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与鲍叔牙彪炳千古的友谊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修身》)

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

管仲与鲍叔牙彪炳千古的友谊

古人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就是说,能够成为朋友的人往往是相似的人。他们在价值观上,有相同的取向,在言谈举止上,有相同的准则,甚至在个人的爱好习惯上,也有着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人,从他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可以看出来。

孔子曾说: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他认为朋友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损益是十分巨大的,正直、体谅、博学的朋友对于我们的人生十分有益。而乖戾、奸佞的朋友,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会对我们的道德修养有所损害,因此应该选择那些品行高尚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墨子在《所染》篇中也记载,一个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很大,而朋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而墨家主张在君子贤士修身的过程中一定要慎交择友。

管仲与鲍叔牙彪炳千古的友谊

对于择友的标准,墨家给出了两方面的要求:

一个是物质层面,应该和那些“以财分人”的人做朋友。

一个道德修养层面,要和那些守信用、辨是非的人为友。

墨家认为:

“贤者有分财之义,朋友有通财之谊”。

真正的贤士应该能够把自己的财富分给天下需要之人,真正的朋友应该在财物上互相帮助。

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就是朋友有财互济的典范:

管仲出身贫寒,在他没有涉足政治之前,曾经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在分红利的时候,管仲常常多拿一些给自己,鲍叔牙并不以此为意,而且常常主动多分给他一些。

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多拿钱财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己并无财物上的困窘。

管仲与鲍叔牙彪炳千古的友谊

后来,鲍叔牙首先出仕做官,管仲就给鲍叔牙做部下,鲍叔牙并没有因此而歧视管仲,他认为这是机遇的问题。

管仲曾经三次被罢官驱逐,鲍叔牙也不认为这是因为管仲没有能力,而且劝说他是运气不佳。

管仲曾经三次战败而逃,鲍叔牙也不认为这是因为管仲没有勇气,因为胆怯而临阵脱逃,而是认为管仲家有老母,这是为了尽孝。

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公子纠败给小白,管仲被囚。而鲍叔牙在小白(齐桓公)面前,极力推荐管仲的治国才能,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因而成就了一番霸业。

管仲也因此得以青史留名,而鲍叔牙却默默无闻,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彪炳千古,成为后世的楷模。

管仲在贫困的时候,多取而无愧,就是因为他有鲍叔牙这样一个能够“以财分友”的朋友,也是因为相知,鲍叔牙在位居管仲之上的时候,两人可以坦然相交。

正是鲍叔牙有“据财能以分人”的胸襟,才帮助管仲解决了生活的困顿。有举荐朋友之才的无私,才使得管仲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管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鲍叔牙这个朋友。

管仲与鲍叔牙彪炳千古的友谊

也因此,他们的友谊成为千古美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