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我國史上最嚴重的朝廷鬥毆事件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我國臺灣省政局的滑稽可笑,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所謂“立法院”打架事件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我們便能看到類似的信息,甚至在1995年,因為打架事件頻發臺灣“立法院”還獲得一個搞笑諾貝爾獎:它證明了政治人物拳打腳踢比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能獲得更多利益。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曆代王朝中最為嚴重的朝堂鬥毆事件
明宣宗朱祁鎮寵信太監王振,在未經充分準備下親征蒙古,直接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宣宗被俘,王振也被護國大將軍樊忠殺死。土木堡之變發生後,京師震動,一方面,在於謙的努力下,京師的守備力量逐漸準備妥當;另一方面,政治上巨大的漩渦卻剛剛開始。
說起王振此人,他本是河北一個縣城的小混混,年輕時候讀過一些書,考了幾次科舉都沒考中,娶妻生子後,在縣裡當教官,後來犯了罪要被髮配充軍。這時,正趕上朝廷要挑選一批地方上的學官進宮培訓女官,這本是個好工作,但是,前提是要淨身做太監。若碰上這樣的事,很少會有人去,可是王振以為這是個出人頭地的好機會,便拋妻棄女,自閹進宮了。在機緣巧合下,他成為時任太子的朱祁鎮的伴讀,在受到寵信後,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官場上任人唯親,打擊異己,手段極其殘酷。
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作惡多端的王振最終受到了清算。,在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由都查院右都御史帶頭,各位大臣在朝堂上爭相彈劾王振,想起因王振無故受難的同僚和百姓,一時間痛哭聲、大罵聲不絕於耳,本來儒雅的百官一個個像是變成了市井潑婦,莊嚴肅穆的朝堂也變作了菜市場。身為監國的朱祁鈺哪裡經歷過這種陣勢,一時臉都嚇白了,大臣們此時忽然請願:殺掉王振同黨,誅其九族!朱祁鈺又是一驚:這可是大事兒啊,自己哪裡能做得了主,只好下了命令:百官暫且出宮待命,此事以後再議。

可是此時朱祁鈺突然發現,百官並沒有聽從他的命令出宮等候,不管傳出了多少諭令,大臣們彷彿是達成了默契,沒有一人離開,只是不停地控訴著王振的罪行,一併還有痛哭和痛罵聲。
正當大臣們的情緒即將到達頂點時,王振的死黨—錦衣衛指揮馬順出現了,他仗著有朱祁鈺的諭令,竟然呵斥百官離開。本來喧鬧的宮殿突然安靜了下來,馬振更加得意洋洋:這些大臣都怕了他!
突然,從大臣隊伍中跑出來一個人,直勾勾的衝著這位馬大人跑來,沒等馬順反應過來,臉上早就捱了幾下。這人名叫王竑,是個文官,平日裡多看王振一黨不順眼,逢此時節,更是怒火攻心:到了這個時候,你還敢猖狂!打了幾拳之後他還不解氣,竟然動口咬人了!被撲在地上的馬順頓時嚇懵了,平日裡溫文爾雅的大臣們竟然會在皇帝面前動手打人,然而讓他更懵的事情還在後邊。
王竑的舉動提醒了整個朝堂的人,是啊!皇帝不伸冤,我們自己來!大臣們紛紛行動起來,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幾個跑得快的紛紛加入了圍攻的隊伍,跑的慢的就沒有這個福氣了,他們只能對著奄奄一息的馬順踢上幾腳,以發洩內心的怒火。
剛剛還不可一世的馬順開口求饒起來,但是沒人理他——大家只知道此人是王振同黨,逼死很多同僚,無惡不作。很快,這場騷亂就平息下去—因為馬順已經被打死了。

皇位上的朱祁鈺嚇得面如土色,他何曾經歷過這些!他眼睜睜的看著大臣們動手打死了馬順,聽著慘叫聲不絕於耳,看著丟了一地的官帽官服和血跡,他覺得自己在做夢。開什麼玩笑!當著他的面,這個本來肅穆的地方因鬥毆變成了地獄。大臣們一個個似乎還不解氣,他們似乎都忘了什麼君臣名分,開口向朱祁鈺索要王振餘黨,見他遲遲沒有動靜,大臣們便把自己動手的精神發揚到了極致:又把兩名王振的親信太監拖出來打死了。
大臣們盡興的同時,卻忘記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王振一黨仍然勢大,他們打死人是在沒有皇帝命令下做的,如果王振餘黨報復起來後果很嚴重。還有于謙保持了清醒的頭腦。
朱祁鈺徹底嚇壞了,他選擇逃離這個地獄一般的地方。此時于謙一把抓住他,講到:“殿下(當時朱祁鈺是監國),馬順等人是王振餘黨,其罪孽深重,請殿下下令百官無罪。”恢復了鎮定的朱祁鈺這才下令清算了王振的餘黨。
三個人在朝廷之上被活活打死,大臣們一下子從書呆子變成了鬥毆能手,老少齊上陣,充分地發洩了自己的憤怒情緒,把朝堂搞成了屠宰場,鬧得雞犬不寧,鮮血四濺,代行皇帝職權的朱祁鈺也被結結實實地威脅了一把,弄得狼狽不堪。 大臣被打死,代理皇帝被威逼,居然還是發生在朝廷議事之時,這樣的亂象在我國曆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