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過最近北京電視臺播出的《安家》嗎?感覺如何?

小黑貓321


《安家》這部劇不偏不倚踩在了國人對於房子這件事的痛點上,由房屋的買入和售出牽扯出一個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因為房子和婚姻向來都是無法分割的,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房屋中介的劇,倒不如說它透過房屋的流轉揭露了太多關於婚姻與生活的現實,就像劇中的店長徐文昌所說,房子不僅僅是房子,它還承載著一家人的幸福。

在我看來,它揭露的一個現實是,婚姻是非理性的。

“婚姻”這個詞最常見的前綴是“經營”。經營婚姻,就像經營一家店鋪、一所公司,想要有良好的收益,必須確保兩個人都齊心協力朝著一處走,以及,在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儘可能全身而退,這些意外包括但不限於出軌、濫賭、愛意被平庸生活消磨殆盡,人們以幸福為目標,以風險為常態,力圖做大做強,共創輝煌。

但在劇中,不論是徐文昌的妻子在協商假離婚後出軌,還是闞先生挪用婚後夫妻兩人的財產給小三買房,他們的伴侶都表現出了異常的忍耐:徐文昌在前妻百般騷擾的情況下,還是在臺風來臨的夜晚驅車回家為她煮麵,而闞太太則把氣撒到了房屋中介的頭上,對於闞先生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依然沒有直接挑明。

這也是多數婚姻沒辦法做到像經營公司一樣賞罰分明、權責有度的原因:人是非理性的動物,何況在夫與妻之間,有旁人不知道的數不清的糾葛關聯,一隻寵物、一個孩子、幾位老人,以及他們共同經歷的風風雨雨和在其中生髮出來的愛,都像是一段感情中的安全插銷,頑固地阻止著關係的徹底破裂,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某些婚姻特別不靠譜,可利益受損的那一方卻猶豫著遲遲不願離婚。

另一個被揭露的現實是,婚姻的巨大風險在於經濟層面的“一人犯錯,兩人買單”。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9年4季度民政統計,全國和各省、市、自治區離婚登記數據為404.3萬對。數據的背後,是一個個曾經滿懷熱忱卻落得兩手空空的人,他們在愛的戰役中節節敗退,試圖在經濟方面挽回一點勝算和尊嚴。

先來看“夫妻共有財產”的法律解釋: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所共同擁有的財產。所謂夫妻關係存續期間,是指夫妻結婚後到一方死亡或者離婚之前這段時間,這期間夫妻所得的財產,除約定的外,均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夫妻一方對夫妻存續期間的財產的處分,需徵得配偶的同意。”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既然定義劃分得這麼明確,那麼照著這個來算,一人分一半的財產不就好了,省心又愉快。

沒那麼簡單。

就像《安家》裡,徐文昌跟妻子為了買第二套房協議“假離婚”,在離婚協議書中他自願淨身出戶,可沒想到後來卻弄假成真。感情破裂之後,他如果再想通過法律手段申訴拿回房產的一部分,非常困難。況且,以他溫吞善良的性格來講,死纏爛打去索要房子和財產幾乎不可能。

再說開包子鋪幾十年,就為了攢錢給兒子買套房在上海定居的老嚴夫婦,他們的存款都是自己一個包子一個包子掙下來的,可在全款買房之後,已經懷孕的兒媳突然提出要在戶口本上加上自己的名字,想到“反正她肚子裡已經有我家的大孫子了”,夫婦二人爽快地把她的名字加了上去。

實際上,這套房子的購買和裝修兒媳都沒出一分錢,往後但凡兩人婚姻破裂,她還是可以合理合法地把房子拿走一半,這對於辛勞了一輩子的老嚴夫婦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甚至在某些人因為對感情失望想要提起離婚時,才發現對方早已處心積慮地通過種種手段把兩人的共同財產進行轉移了,離婚後分割的財產遠沒有實際擁有的那麼多。

總的來講,願意步入一段婚姻表現了當代人對對方的愛和信任,以及共同生活下去的決心,與此同時,在經濟方面我們依然要保留一定的風險意識,如果只以愛為生,對物質基礎一無所知的話,那麼未來要遭受的打擊於我們而言,可能是致命的。


