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歲半,只要不滿足他就發脾氣摔東西,打他怕傷他,不打怕以後養成習慣,怎麼辦?

大越哥兒121


你好我是@TT辣媽愛美麗,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回答的,孩子一歲半不到兩歲,不滿足他就生氣,發脾氣,扔東西,打他怕傷害他,不打他又怕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畢竟階段, 也就是孩子可怕的兩歲到了。

育兒界有個術語叫做T2,也就是terrible 2的簡稱,翻譯成可怕的兩歲(不一定是兩歲,1-3歲的孩子都不同程度有這個問題)。

處在這個階段的寶寶一改往日可愛乖巧的模樣,變得“蠻不講理”。 遇到得不到滿足的事情就會不分場合地點的大發脾氣,哭鬧不止,講道理聽不進去,轉移注意力不好使,甚至在地上打滾,若是訓他打他,哭得只會更加響亮……


這是因為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覺得全世界都應當圍著他轉,要什麼就應該有什麼,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家長會限制孩子做很多事情,使孩子非常受打擊,孩子又小不會控制情緒,語言表達也不流暢,只有通過哭鬧,扔東西,打滾來表達不滿的情緒。

很多新手父母遇到這種情況會束手無策, 焦躁不安,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首先,家長要認識到,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厲的階段,家長在遇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情緒穩定,不要比孩子的反應還大,家長先吼叫起來,孩子只會更激動。

第二,給予孩子發洩的時間,將孩子抱離讓他情緒崩潰的地方,找一個安靜的場所讓孩子盡情的發洩

第三,等孩子的哭聲從“大聲嚎叫”變成“小聲抽泣”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孩子安慰,親親抱抱,拍拍孩子的後背,摸摸他的小胳膊。並且做到與孩子共情。比如,“媽媽知道你想要那個小姐姐的小汽車,小姐姐不給你玩很傷心對不對,媽媽知道寶寶不高興了,乖乖媽媽知道……”這個時候孩子可能還要再哭一下,那就再靜靜的抱他一會兒。



第四,等孩子完全不哭了,看上去心情不錯了,你再講道理,比如“那是小姐姐的玩具,下次寶寶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和姐姐交換玩好不好”。相信發洩完情緒的寶寶比較能夠接受家長的建議的。

但是這樣的情形可能一天內重複很多次,是很容易讓家長情緒崩潰的,有些家長可能會控制不了自己,吼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是家長情緒發洩完一定要重複上邊的步驟,併為自己的情緒誠懇的和寶寶道歉,這也是在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被情緒控制的時候,但是我們如何挽救情緒之後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要如何減少這種情況發生呢?

第一,對待孩子的各種要求家長要做到溫和而堅定。尤其是一些無理的要求更要堅持父母的主張,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輕易的妥協,那樣孩子會認為哭鬧是很有用的武器,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哭鬧要挾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是有界限的,才能讓孩子達到精神層面的成長。

第二,教給孩子更多的表達方式。

教給孩子更多的語言表達方式,告訴孩子除了哭鬧之外,表示憤怒的語言還有很多種,或者是鼓勵孩子說出自己訴求的理由,如果說的好父母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發現還有比哭鬧更有效的方式,孩子更樂於嘗試。



第三、父母在看護孩子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情緒穩定。

情緒易怒暴躁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也不會是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而且當孩子哭鬧時,如果父母依然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那麼孩子更容易平復下來。

結語

孩子發脾氣扔東西都是成長過程的必然階段,父母保持自身情緒穩定,給予孩子做好控制情緒的榜樣,孩子自然會有質的改變,畢竟對於孩子來說,還有可怕的三歲,嘮叨的四歲等待著父母去經歷,所以父母保有一顆強大,穩定的心,才能在育兒這場升級打怪中,見招拆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