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書法有何特點?

小花56432


小編曾經對於右任老先生的書法特點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並且轉載過網上某位佚名老師關於于右任草書特點的文章,這篇文章對於老的草書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向讀者展示了好多專業的性技法,小編從這篇文章中收益良多,但是這篇文章後面有一個評論卻吸引了我的注意,洋洋灑灑七百六十個字,能夠想象這位老人家拿著手機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艱辛,我們一起來點評一下他的觀點,小編一字未改的黏貼出來:


“如果拋開於佑任的那些所謂的名頭,把他寫的毛筆字字幅去掉落款署名再掛出去展示一下就知道,他的毛筆字究竟價值幾何?作為書法的最低衡量標準(體、勢、法、意),他所寫的毛筆字有那樣與書法沾上邊了,就小編上傳的草書作品來看,首先草書不等於胡寫亂畫,雖然草書很多偏旁部首歸為一體(一個字體),但作為毛筆字來說每種字體都有他規範的運筆法則(起筆運筆收筆,出鋒藏鋒中鋒側鋒…)每種字體的結字同樣有每種字體的章法(左右結構如何結字,上下結構如何結字,全包圍半包圍……)結字章法,整篇佈局章法有嗎?結字成字之後字也得有勢(平正、斜立、高立、斜臥、仰臥…)單字之勢通篇之勢有嗎?意:詩有詩意,畫有畫意,作為書法作品當然得有筆意,王義之《蘭亭集序》在微醺狀態之下寫就的,此作寫出了書法的最高境界醉意,在他清醒之後就再也寫不出那種筆意,否則你我今天見到的蘭亭集序字幅就不是有擠字、添字、塗抹改字……的《蘭亭序》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心情悲憤之下同樣寫出了筆意悲意,文意與筆意相互結合渾然一體,號稱天下第二行書豈是沒有來由的?懷素的《自敘帖》狂草之下同樣寫出了他的筆意狂意,癲張狂素又豈是世人信口開河胡亂封就。縱觀古今能真正稱得上書法家的那個國學功底不深厚,那個不文彩非凡,哪個不以文立意以筆示意方為古今大家?當今之世中國十幾億人,練毛筆字的人何止億萬,那些名頭一大堆,有的更是什麼號稱書法博士、博導什麼的,更有一群號稱國傢什麼什麼書法協會各種頭銜一大堆的,寫出來的毛筆字在那裡自封什麼書法或書法作品什麼的,在此弱弱的問一句:書法的門摸到沒有?問一聲那些自封書法家的人們:行、草、隸、篆、楷……,閣下以何種字體示意世人,能依其成家?以何文何意示之世人以其成名?用毛筆寫寫對聯、寫寫唐詩宋詞、寫寫名詞成語、寫寫格言……,寫點這些就想妄自成家?省省吧。“

小編認為,這位老者還有有很強的書法理論基礎的,但是在有些觀點上過於偏激。書法需要技法,但是高境界的書法作品會將這些有形的技法無形化,正所謂大道無形,於老的書法看著東倒西歪,但是流自然,看著非常的舒服,我能感受到美,但是以我目前的水平還不能具體說出到底為什麼美。

網友們認為這位老人家評論的有道理嗎?請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文明討論。


名廬書社許高鑑


關於于右任,有書法家認為,他雖然創立了標準草書社,但其草書不如其楷書和行書。

但的草書失於標準化。他有把草書簡單化的傾向,只作表意的符號,而忘了書法更應該是表情的符號。後來學他的,只知依樣畫葫蘆,不知其產化的由來。

他的魏體楷、行書,深得魏碑神髓,並用新的形式發揚光大了。趙之謙的魏碑已經很好了,但未達到于右任這種化境。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于右任生於1879年(光緒五年),卒於1964年,陝西三原人,原名伯循,號騷心,字右任,別署劉學裕,筆名神州舊主等。他1903年中舉人,1906年赴日本加入同盟會。1924年當選為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1931年後長期任監察院院長。1964年在臺灣病逝。于右任擅長書法。

于右任《草書辭鬥口農場詩》(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于右任的書法有兩個特點:一是筆力雄健,筆法豐富;二是骨幹平正,穩中求險。他最初學書從趙孟頫入手,寫得熟而肥,後專攻北碑。北朝碑刻書法多用稜角森挺的方筆,六朝寫經墨跡中多見圓筆與隸法。于右任早期書法多用方筆,稍後漸用圓筆,再後來隨著結體上的放逸縱恣,在用筆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變。他融篆、隸、草、楷筆法於一爐,以中鋒為主,綜合運用折鋒、斷筆、頓挫、波磔,於圓潤渾厚中多具波勢,形成他的行楷作品獨具的筆法特徵。在結字方法上,于右任首先取法北魏碑刻文字嚴謹扁方的體勢,建立了平正的骨幹,然後放縱變化,似斜反正,以氣貫、神足、結法奇險取勝。1927年前後,于右任開始研究草書,對草書進行收集和整理。到1940年,于右任開始對草書的創建完善階段,“碑體草書”基本完成。1950年以後的于右任書法則為自然昇華階段。“碑體草書”的出現,可以說是于右任對清代碑學做出的最大貢獻,也有人將於右任稱為“草聖”。

