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大同九龍壁

導語:傳統的山西琉璃在歷史上多用於宮殿、陵園、寺廟、寶塔等建築上,故宮、天安門屋頂上的黃瓦是琉璃做的,大同的九龍壁是琉璃做的,著名的唐三彩也是琉璃製品。

在山西蘇氏琉璃不大的院落裡,蘇氏琉璃的第八代傳承人蘇永軍遵循古法,用最傳統的技藝將石頭和泥土變成色澤鮮豔的琉璃。

採回來的礦石要磨得比麵粉還細,再按特殊比例調配形成不同顏色,這是山西蘇氏琉璃數百年曆代匠人的經驗結晶。

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康熙年間的琉璃吻

蘇永軍在外地琉璃廠考察時,提及用醋和麵粉調顏色曾被同行嘲笑,但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而且效果也更好。用化學試劑染色製作的琉璃壽命一般只有20年,而古法琉璃幾百年不掉色。

至今,蘇永軍的家裡還保留著清康熙年間的琉璃吻,歷經百年風雨的琉璃吻依然顏色分明。

簡單來說,琉璃的製作要經過準備泥料、拍泥板、黏接、造型、素燒和釉燒這六個階段,與民間製陶的工藝很接近,只是琉璃大都分兩次燒成,第一次高溫素燒(1 180 ℃左右),第二次低溫釉燒(900 ℃左右)。

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準備泥料

山西琉璃所用泥料是一種低鋁坩土,這種土是煤礦的伴生物,可以說出煤的地方就有坩土,這對山西來說得天獨厚。對山西太原來說,東山上有大量的優質坩土,這是蘇氏琉璃發展的天然優勢。

由於礦源質量有差異,這就要求選礦者對坩土具有特定的選擇常識,可以通過“看”“捏”“舔”“劃”“咬”等方式判斷泥料的成分和性能。

好的原料呈黑灰色或青灰色,裡外顏色一致,用手指將軟黏土捏碎,憑觸感判斷顆粒的細度,細顆粒多的黏土結合性好、可塑性強、乾燥強度也高。

或者用舌尖舔舐黏土的斷面,如果感到吸力大,表明其結合性、吸附性和可塑性都較好。硬質黏土不論是哪種顏色,如果用小刀或鐵釘在表層能劃出白色痕跡的,這種黏土經煅燒後會呈白色或微黃色。

如果斷層不平整,像貝殼一樣,可以粗略地判斷這種黏土含氧化鋁較高、耐火度也高。將黏土用牙咬感到有蠟狀或油脂感,說明其含鋁量甚低、塑性也好。咬時如有細砂或一般土狀,則含雜物料多。

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拍泥板


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將泥板連接

採回來的礦料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日照翻曬,促其風化。之後加工成粉狀,加水浸泡一段時間,這個過程稱為陳腐。

陳腐之後,需要機器煉泥或人工和泥,將泡好的泥堆在地上,反覆踩踏成泥餅,再用木質錘子捶打使其延展,然後再鏟到一起,反覆踩踏捶打。

機器煉泥或人工和泥之後,為了方便使用需要遮蓋保溼。琉璃製作的任何一道工序,都是大有學問的,每一道工序又可細分出很多的二級工序,猶如樹根,幾乎沒有窮盡。

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琉璃造型


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釉燒之前的素燒


遵循古法,泥做火燒,淺談山西琉璃上百年不掉色的製作工藝

釉燒好的孔雀藍大吻

琉璃的釉燒是整個生產過程成敗的關鍵。從窯位分佈、燒成時間到窯溫控制等,整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決定燒製是否成功。現在琉璃廠基本使用經過改造的以煤為燃料的推板窯進行釉燒。(結束)

每日深閱讀,持續更文,感謝閱讀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