社會我家佩奇


(安家)看得讓我想起了自己親身感受。我買過兩套房,又賣過老城區老房。怕房子有問題或小中介騙人,選擇了大的信譽度高的房產中介。其看房的過程讓我精疲力盡耗時兩年多。遇到各種層次素質不同的業務員和房主們。作為買主的我對房型價格的挑剔,就如連續劇一樣一樣。作為賣主儘可能把房子整理好些賣個好價格。看房不分早晚只要想去就通知業務員。在這也感受業務員之辛苦不容易。為了把握住一個有意向客戶費勁腦汁示好。雖然中間或多或少有些為了促成買賣做了些小動作,但只要不違法不影響雙方的利益也就縮小化。。能成功的交易不光業務員功課要做到位,還要和房主房子有緣分。有的房主真難纏。


參木珏


本人最近一直在追這部劇,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這部劇大致講的就是房屋中介賣房子的趣事以及真實的工作寫照。這部劇之所以反響強烈主要就是因為太真實。本人不是房屋中介,卻也是一名銷售人員,看這部劇的時候也是深有體會。無論是被客戶放鴿子無數次,被客戶刁難,被普通人歧視,被同行打壓,被客戶投訴都太太太真實了。真實得想哭,就像是壓在心裡委屈被公之於眾,然後終於有人知道銷售的不容易,銷售的辛苦,看完有一種釋放的感覺。裡面的人設也很不錯,各種風格的人都有,有工作很多年的老油條,有才工作單純的新人,有業務骨幹,有勤奮的外鄉人,有高材生,更有女強人,本身這麼多豐富的人設也給這個劇增輝不少。

這部劇還引用了許多真實的案例。包括龔家花園的案子,以及最新的向家大院的案子據說也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確實也讓觀眾大開眼界,看到了那些在上海的大富豪的住宅有多麼的豪華,那些貪錢的人有多麼的奇葩。

同時這部劇也是充滿了正能量。那種堅持不放棄的精神,那種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的態度,那種愉快的工作氛圍,真的可以稱這部劇為職場勵志劇。雖然社會上幹哪一行都不容易,但銷售人員總會被許多人用有色眼鏡去看待,總覺得銷售賺錢不要臉,愛騙人,做銷售的很low等等,卻不曾仔細想過,如果沒有銷售,那些產品怎麼賣出去,賣不出去多少公司要倒閉,希望通過這部劇能讓更多的人對銷售的態度有所改觀。世界上壞人很多,但不是做銷售的就是壞人,而是那個人本來就壞。


羊先生的美食VLOG


目前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我感覺非常多的硬傷,一部反映行業故事的電視劇,不說你宏揚好的價值觀,最起碼要真實一些,符合人性邏輯,還有起碼的專業性。

我來說說目前看到第三集的一些硬傷吧。

1、劇的“安家天下”門店位於上海市繁華地段,目測100平方以上,工位充足,這樣的環境,只有店長+5個經紀人,搞什麼?這樣的門店,業績穩定的經紀人+入職初級經紀人的人數不可能低於10+人,否則除非個個是業內翹楚,不然業績是無法支撐的,這個劇第一個硬傷出在這裡。門店結構不合理。

2、劇中為了突出房似錦從一個只看業績的冷漠銷售能手到被同事們溫暖的過程,所以一開始塑造了一個不擇手段的冷漠形象。這明顯是不瞭解行業內優秀經紀人的生存法則。房似錦在來到安家天下之前,已經在北京成功的帶領了N個門店實現優秀的業績,這樣的人會如此模糊自己的職業定位?房似錦在安家天下的定位是“店長”,甚至要取代徐姑姑,這樣一個定位,會去搶同一門店經紀人的客戶?會明知不是自己的房源和客戶,還不肯分成?拜託,瞭解一下中介行業的收入分成,做為店長,最大一部分的收入是來自自己團隊經紀人的業績分成,可不是自己去不停開單!

做為一個有行業積累的店長級經紀人,房似錦搶同門店經紀人的單子,並且不願意分成,絕對不是想做什麼“鯰魚”,就是唯利是圖,就是無恥,這種人在門店是會被毫不留情的孤立,清除的,因為你破壞了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和崗位要求。

做為店長,你要有能力成為一個狼群的首領,記住,狼是群居動物,首領的功能是帶領群狼活下去,激發團隊良性的競爭,讓每個人的能力都得到最大的發揮。

房似錦應該和老謝,和王子,一起合作成單,和他們一起帶客戶看房,在過程裡讓經紀人學習,受益,讓客戶找到滿意的房子,讓公司的業績提升。

所以,房似錦的行為,不是狼性,不是鯰魚,也不是情商低,就是壞。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沒有什麼可以理解,同情的。

