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今天在瘋蜜群看到一個消息,說有23個餐飲品牌要倒閉或停業了,第一個竟然是深圳的醉翁亭,還說老闆竟然要賣房給員工發工資。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我一看,我勒個去,這不是我的朋友嗎,竟然在新聞上才知道他的消息,他在2011年和我投了一個公司,5萬投資,第二年好像拿回了80萬退出了,之後就聯繫甚少。


沒想到,竟然是通過這樣的“新聞”才知道他的近況,不勝唏噓。


於是抓緊第一時間聯繫上了他。


他和我訴苦:


年前兩三個月,因為所謂的燈光展,店門口被封了幾個月的路,好好的店一下就虧損了,本以為路障請了,春節到了,終於可以賺錢了,誰知道遇到了疫情,店裡一個人都沒有,哪怕現在可以復工了,可1000方的店,依然每天只有幾百元的收入而已。


實在撐不下去了,51歲的人了,也不敢再博了,因為按照他的預測,餐廳恢復到正常營業水平不知道什麼時候。


但因為實在是虧了幾個月沒有錢了,而自己的員工又跟著自己很多年了,非常時期,1000平方的店也轉不了多少錢,只好把老家的房子賣了發工資唄。


聽得我一陣心疼。


太難了。


做一個有良心的餐飲老闆。


誰對他的店或房子感興趣可以私信我,我給你他聯繫方式。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現在除了疫情之外,最不想看到的新聞就是這個裁員,那個倒閉了,很多朋友因為此次疫情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還有老闆因為不滿一些物業只給自己7天的免租而憤而打官司的。


本來覺得自己每月虧150萬的油膩大叔小酒館也蠻苦的,現在看來大家都一樣,眾生皆苦。


還好自己身邊暫時還沒有跳樓的,但今天有賣房自救這樣的事情出現,已經讓我很震撼了。


我晚上還去了我原來一個公司同事剛開的一個燒烤店去考察情況(不對外營業,只給我試菜及體驗),他也一樣本來虧了半年,年前又重新裝修了一次,也計劃春節要賺回來的,誰曾想現在每天也是幾百元收入。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我吃完他的東西,喝完人家的沙司汽水,仍然毫不留情的告訴他:


把店立即轉讓,多少錢都轉,止損。


他問為何?


我說你的選址、產品特色、裝修、以及營銷都有問題,一時半時是解決不了的,疫情只是加速了你倒閉的過程而已。


止損要快,快刀斬亂麻,否則越拖沉沒成本越高。


我2005年就曾38萬盤了一個咖啡廳給自己當時的女朋友,但因為經營不善想轉讓,第一批人給了15萬嫌少,最後越拖生意越不好,別人開的價越低,每個月還虧損,最後不到5萬就轉了。


還外帶每個月虧了不少錢(接手我那個咖啡廳的老闆現在也是我公號粉絲,看到可以留個言,他轉了咖啡廳後最後也虧了,現在石家莊做兒童牛奶生意呢)。


我這個朋友可能還不是太甘心。


我也非常理解,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很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讓一個人斷臂求生太難了,每個人都心存一線希望,萬一疫情很快過去了呢,萬一生意就突然好了呢,萬一……


承認失敗這件事太難了,更別說認慫了。


但恰恰,這個時代,誰能接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錯誤,反思自己的問題,誰才會有進步,以及重頭再來的可能。


否則,很容易成為一個很悲情的創業英雄。


對自己,對家人,對員工,都不負責任。


明天我有空的話,講講我投資的那麼多項目當中,現在“最痛苦”的一個,每個人都要面對可能出現的任何狀況,有時,認慫不一定是狗熊。


不管現在如何困難,只要志氣在,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其實關於餐飲行業如何自救,我已經寫過兩篇文章了。


一個是針對整個餐飲行業的解決方案,不同的餐飲類型解決方案不一樣:


填飽肚子的餐飲,最好的自救和發展的未來就是無人化;


讓人上癮的餐飲,最好的自救和發展的未來是做會員制、社群;


有社交屬性的餐飲,最好的自救和發展的未來就是減少面積,餐飲零售化。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疫情下,餐飲娛樂業怎麼辦?》。


這週一,也接受了《財經郎眼》的採訪,說了自己對餐飲企業如何自救的看法。


其中,核心的觀點就是以上的三條。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除了以上幾點,看到很多企業都在大力發展外賣,其實要知道美團現在收取26%的提成,使得很多餐館哪怕上了外賣,更虧。


於是,你看到很多企業既想開門營業,又不敢,因為不開門會虧,開了門更虧,因為現在人們都是匆匆買了就走,不堂食,這是好事,但對於以堂食見長的餐廳而言就吃大虧了。


於是我們看到了漁民新村,一個知名的海鮮酒樓,整個一樓變成了海鮮超市,我覺得非常棒,特別吻合我說的第三條,餐飲零售化。


這是大趨勢。


我今天還和我老家的幾個德州扒雞企業聯繫,要共同做餐飲的零售化,一則為老家做貢獻,二則可以通過十英尺這個越來越多的寫字樓智能早餐櫃連鎖,提供最標準化、美味可口的中華老字號午餐。


既好吃性價比又高,比小餐廳做的盒飯不知道要好吃多少倍,還便宜,嘿嘿。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餐飲業如何花式自救: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們


希望能洽談成功,我算了一下,假設在2000個十英尺點位,每天賣52份,一個月賣22天,都有200多萬份/月。


而且我還投了專門做外賣餐飲連鎖的味捷餐飲,以及專做外賣代運營的商友,如果再外賣化,不得了。


也算是此次疫情發現的一個機會吧。


餐飲供應鏈的半成品化是個很好的突破口,如果做好了,不僅堂食節省後廚成本,還可以做零售。


當然,最大的機會其實在於我在《餐飲企業只能靠外賣自救嗎?》提到過的,會員制社群,做自己的私域流量一定是趨勢,因為好的餐飲品牌不缺人流和忠實用戶,何必讓美團剝削26%?


美團一旦對小商戶的存亡不在乎了,其實新時期,會有一個更加smart的餐飲小平臺的機會出現。


美團戰略是正確,但利他還是不夠,而且太重,前一陣財報還顯示虧了幾百億,導致很多餐飲老闆都破口大罵。


一旦有了底層商戶的反抗和呼聲,就是“機會”。


看來,我明天必須要再寫一篇關於我一個項目自救的計劃,順便談一下“下一個美團”的機會了。


我是張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