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未能達成新的石油協議,為什麼油價會跌的這麼厲害?

施瓦辛航


主要是石油各方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目前國際上的石油供應方可以分為俄羅斯,歐佩克和美國。三方都有各自的小算盤。

第一個是俄羅斯,他覺得自己不用減產,也可以享受油價上升帶來的收益。目前因為新冠肺炎的問題,美國和中東比較嚴重,面臨的壓力會更大。美國和中東極有可能因為疫情本身就會達到減產效果。所以俄羅斯沒有必要主動地和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

第二個是俄羅斯需要在石油項目上報美國阻撓北溪2號項目的仇。因為北溪2號項目被阻擾,使俄羅斯損失較大。所以俄羅斯也是憋了一肚子氣,這一次好不容易可以利用疫情以及油價下跌對美國實行報復,所以俄羅斯是不會放棄此次機會的。

第三個歐佩克需要打擊俄羅斯的石油項目和美國頁岩油項目。 因為目前全世界能夠對歐佩克石油地位產生動搖的,就是俄羅斯的石油項目和美國煙油的項目。本來歐佩克是想通過和俄羅斯談判,來和平的達到提升石油價格的目的。但是因為俄羅斯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沒有和歐佩克達成協議,此時歐佩克為了體現自己在石油方面的定價權,只能增產來壓低油價,從而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第四個,美國雖然在此次油價暴跌過程中是受害者,但是很多恩怨都是從美國開始的。如果俄羅斯和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那麼美國將會是最終受益者,但是由於美國和俄羅斯恩怨已久,俄羅斯也看清楚了此次石油減產協議誰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為了不讓美國受益,所以只能和歐佩克翻臉。

所以此次協議沒能達成,油價暴跌是多方較量的一個最終結果。





愛折騰的老程


俄羅斯和歐佩克未能達成新的石油協議,會使得全球原油市場更加寬鬆。其實,即使雙方達成協議,如果只是減少1.6百萬桶/日的話,那依然是不夠的,最好是2.1百萬桶/日才有意義。然而如果連1.6百萬桶/日都達不成的話,那原油市場就非常寬鬆了。

在疫情帶來的需求下降擔憂在全球擴散之前,2020年原油需求預測為比2019年增加1百萬桶/日,而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供給2020年預測為比2019年增加2.25百萬桶/日(供應方面的很多增量是來自於美國等國)。也就是說,如果要讓全球石油市場平衡的話,得需要歐佩克國家繼續增加減產1.25百萬桶/日。

以下為疫情在全球擴散擔憂發生之前的的需求預測和供給預測。

(1)2020年的原油需求預測:增加1百萬桶/日。

(2)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供應預測:增加2.25百萬桶/日。這個增量的58.7%來自於北美(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國)。

這是疫情擔憂在全球擴散之前的計算,考慮到疫情擔憂在全球擴散,2020年原油需求已經變得更加不樂觀,有機構甚至給出了2020年原油需求比2019年還低的預測,不過國際能源署(IEA)預計雖然下調2020年預測,但2020年可能仍比2019年微増。

我們粗略估計,2020年原油需求比2019年增加0.5百萬桶/日,那麼歐佩克國家和俄羅斯應該增加減產1.75百萬桶/日。所以1.6百萬桶/日的增加減產可能都是不夠的,如果能增加減產到2.1百萬桶/日,那麼才有可能讓全球石油供需平衡,或適度趨緊。

所以,連1.6百萬桶/日的增加減產都無法實現的話,這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的恐怖程度不言而喻。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美天然氣觀察


週末原油價格大跌9.41%,接近10%的暴跌,對於一個超大宗商品來說,實屬罕見,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

1、市場的供求關係發生變化

2020年1月的時候,中國出現了流感事件,國內的應對方法是隔離14天,這個消息對於沒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世界工廠按下暫停鍵,所有商品的需求都會減少,原油在這個期間(1月21日至2月5日)下跌-12.83%。而隨著流感在全球蔓延(中國已受控制),進一步影響全球對工業品的需求,因此原油變成是有貨無價的尷尬格局,從2月21號至3月6日,區間跌幅-22.63%。市場需求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低是正常的市場運行規律。