3、跑道房的售出。先說,房似錦用一個手提袋找到了宮蓓蓓的信息,很聰明,但是現實生活中,到客戶單位去守客戶是真的會引起客戶的反感的。任何中介交易都要在尊重客戶意願的前提下,一個優秀的經紀人,一個電話就能讓客戶放下戒心,特別是知識分子客戶,他們對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是有質量評估的。尊重距離才是尊重客戶。

再說這個跑道房,位於頂樓,陽光充足,本身的戶型方正,得房率還很高,唯一被劇中垢病的就是:有一個過道,有一個房在過道的盡頭被分割了。我們來仔細想想,這個房子真的很差嗎?起碼它有以下的優點:

A、採光好,房型方正,可以改造二房。

B、頂樓只有他們一戶人家,居傢俬密性很美好。

C、過道不僅僅可以放孩子的畫兒,更可以設置成大型的儲物空間,非常非常實用。

D、被垢病的單獨的盡頭的房子,親,搞什麼,頂躍哎!!面積多實惠,還有天窗看星得,房型也是方方正正的,說真的,需要一個安靜的寫論文空間的宮女士會不要?這個戶型真的差?

另外,開發商十年沒有賣掉的房子,得有多少優惠,你們知道嗎?

所以,這真的是一個差的房子嗎?

另外,房似錦一開口,你們首付3成,請注意是在上海,你一開口起碼要知道以下問題,宮女士第一套房大概率是沒有辦法全款買的,請問他們貸款了嗎,使用商業貸款了嗎?徵信上即使商業貸款清,記錄還在,你確認可以首付3成?

我就不說,短短的時間內,這麼一大套房子從毛坯到精裝的硬傷了,你願意呢,公司願意嗎?假設中介公司掏出20萬精裝這個房子客戶沒有看上,這個錢誰掏?現實中哪個中介老闆會同意?真是拿公司的成本不當成本啊。

4、在老夫妻全款買房,兒子臨時要求加兒媳婦名字這個事情上,房似錦也全然沒有職業道德,因為一個合格的經紀人會尊重客戶的決定,也會在明知客戶財產安全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提出自己的專業的分析供客戶參考,誠然,房產中介不是婚姻中介,但是不誤導客戶,不以自己利益為第一利益,以客戶和業主利益為第一利益是硬底線。

5、還有一點,隨便說一下吧,在來到門店才幾天,對門店運作了解不深入,人員也不滿意的情況下,房似錦就找員工談話,直接要人家講朝夕相處,感情不錯的老店長有什麼問題,她的腦子是被驢踢了嗎?這麼做,有利於她的工作開展,還是在冷漠無情,唯利是圖,毫無團隊領導性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搬弄是非的形象?

所以,這個劇,真的會讓觀眾對這個行業充滿誤解。





奶牛影視分享


只能說看看就好。國產劇都那樣,講的都是情啊愛啊的那些無聊事。

微博上一堆通稿,說什麼拍的太真實了,都是真實案例改編;細節太好了,早餐都買個豆漿配包子……

一個賣了多年的奇葩戶型,掏錢自己裝修、給客戶描繪美好的未來、說夢想就輕鬆成交了……中介都這麼有錢、這麼容易賣房的嗎?客戶都這麼好忽悠嗎?

一個店的店長,居然有獨立的大辦公間;員工都的工位都是格子間,!試問哪個中介的福利這麼好?門面租金不要錢的嗎?現實中的中介,辦公位都是和網吧一樣,一張長桌上擺幾臺電腦好吧。

劇裡的房子,不是豪宅就是大戶型,來買房的人都太有錢了,要麼全款、要麼土豪、要麼是高收入的……

說到房似錦,女強人!化腐朽為神奇、不可能為可能……

然後,搶同事的單、對同事刻薄、處處樹敵……

給客戶打電話,沒人接就狂打;到處收集客戶的信息,甚至還去堵客戶(不煩嗎,現實中都報警看吧?)。工作時間幫客戶搬家、幹家務(這也行?)


青年影視匯


就目前來看,買了版權進行本土化改革,不是那麼接地氣。

1

國內的中介怎麼會跟你大談詩和遠方呢?買房的中產階級放著新西蘭的星空不看,躲在自家的逼仄閣樓裡仰望星空,這是圖啥呢?

中國都市這麼現實俗氣的地方,搞行為藝術真的不擰巴嗎?

下不去腳的客廳,抬頭就是乳罩的洗手間,二胎差不多也要出來了,即將揹負的商業貸款,這一切的焦慮總和,是怎麼就被一套喬裝打扮過的過道房給抵消了呢?

