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你、養你,你卻恨我,是誰離間了中國式親子關係?

在國外,子女長到十八歲就要自己養活自己,自己對自己負責。在中國,三十歲了,想扔掉N年前的一個破床單都要看父母眼色。

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圍著爸爸媽媽,讓他們抱著、親著;長大後,想遠離父母,越遠越好。父母本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可是走著走著竟然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生你、養你,你卻恨我,是誰離間了中國式親子關係?


在孫儷、羅晉主演的熱播電視劇《安家》中,韓童生扮演的嚴叔跟老伴在上海蒸了十幾年的包子,終於在上海全款買了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等到兒媳婦懷孕了,老兩口高高興興的搬過來的時候卻連門都沒進去。開門的是親家母,兒媳看見老兩口大包小包的站在門口連人都沒喊,又回房間去了。兒子出來也不吭聲,看著父母又把大包小包的東西拎下去,竟然沒有出來幫幫忙。歡天喜地過來的老兩口,垂頭喪氣的離開了。

中國有太多的嚴叔嚴嬸了。是誰離間了我們與父母的親密關係?

1.父母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干涉你的人生。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在中國的家庭裡有家法,在夫婦間得相敬,女子有著三從四德的標準,親子間講究負責和服從”。

“我這麼做不都是為了你好嗎”、“你是我的孩子,我還能害你不成”……無論是七歲那年挑食的你還是二十七歲那年帶朋友回家的你,都會聽到一模一樣的話。

我生你、養你,你卻恨我,是誰離間了中國式親子關係?


中國式父母“責任心”太強,把你生下來之後,總想著把你打造成人間龍鳳。他們不畏辛苦,包攬所有的家務,而你只負責學習好就行;他們可以一天三頓饅頭鹹菜,只為你早日安家立業;他們固執地教師工作舒適還有寒暑假,你就必須讀師範專業。

就這樣,幾十年之後,你並沒有出人頭地,但你讀了父母喜歡的專業,娶了父母心儀的女孩,活成了父母想讓你活成的模樣。

2.“隱形”的“媽寶”

成年之後,你報考了離家很遠的大學。畢業之後,你來到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闖蕩。以為自己脫離了父母的羽翼,可以飛得更高更遠。然而,現實卻並不如意。面對生活、事業撲面而來的壓力,你把手伸向了父母的口袋。只不過,不像小時候那樣直白。父母的時間、金錢都被你悄悄的涮走了,而你卻時常嫌棄他們小便後忘記沖廁所。

我生你、養你,你卻恨我,是誰離間了中國式親子關係?


3.新成員的加入,使關係更加複雜化

我們的家是個綿續性的事業社群,它的主軸是父子關係,夫妻關係則是配軸”

中國有句俗語“娶了媳婦忘了娘”。隨著新成員的加入,原本平衡的家庭關係產生了動盪,尤其是根深蒂固的婆媳關係,還有令人頭疼的兒孫教育問題。原本挺拔的一根樹幹上,一下子長出那麼多條枝丫,大樹養分供不應求,時間長了難免會有毛病。

親子關係的和諧建構,不僅需要父母子女雙方的共同努力,還需要社會大環境的營造。畢竟家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是一家人,血濃於水,骨子裡帶著天然的親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