2、作為最大原油生產國,沙特帶頭減價為那般

我們知道,世界原油生產,不是隻有沙特阿拉伯,美國的頁岩油產量是隱而不發,除此之外,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委內瑞拉、加拿大、俄羅斯都是產油大國。但從總佔比看,中東是行業老大。另類的產油國是美國和加拿大,他們用的是頁岩油技術,與傳統的產油技術有本質區別。沙特帶頭打壓油價,會減少採油利潤,頁岩油的採油成本比普通產油技術要高,只要越往低處壓,頁岩油無利可圖,就會停產(停產復產不是這麼簡單,就像鍊鋼燒陶瓷,機器一停,重新再開要巨大的成本)。只要頁岩油停產,反過來導致原油供給一下子供應緊張,價格自然會反彈。這種神操作,與香港莊股“向下打”賺錢是一個道理。

總結:

本次原油價格一次性暴跌9.41%,市場需求因素是引火索,但中東產油國聯合起來打壓頁岩油也是核心內容,俗語說得好:“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風雨順德人


其實就一句話的事兒,沒有很複雜,供需關係而已,中國防疫期間對石油的需求降低了,同時中國是全球頭號石油進口國,歐佩克產油國經濟過分依賴石油輸出,大家又都不想減少自己國家的供給配額,又不減產,石油價格能不暴跌麼?!

非讓我寫500字以上,臣妾做不到啊無奈╮(╯_╰)╭




精彩哥37


這次沒有能夠達成新的石油協議是造成油價暴跌的一個短期因素,長期因素可能是新能源越來越多,對於是有的需求量可能會下滑,這樣才導致的油價暴跌。

未達成新的減產協議

這次OPEC組織俄羅斯本來是想達成減產的協議,但是俄羅斯不同意,這樣的話減產協議就成為了廢紙一張,而且原來的OPEC內部可能也產生了分歧。沙特就宣佈將來要增長原油。

這樣以來,OPEC組織內部也會增產,美國,俄羅斯可能也會加大石油產量,這樣的話,有可能造成石油供大於求,這樣的話,就造成了石油的暴跌。

這個只是一個暴跌的短期因素,還有一個石油暴跌的長期因素就是新能源的崛起將導致未來石油需求量下滑。

長期來看,新能源崛起,未來石油需求可能會下滑

從長期來看,未來新能源將會越來越多,這樣的話,可能石油長期需求會下滑,這個就是導致石油價格下滑的長期因素了。


現在世界範圍內,都在研究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氫能等新能源,這些能源這些年發展較快,可能長期來看會導致石油需求量下降。

還有現在世界範圍內電動車銷量越來越好,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續航歷程越來越長,全球範圍內對於電動車都是持鼓勵的態度。這樣一來,未來電動車增長,意味著汽油車減少,長期來看,對於石油的需求量也可能會下滑。

因此,從長期來看,未來石油需求可能會下滑。

結論

綜上所述,這次沒有達成減產協議是油價下跌的一個短期因素,從長期因素來看,新能源增多,電動車增多,可能會從長期造成石油需求下滑。這樣兩個因素的作用,才導致了石油價格的暴跌。


睿思天下


其實這個會議只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並不是真正造成原油暴跌的原因。

暴跌的原因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世界範圍內原油的需求量下降所造成的。

減產協議也作為原油的最後一根稻草所存在,是支撐原油不再暴跌的一種方式。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在沒有任何有效方式提振油價的前提下,就連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被壓垮的時候,原油又有什麼理由不暴跌呢?

從技術面上看:不論從任何技術層面上講,原油在跌破50的位置時,已經註定了原油的下跌趨勢再次開啟,跌破49只是下跌趨勢的最終確認而已。

所以,原因繼續下跌沒有任何問題,至於下跌到什麼點位,下跌多久都沒有反駁的理由。

喜歡本回答,請關注,點贊,評論,謝謝




匯市飛翔


我倒不希望他們達成協議

針對題主說的OPEC未能達成新的石油協議,為什麼油價會跌的這麼厲害?得問題,我覺得打不成協議國際上的人民才會受益。

協議就是薅羊毛

我覺得OPEC會議就是一個商業組織,他們的目的就是商業目的,賺取汽油消費者的錢。因為之前大家都達成一致,所以大家油價一致,這樣他們這些石油生產國家和企業都是穩定賺錢。利潤穩定,坑的就是那些汽油消費者,畢竟石油是壟斷行業,所以他們定什麼價,我們都沒有議價權。除了抱怨之後,就是默默忍受。我更希望看到他們達不成一致,讓石油成為真正市場自由定價機制,讓汽油消費者可以真正受益。從目前的油價看,就是多方沒有達成一致,單方面的採取降價策略,希望旁敲側擊,讓利益共同提的各國石油企業,重回談判桌。