這是博士的人設嗎?中產階級買房思路講究以小換大,孩子大了都需要獨立房間,肯定還是要換的。當真不考慮戶型會不會影響以後的買賣,一輩子就盤踞在帶著個小閣樓的房裡?

當通往閣樓的小梯子緩緩落下時,我的頭都大了起來。因為我本人在去年換房時,租了個Loft,就是看中了那個樓梯,不出一個月我就後悔了,好多時候拿了東西到了二樓又想起來什麼東西在一樓,爬上爬下三百回合以後,我感覺自己宛如智障,當初怎麼就被一個樓梯給蒙了心呢?

租房還能一時衝動,一線城市買房又不是買菜,光看裝修不看戶型,不考慮二套房70%首付,不考慮升值空間、不考慮以後好不好出手、不考慮孩子大了要不要置換,宮蓓蓓的腦回路是什麼啊?

2

男主人的話語權呢?他想不想要詩和遠方呢?

在中國這個地方,中產階級買房多半是兩口子共同決定的事,提議分開看房,主攻宮蓓蓓就能拿下客戶,房似錦哪來的壯志雄心?

老公是個什麼態度,倒是給句話啊,怎麼就直接默許直接進入簽單環節呢,他的錢就不是錢嘛?

3

女主的觀察太囫圇。

你看看日版,原設定是坡道公寓和醫生夫婦。但女主是貼身肉搏近距離觀察過這一家人的生活的。

看第九套房子時,女主連夫婦吵架的內容都記了下來,且在客戶都上夜班的時候,主動幫客戶在他們家帶娃。

這是多麼難得可貴的實戰觀察時刻,一家人喜歡什麼、孩子需要什麼、裝修風格是什麼……戰略真正知己知彼,才為未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房似錦僅憑和宮蓓蓓閒聊幾句,就決斷出她的需求。

以我日常同小孩搏鬥的雞飛狗跳的經驗來看,日子一定是狗屁倒灶的,如果我此刻二胎,還單闢一個房間給老公獨享,房似錦如果這麼規劃來了給我,我肯定氣不打一出來,他憑什麼不帶孩子?臉呢?

我媽跟我一個房間,老人願不願意呢?你怎麼就知道我的家庭關係是啥樣的呢?

問題就出現在這,同樣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集體文化,日版女主照顧的是真正以家庭為單元的客戶需求,我國女主照顧的只是女主人的需求,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見一點都不重要喔。

你說割不割裂?浮不浮在表面?

4

還有另一邊賣包子為生的嚴氏夫婦。

僅憑一屋子人起鬨就慌神搶房,看房標準全無,還沒看全整個房子呢,就是它了,買。

房子在中國,尤其是一線城市,好歹也是大宗交易,許多人奮鬥一輩子也買不起,剛需擺在面前怎麼也是要挑挑揀揀、謹慎小心猶豫再三的。誰的錢是大風颳來的?紙巾衛生棉我們還要摳搜搜地等雙十一團拼呢,買房怎麼就一擲千金了呢?

太急了。

急於給房似錦鋪墊女強人人設:我做什麼事就一定能成,且毫無阻礙。

“沒有我賣不掉的房子。”

我看到朋友圈裡有相關利益者說,這個劇的賣點是,靠自己賣房子,不靠瑪麗蘇或金手指賣房。

但也不能靠掛賣房,靠女主光環賣房是不。

給女主設置障礙的劇情,諸如物業收帶看費就有點扯了。物業不讓進,中介難道不能直接聯繫業主報備嗎?這項非法收入物業也不跟業主分成,業主為什麼要同他們沆瀣一氣呢?

房似錦就沒一點真嗎?倒也不是。她只看銷售業績不看其他,只管客戶當下需求,不管以後的促銷價值觀倒還挺真。

朋友講過一個故事,當年看房,兩個中介帶他去,回頭簽單了才發現,有個房的一面窗簾拉開後,是一面牆,根本不符合他的需求,朋友急的跳腳,中介怎麼連哄帶騙呢?首先,對接他的中介隻字不提,看房時那扇窗簾也捂得嚴實;其次,為啥去了兩個人呢,還一箇中介就幹障眼法的事,原來那扇窗簾底下是一張床,那個中介就躺在那張床上,躺在那就是為了阻斷他走過去,根本不給他靠近真相的機會。

