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爆棚——清朝從崛起到大一統

網上關於明末清初的歷史資料或文獻特別多,《明亡清興六十年》、《萬曆四十年》等等,關於明朝覆滅、清朝實現大一統的建國經歷,分析的文章也頗多,拋去那些黨爭啊、小冰川災難氣候等觀點,王朝的更迭,原因肯定是綜合多方面的,另一個視角看歷史,清朝建立過程中,運氣堪稱爆棚,一系列的意外也是重要的因素。

一、 努爾哈赤的艱難活命和建國

不要以成王敗寇、事後諸葛亮的觀點,去賦予歷史人物偉大的抱負和理想。明朝萬曆年間,女真族只是生活於東北苦寒之地的一個小部落,靠著明朝施捨的貿易“敕書”,販賣點經濟作物,艱難的苟活。偶爾遇到“成化犁穴”這樣的災難、遇到李成梁動不動就大軍剿殺減丁的殘酷,女真族活的是戰戰兢兢……

對於1583年前後,努爾哈赤“十三遺甲”起兵,更多的是為自己能夠活下去,一直折騰到1620年時期的薩爾滸之戰,弱小的女真部落對抗強大的明朝巨無霸,夢想僅僅為能東北生存下去,保衛自己的家園,不被剿滅而已。如果說這個時刻,努爾哈赤有進軍中原、統一華夏的遠大志向,基本是痴人說夢,也是後人的一種臆想。


運氣爆棚——清朝從崛起到大一統

東北邊陲的部落


當時的東北,苦寒且落後,明王朝本身也不太重視,國內東林黨和魏忠賢也是紛爭不斷,加上東北路程實在遙遠,供給線忒長,給了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生存和發展壯大的機會。

所以努爾哈赤的起家和後金建國,本身就是一個意外。

二、 皇太極的地方割據求生存

時間到到了公元1627年以後,皇太極掌握了後金政權,這個時期的後金,雖然八旗戰鬥力超級勇猛強悍,暴打的明軍龜縮在山海關、寧遠等地兒,後金軍隊也多次從喜峰口等長城關隘繞道攻入關內,甚至一路禍害到山東、北京一帶。

但此時的後金,依然是一個地方割據政權,論人口基數、論經濟結構或總量、論戰爭動員能力,遠遠不能和明王朝抗衡。後金的多次入關,更多的是一種投機,為了搶劫人口和財物、糧食等,為後金政權補血續命,並不是真正的想奪取天下。

皇太極帶領後金能夠割據求生存這麼久,也是一個意外。

三、 明王朝的硬骨氣沒用對地方

明王朝從明太祖建國之初,就是一個硬骨頭政權,從“天子守國門”到士大夫群體的文人信仰,從上到下,都非常是硬骨頭。但可惜這一次,沒用對地方。

外交和戰爭,是相輔相成的,主戰與主和,都是相對的,也可能是暫時的,目的都是為未來的強大和永久的和平。中國人從來缺少談判精神,總覺得寧死不屈,才是英雄,可為了目的,為什麼不可以換一個方法、換一個思路呢?

1、 面對遼東局勢,不敢言和

明朝末期一系列皇帝和臣子,面對遼東局勢,都不敢言和,好像一提出言和,就是賣國賊一樣。明明國家內憂外患,還在逞想收回遼東,甚至到了公元1642年前後,還要把國家最後那點精銳軍隊投入到遼東,組織什麼寧錦之戰。面對國內農民起義軍蜂擁的天下大亂的局面,為什麼還要堅持對遼東用兵?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硬骨氣嗎?遼東一隅得失,對明王朝的全國統治,並不起決定性因素。中原才是國家根本!

如果暫時無力收回遼東,可以擱置爭議,承認後金政權的合理性,騰出手來去平定內部的農民起義軍。皇太極折騰半天,也就想讓明朝承認其在東北統治的合理性,明朝驕傲的天之上國的自尊,始終沒給皇太極機會。

2、 對付後金最好的辦法是拖、是經濟封鎖戰

東北地處偏遠,人口少、經濟落後,對中原產生不了致命威脅,明王朝即使不用一直用兵投錢在遼東前線這個無底洞,只要認真龜縮一下,守住關口,封鎖經濟,讓時間軸去絞殺後金政權,也是性價比超高的策略。

君不見嗎?就一個區區山海關,終其明王朝一世,後金就壓根沒能打進來。 明王朝一系列錯誤的政策,硬骨氣沒用對地方,是一系列的意外的關鍵。

四、 胸無大志的闖王李自成

明朝末年一系列農民起義軍群體裡,李自成屬於優秀的存在,但即使如此,文化層次低和團隊素質一般,決定了這個集團胸無大志的格局。

李自成這夥為了生存而造反的起義軍團隊,夢想就只是做個富貴人而已,這些人或團隊比劉邦、朱元璋那些創業團隊,差距可謂天上地下。


運氣爆棚——清朝從崛起到大一統

逼死崇禎


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沒有明確合理的統治策略、沒有整合出強大有效的軍隊,靠著一窩蜂的人海戰術,碰巧攻滅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甚至被迫撤離北京前夕,倉促登基稱個帝,怎麼看,這都像是逗樂一樣?這是要志在天下的樣子嗎?

