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經濟重點企業、“雙百”企業……請享用一對一服務

截至3月9日,582家新經濟梯度培育入庫企業已復工490家,復工率為84%,“雙百工程”企業復工率為84%,6家新經濟重點企業實現全部復工。

但對企業而言,復工只是開始。疫情之下,即使已經復工的企業也面臨諸多問題。

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新經濟委獲悉,隨著“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啟動,日前成都成立了新經濟企業服務專班,切實推動復工復產、穩產滿產。

此次的專班頗有成都特色。比如,成都設立的專班呈四級矩陣,包括新經濟“領導專班+市級服務專班+企業俱樂部服務專班+區(市)縣服務專班”,分別對應6家新經濟重點企業、百家“雙百”企業和582家梯度培育企業。目前,已實現重點企業專員“一對一”全覆蓋。

針對新經濟企業特性,成都不僅專門梳理國家、省、市疫情相關政策形成政策包,由服務專員一對一詳細解讀和指導申報,直至享受政策紅利,同時還建立調度聯繫機制,服務專員幫企業找供給、跑程序,確保物資快速到位。

無論是疫情還是平時,融資是新經濟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據悉,疫情期間,成都市新經濟委於3月6日舉辦貸款融資線上對接會,推出涵蓋33家銀行228項政策或產品的新經濟企業信貸服務包。在線下,成都為易瞳科技對接成都銀行,授信500萬元貸款,為醫雲和數聯銘品對接交通銀行,分別授信5億元和3000萬元。

此外,成都另開闢了天使投資基金綠色通道,已投資2家開展疫情防控創新產品研發和應用的新經濟企業,4家進入投資決策程序。

解決了融資問題,通過一份份機會清單的發佈,成都還為企業打通了產業鏈。

比如,截至目前,成都共發佈3批次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清單,上線“新經濟產品線上發佈大廳——疫情防控專區”,開展學校疫情防控產品(服務)線上供需“雲對接”活動,助力四方偉業“疫情大數據平臺”落地教育部和北京、廣東、四川等地,幫助創意信息、萬開科技等13家企業同省市教育部門、學校達成採購協議1000萬元。

這只是開始。

成都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成都還在推動新經濟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化、常態化、專業化,設立產品(服務)交易平臺,制定創新產品(服務)推廣應用保險補償政策,餅建立細分行業產業鏈企業朋友圈,打通產業鏈配套。

同時,積極推動本土金融機構成立新經濟支行,引導新經濟企業向在蓉高校院所開展需求“訂製研發”,實施“硬核科技”引育行動。

針對疫情後可能爆發增長的新商業模式和新興業態,成都市新經濟委還在會同優秀智庫開展研究,制定支持措施。同時,探索構建“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設立新經濟應用場景專項資金,孵化落地優秀產品、解決方案、創新模式,並組織新經濟企業圍繞社區生活、企業復產、城市運行集中攻關或產品技術整合,加快推出一批數字化的產品鏈、服務包、工具箱。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鄒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