我去年和另一個朋友一起在北京看了很多房。他看中了一套別墅,其中地下室的採光、挑高、設計很是亮眼,中介倒是很有眼色,覺察出他對地下室的興趣,前後張羅的很是殷勤,說全北京沒有這樣的地下室,只有這個項目才能做出特色,出手絕對超值。朋友又找了別的中介,中介如實說,這種房子的地下室是分開拿房本的,地上是一個產權,地下是另外一個,政策現在也不明晰,你到時候賣挺麻煩的。

中介市場魚龍混雜,經歷過買房的人和打算買房的人,接觸一圈下來,都知道賣房各有各的道。

總的來說,《安家》項目的立意很明顯,一是切中了現實題材,沒有誰比中國人更關心房子了,也切中了女性職場,但細節還是要仔細打磨的,“我們很接地氣”到底是不是口號,你去問下買過房的人,也問問職場上廝殺的女性。



元元說影視


我覺得安家都是把房產界最經典的案列都給演繹出來了,我在房產行業做了18年了,像跑道房出售,當時還是一則很重要的新聞呢,當時我對那個戶型還研究了一下,對能賣出這套房子的銷售也是敬佩的不行了,但是對於客戶可能買了就會後悔,因為這個戶型設計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有諸多不便。還有就是跳單也會發生,但是主要還是發生在新人手裡,因為新人對於流程不熟悉,還有給客戶的感覺容易騙,所以才會出現,大部分的客戶都是很有素質很有契約精神的。還有如果挑單了,讓房產的人知道了,可能以後得日子也好過,他們會時不時地去騷擾你,畢竟一個房產人開一單不容易,你把人家努力和辛苦都不去願意買單,給你你會願意嗎?可能那就是人家的生活費,因為這個行業有很多都是沒有底薪的只有提成的,所以很是請珍惜人家的勞動成果。不要選擇跳單。我很喜歡安家這部電視,是我們學習的好的教材!!



金麥2020


這部電視劇由孫儷、羅晉等當紅演員主演,更是有海清等戲骨客串,因此,備受期待。不過,從目前該劇播出的內容來論,六六老師可能要馬失前蹄了。《安家》的電視劇質量,不如預期。

  對於“賣房子的人”這個題材,本身就有些受累不討好。通過房產中介的視角,去洞察民生百態,確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角度。尤其在面對買房子的問題上,各家都有自己的故事。這是一個很容易出現實主義內容的創作方向。不過,用房產中介的視角去講這些故事,很難形成觀眾的情感認同。

  當然,職業沒有高低貴賤,都應該被尊重。不過,接觸過房產中介的觀眾們,估計都很難對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們升起欽佩感來。因為房產中介和買房子的人形成的是金錢關係,往往會被觀眾認為,中介就是賺差價的。一旦觀眾對劇情當中的主角們沒有好感,主角們的故事,也就容易遭遇觀眾的牴觸了。

  所以我說,這個“賣房子”的題材,真的有些受累不討好了。現在網上更是有些聲音,把房產中介諷刺為房產的寄生蟲,認為是他們從中漁利,炒作出來不少的高價樓盤。在這樣的巨大輿論聲音面前,要通過一部電視劇來塑造出幹房產中介的男女主角們,並且塑造出他們的正面形象,真的不容易。

  在《安家》的首播劇情當中,將孫儷飾演的女主角塑造成了一個“工作狂人”。剛剛來到新的工作環境當中,成為店長,便開始了對員工的下馬威,並且親力親為,要賣掉一套戶型很差的房子。這種真誠的工作態度,倒是很像不少的職場女性。但礙於房產中介的身份,總是讓人覺得,這個角色,可能稍後賣房子的方式,還是“騙人”的。當然,以房產中介的角度講,這不是騙人,而且呈現更多的優點,卻滿足客戶的需求。

  主角們的工作性質,本身就不夠討喜。女主角的工作狂魔的態度,可能也不會獲得太多讚譽。與此同時,這部《安家》的首播劇情當中,真正夠得上矛盾衝突的戲碼,略顯少。當然,六六老師和九牧玉老師擅長在家長裡短的瑣事當中,找到一種現實主義的真實感,並且在觀眾不經意的內容當中,刺痛大家。這部《安家》,似乎也走這類樸實路線。

  但它確實太樸實了,近乎“少劇情”了。首播劇情,只交代了主要人物,並且產生了有限的矛盾衝突,主要矛盾,依舊是如何賣掉一套戶型不好的房子。這個劇情的矛盾點,在客戶和房產中介從業的女主角之間產生。觀眾容易把自己當作客戶,不移情女主,甚至於天然牴觸她。《安家》目前反應出來的故事性,尚且顯得有點不足。