胸無大志的李自成、戰鬥力成渣的農民起義軍,意外的掀翻了明朝,對於東北的後金政權,就是一個意外之喜,來的太突然了。

五、 陰差陽錯的入山海關

吳三桂獻出山海關,引清軍入關,則是清軍意料之外的收穫,後金兩代人都沒有攻克的山海關要塞,居然以這樣的方式向清軍打開了大門。

說起這個李自成和劉宗敏,也是讓人無奈和無語,明明知道吳三桂掌控著關寧鐵騎,明明想招降吳三桂,明明吳三桂已經決定投降農民起義軍了,你們不厚待和籠絡吳三桂就罷了,你去招惹吳三桂家人幹嘛?你去霸佔陳圓圓幹嘛?

運氣爆棚——清朝從崛起到大一統

清軍入關


即使吳三桂一時衝動投降清軍了,亂世之中,誰還沒有反水的可能啊?可李自成等一回到北京,惱羞成怒反手就斬殺了吳三桂全家幾十口,我暈!即使楚漢之爭那麼殘酷的時刻,項羽那麼殘暴的一個西楚霸王,都沒有真正處死劉邦的家人。

李自成等人胸無大志的行徑,徹底把吳三桂推向了清軍一方,這一波操作,讓人醉了。

陰差陽錯的入山海關,是一個巧合的意外

六、鼠目寸光的南明福王政權

再說起這個南明福王政權,更讓人無語了。清軍入關後,對於公元1644年的節點,天下成三分之勢:

北京地區,清軍入關,人口基數少,但戰鬥力強,生氣勃勃。

西安和四川,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亂哄哄一大片,也有一定實力。

南京地區,南明福王,承接崇禎國祚,兵力也有上百萬,何況南方經濟基礎未遭戰爭破壞。

這種情況下,三方政權,都具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和可能性,關鍵在怎麼操作了。作為人口基數最少的清朝,也沒奢望能統一天下,滿清貴族們甚至一遇到困難,就想退回東北老家呢,這種思想在幾十年後,康熙平定三藩之時,還有過表現呢。


運氣爆棚——清朝從崛起到大一統

天下大亂


面對明明可以恢復故土榮光的機會,南明政權的一幫鼠目寸光的士大夫們,採取了極其錯誤的策略:“聯虜平寇”,坐視農民起義軍被清軍剿滅,而南明政權內部還在無休止的內鬥,沒有趁機勵精圖治,整頓出戰鬥力來,等清軍騰出手來,揮師南下,南明王朝覆滅自然毫無懸念。

對比一下,南宋的趙構政權是多麼的優秀和不易,雖然也有不足,但從上到下的團隊還是很有能力,在北宋國破家亡危機時刻,迅速整合出戰鬥力,持續抗衡了金國鐵騎百年,保住了江南一脈。

鼠目寸光的南明福王政權,是清王朝統一天下過程的一個意外,讓人扶不起來的阿斗。


七、 亂成一鍋粥的南明桂王政權

福王政權覆滅後,桂王政權承接大明旗幟,倒是吸取了“聯虜平寇”的教訓,積極聯合各地失敗農民起義軍的餘部,加上海上的鄭成功力量,形成了一個廣泛的抗清統一戰線,抵抗清軍達16之久。

思路是對的,時機卻已錯過,清朝前期的一系列統治者都屬人中龍鳳,如多爾袞、孝莊太后、順治皇帝等,採取的政策都比較正確,無論是軍隊戰鬥力的強悍、或是對漢族地主階層或知識分子的籠絡,清王朝已不再是那個遠居東北的地方小政權了,已經在北方形成穩固統治。

此時南明桂王政權,人數也不少,實力也頗強,甚至在公元1652年一度掀起抗清高潮,弄得清朝也是膽顫心驚,可惜南明政權裡強人太多,派系太多、山頭太多,唯獨沒有出現一個最強悍的王者去整合成一股力量,李定國啊鄭成功啊孫可望啊等等,內鬥不斷,亂成一鍋粥一樣。

每次天下大亂,都是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山頭林立是很正常的,如果能把諸多山頭整合到一起,確實是一個很難的事情,由此可見,劉秀、朱元璋等整合資源之優秀啊。

亂成一鍋粥的南明桂王政權,最終也意外成就了清王朝的大一統、


運氣爆棚——清朝從崛起到大一統

清朝實現大一統


博覽歷史古今,王朝興替不可避免,經濟、政治、軍事、人文等因素參雜其中,意外和運氣也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一系列的意外,成就了大一統的清王朝。

個人觀點看歷史,共同探討眾習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