于右任《行書七言聯》(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得力於魏碑。于右任早年臨摹《龍門二十品》,天資既高,用力又勤,功力深厚。晚年專寫懷素小草《千字文》,用筆由方入圓,勁力內斂,筆勢飛躍,深得向背使轉、抑揚頓挫之妙,為草書開拓出一個新局面。



莫安排


于右任先生是近代的草聖`.人品不用多講.草書從漢至清代.各家的草法符號都規範.給後人們學習草書帶來很多不變.也讓欣賞者難認識.使得草了書亂象叢生.無法認同.在於左任先生的帶領下.組織了草書規範團隊.使得後人學習草書有了規範寫法的可參照體.也使學習草書者少走了很多彎路.感謝於老先生



123趙華峰


劉延濤先生在《如何學于右任標準草書》一文中曾說:“先生常告社人,選字勿取死筆,鉤字勿作死筆,曰:‘二王之書,未必皆巧,而各其趣,甚者愈拙而愈妍,以其筆筆皆活 隨意可生態也!’故無死筆,實為書法中之無上要義,‘活’之一字,亦即先生論書之一字金丹!”“活筆”正是於先生草書藝術的最本質特徵、藝術靈魂之所在。於先生晚年草書天驚地怪,超凡入聖的藝術魅力也正在於此。





長安書社


于右任祖籍陝西三原縣,是國內上個世紀大師級的書法家,“當代草聖”和“近代書聖”是後人對他中肯的評價。同時,他在文學(詩詞)、教育等領域,也有突出成就。

鑑於在書法和文學領域有極高成就,連同是書法和文學大家的毛澤東,也很欣賞和仰慕,兩人常在一起探討書法和文學。

于右任作為陝西頂尖的文化名人,我平時對於右任關注較多,以我的理解和分析,他的書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

剛柔並濟,虛實相生,沉穩中見瀟灑,平正中見奇崛。

無論是行草書,還是楷書,于右任都把魏碑作為基本骨架,真正做到了剛柔並濟,剛如鐵斧劈山,勢大力沉,勁健雄壯,尤其是楷書,在濃郁的金石味中,又帶有一些樸拙味道。

而他的行書,柔若祥雲繚繞,飛灑靈動,氣息十足,卻又顯得入紙三分,沒有那種輕飄飄之感。

許多書法家寫楷書時,結構、章法、筆法都不錯,卻容易陷入呆板、僵硬的套路,寫出的楷書缺乏靈氣。

寫行書和草書時,給作品中灌注的氣息夠了,卻筆力達不到要求,沒有力透紙背的那種感覺,字體如浮在紙面,輕飄飄的。

于右任把剛和柔、輕和重、快和慢、虛和實,等等,這些對立的矛盾調和地恰到好處,讓各種對立因素和諧互補,讓作品煥發出不一樣的生機,呈現出耐人尋味的藝術美感。

他書法中的剛,來自於他對魏碑的消化和重鑄,他在魏碑的骨架上,把魏碑扁而方正的字體稍微變化了一些,變成體勢稍微窄長的平正,並且,把字體稍微向右傾斜那麼一點點,一下子讓字體變活了。

柔則來自於把魏碑的方筆變為圓筆寫出來,並且,把各種用筆方法相互交織在一起使用,同時,吸收歷代書法大師的營養,借屍還魂,最終形成自己柔中帶剛、沉穩中有逸宕的藝術風格。


鴻鵠迎罡


陝西在中國出名的名家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于右任、劉自櫝,開創了長安畫派的石魯、趙望雲、何海霞。後來是方濟眾、黃胄等人。這幾年、劉文西、王西京、吳三大、雷珍民、吳修、鍾明善、江文湛、王金嶺、陳國勇、趙振川、王海力、張之光、馬繼忠、王有政、崔振寬、郭全忠等名氣很大,還有些名家已故,賈平凹算名人書畫。


阿瓦書屋


于右任放風格的草書






父子書畫記


對於書法我是外行,但非常喜歡於老先生的草書,整篇看,字就像是飛起來了,有靈動的美感,很有靈氣,內斂有勢,感覺就是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