  而在不經意的刺痛觀眾方面,彷彿首播劇情當中,也缺少一些社會痛點。當年,六六老師用《蝸居》刺痛了很多賣不起房子的青年。後來,六六老師用《少年派》刺痛了很多有高中生的家庭。如今,《安家》首播內容,只剩下一組博士夫妻感慨自己為何買不起一個帶書房的房子了。

  這種感慨,顯然很難刺痛非博士人群了。面對動輒就是五六萬的房價,海清老師飾演的女博士,依舊可以置換大房子,並且要求獨立書房,且敢於生二胎。這顯然已經不是我們普通觀眾能夠駕馭的經濟能力。這樣的博士夫妻感慨房價,也就不容易刺痛觀眾了。

  在劇情並不討喜之外,孫儷老師的表演,也彷彿有點和觀眾對著幹的意思。孫儷老師的戲,總有一種女強人的氣質感。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職場高貴,尤其適合一些高級白領。但是,在《安家》當中,即使孫儷老師飾演的是一個房產中介的店長,但她依舊只是一個服務人員,在客戶面前,依舊需要低三下四才行。

  反倒是劇情人物“謝停豐”的油滑感,給觀眾一種真實房產中介從業者的即視感。孫儷老師這種橫眉冷對的高貴,怎麼看也不像賣房子的。這種表演方式,駕馭一些大姐大的角色,更為合適,做服務業,真的有點冰冷了。一副怒氣要吵架的狀態,誰會找這樣的大姐買房子呢?

  羅晉老師的表演,就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了。這種無為而治,確實不像現實當中的房產中介們。顯然,在男女主角的人設塑造上,《安家》都沒有采用現實可見的房產中介人物性格。這種男女主角的陌生感,讓這部電視劇在真實感上,產生了折扣。這次,很有可能要出一部滑鐵盧的作品了。




生活是1場無奈的鬧劇


‘安家’1620萬塵埃落定,可以說見仁見智。粉絲說好。片酬輿論說還是沒有改變千萬結局!

個人沒看,道聽途說隻言片語。其中有孫儷對於疫情的捐款也有樓市裡這個人的救火。一句他的口頭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是呀逆行者。有人初步算了算現在房子保守量60億套,城鎮化人口大約8.4億,也就是人均1.4個人一套。明顯供大於求。有關部門發聲促進房地產軟著陸,這時候孫儷逆行者,值得一笑,笑誰。

再看疫情之中,李蘭娟院士呼聲,少年強則國強,希望疫情過後過後國家能夠給青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動不動就千萬的片酬給科技工作者和人民子弟兵還有很多需要的人。國人心裡共鳴經久不衰!希望國家出手片酬問題。

這時候‘安家’1620萬安家國家媒體!這也是考驗。看看孫儷起初捐款三幾十萬,心中家國有沒有?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國家這麼多年寵愛有加,那有當初流落街頭藝人,變成現在富可敵國明星。冰冷的靈魂安家何處。這部戲可看之處在哪!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專家說高房價限制了青年人想想和未來,看看孫儷安家正是花好月圓時。天下人何堪。一個不懂家國的戲子,何談安家。

有的人一世榮華,確是千年的冰霜,守財奴世人不齒。有的人一時的寂寞,確實萬事榮光!岳飛,關漢卿……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安家有看點嗎!沒有靈魂怎麼擺渡!



清華記著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首先我很喜歡孫儷演的戲拿捏恰到好處,覺得拍的比較真實,劇情裡房似錦的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生太多養不起,女孩子長大到了16歲以後要麼嫁人,要麼外出打工養家,女孩子不需要讀太多書,這種觀念在貴州很多邊遠的山區是真實存在的。

劇中中介與小區物業利益關係、中介與中介之間的競爭關係、中介與客戶纏繞關係現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看到劇中985大學畢業小魚賣苗阿姨女兒那套房,大熱天被客戶放鴿子謾罵、被客戶挑刺,最後在大家的鼓勵下調整好自己心態,叫出那句話“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房東罵我心不賭、我當自己是保姆”比較勵志,也應該會和很多現在正在從事中介工作的朋友們產生一定共鳴。

生活應該如此,無論你做什麼,遭受了如何不公平待遇,都應保持一個善良、積極的心態善待別人,不要做那個挑刺的人,像劇中徐文昌,善待身邊每個人,結果一定會好,好人有好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