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梔子

覺得不錯也可以分享給其他同學,微信同學想看以前的,和勤敏德微信對話框右上角有一個人頭的標誌,點它就可以查看歷史消息!文章綜合執業藥師教材、中國藥典(2015年版)、《常用中藥鑑別真偽》及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中藥材圖像數據庫等網絡資料!下面是今天分享的內容。


梔子Zhizi


GARDENIAE FRUCTUS

來源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乾燥成熟果實。


相關名

山梔、梔子、卮子、大山梔、黑梔子、黃梔子、黃枝子、鮮支、支子、山枝、枝子、黃枝、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


圖片

來源教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梔子


產地

主產於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等省。


性狀鑑別

本品呈長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5~3.5cm,直徑1~1.5cm。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具6條翅狀縱稜,稜間常有1條明顯的縱脈紋,並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澤;內表面色較淺,有光澤,具2~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扁卵圓形,集結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氣微,味微酸而苦。


飲片 梔子

呈不規則碎塊。果皮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有的可見翅狀縱稜。種子多數,扁卵圓形,深紅色或紅黃色。氣微,味微酸而苦。


炒梔子

形如梔子碎塊, 黃褐色。


焦梔子:形如梔子或為不規則的碎塊,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內表面棕色, 種子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氣微,味微酸而苦。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肺、胃、三焦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降洩清利,善清心、肺、三焦之火,導溼熱之邪從小便而出。入氣分能瀉火而除煩,入血分能涼血解毒而止血療瘡,入三焦能清利溼熱而利尿退黃。此外,外用還具消腫止痛之功。


功效

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病證

(1)熱病心煩、鬱悶、躁擾不寧。

(2)溼熱黃疸,熱淋,血淋。

(3)血熱吐血、衄血、尿血。

(4)熱毒瘡腫,跌打腫痛。


配伍

梔子配淡豆鼓:梔子苦寒,善清熱瀉火除煩;豆鼓辛甘微苦性寒,善宣散鬱熱而除煩。兩藥相合,清散鬱熱除煩力強,治溫病初起胸中煩悶及虛煩不眠效佳。


梔子配茵陳

梔子苦寒,功能瀉火除煩、利溼退黃;茵陳苦微寒,功能清熱利溼退黃。兩藥合用,清熱利溼退黃力強,治溼熱黃疸效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 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生用走氣分而瀉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薑汁炒

又除煩止嘔。梔子仁(用種子)善清心除煩,梔子皮(用果皮)兼清表熱。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滑腸,故脾虛便塘者忌服。


藥理

本品有解熱、抗菌、抗病毒、抗炎、鎮靜、鎮痛、抑制中樞、降血壓、保肝利膽、促進胰腺分泌、利尿、減少胃液分泌、瀉下、止血及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