢?


上海解放後,舊社會遺留的上萬娼妓,最後去哪裡了?


在建國後的一段時間裡,上海是允許妓女存在的,畢竟娼妓處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受到的災難最多,可是這其中又有很多的醜惡勢力,貿然取消必然會引起一定的動盪,所以,在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之後,上海在1951年11月25日正式下文禁娼。


禁娼不是一紙公文就可以解決的,上海市政府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止是讓妓女進入“上海市婦女勞動教養所”進行勞動改造,還為收容的妓女治療性病,當時治療這種炎症只能使用盤尼西林,這種藥當時我國還無法生產,只能進口。


上海解放後,舊社會遺留的上萬娼妓,最後去哪裡了?


可是美國又聯合西方多個國家對我國採取封鎖政策,因此十分緊缺,因為買不到,需求量又大,所以價格非常昂貴,可是上海政府毫不猶豫地就把盤尼西林給了這些妓女使用,挽救她們的決心很強。


終於,在經過勞動改造後,這些妓女獲得了自由,可是想要在上海自食其力,何其困難,她們在上海這個地方,有的只是黑歷史,想要安家立業,必須遠遠的離開,就在這個時候,從遙遠的新疆傳來了一個消息。當時新疆正在開發建設,很多子弟兵都去了新疆,為新中國做貢獻,同時由於男性居多,很多人都是單身漢。


上海解放後,舊社會遺留的上萬娼妓,最後去哪裡了?


正巧上海這一批被改造的人,在大環境的需要下,只要能講清楚自己的過去,符合上海市的安置標準,加上本人自願,就可以報名參軍去新疆。當時新疆的條件非常艱苦,可是能夠參軍,讓這些剛脫離苦難的姑娘們喜出望外,對於她們就是一種脫胎換骨,而艱苦,她們不怕,只要能夠重新開始,而對於在新疆開荒的男兵們,正巧可以解決他們單身的問題。


1955年4月,這麼一批穿著綠軍裝的上海姑娘,踏上了西行的列車,走向了遙遠的新疆。在列車上,有人高唱起《南泥灣》,這批流落在上海灘的賣唱歌女,終於可以遵從內心,唱自己想唱的歌,到了新疆後,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在這裡,她們還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侶,過得很幸福。


上海解放後,舊社會遺留的上萬娼妓,最後去哪裡了?


當時去新疆的這批女子,後來有人成了勞動模範,有人入黨成了黨員,有的成了團員,大部分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愛人和孩子,相比於以前在上海爛泥般的生活,她們都對自己能夠獲得新生無比的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