離我們很遠

雖然說國際油價都已經跌到30多美元了,但是我們還有神奇的保底價在,這樣我們徹底與國際油價接軌的事情,成為一個夢,現在夢破碎了。我昨天看到的解釋,《石油價格管理辦法》中

第六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 美元(含)時,按原油價格每桶40 美元、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40 美元低於80 美元(含)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80 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130 美元(含)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這就是保底價,讓我們徹底無法感受到這次油價下跌的利好。我就佩服這些制定規則的人。修理外人沒啥辦法,但是整理我們,到是很有心得。所以國內的汽油消費者們,也不要期盼油價會下跌了,畢竟我們有兜底的法規在那,安心享受這6塊多的油價吧,等著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國內油價上漲的紅利的。

最後總結:

我就佩服這些壟斷行業,賺錢就賺錢,還立個牌坊。有事沒事開個會,也不讓我們參與,就把事情定了。這就是壟斷者的嘴臉,我們只有接受的份,現在好了,你們自己談崩了,讓我們知道石油的本來真實價格,就是我們自己人還給自己弄了個緊箍咒,享受不到油價的好處,天算不如人算,感謝那個制定油價40美元保底策略的人,我們對你表示深深的問候。


張敬醫


油價發生大跌主要有兩個原因,1是石油價格受全球資本市場下滑的拖累而下跌。2是石油生產國進入價格戰,導致石油價格下跌。

首先是全球資本市場受到國際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連續暴跌,股市債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原油價格也首當其衝,價格暴跌。



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中黃金和白銀則逆勢上漲,主要原因在於黃金和白銀是主要避險資產,國際資本對未來風險資產投資前景不明確,避險需求增加,提高黃金和白銀的配備導致價格上升。

其次是OPEC未能達成石油協議的主要原因在於俄羅斯不同意執行OPEC內容,之後作為主要OPEC國家的沙特開始降低原油價格,並且對外宣佈可以了提高原有產量,OPEC名存實亡。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石油價格戰即將打起,以俄羅斯、沙特以及美國為主的主要石油生產國將有可能繼續降低石油出口價格,美國的頁岩油技術佔優。

這件事最大的利好是石油輸入國,最大的利空是石油生產國,沙特股市暴跌7%左右,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啊美則開盤破發。

覺得我的回答有價值的話,請點個贊吧。


修行路上的韭菜


上週六,沙特阿美髮布月度原油定價公告,這一報告原定於週四發佈,但受到談判影響而推遲。在歐佩克與俄羅斯的石油供應削減協議破裂,導致石油生產陷入困境之後,阿美公司削減了其所有等級的所有原油等級的4月官方價格(OSP)。其“旗艦”原油——阿拉伯輕油(Arab Light)對亞洲買家官方售價每桶降低了6美元,比中東基準價格低3.10美元。阿美此次降價幅度,比貿易商和煉廠的預期降低了1.90美元,創20年來的最大跌幅。

  沙特阿拉伯4月份的產量將大大高於1000萬桶/日,可能接近1100萬桶/日。過去幾個月來,沙特阿拉伯一直在日產油970萬桶。有市場人士稱,阿美公司應最大化其產量並出售更多原油以保護其市場份額。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產能為1200萬桶/日,使其能夠迅速提高產量。

  在莫斯科拒絕支持進一步削減石油產量以應對冠狀病毒的爆發之後,歐佩克與俄羅斯之間的三年期協議在3月6日以激烈的辯論結束。據OPEC代表透露,OPEC+技術委員會會議將於3月18日繼續舉行。

  據悉,中東主要產油國根據長期合同出售大部分石油,會提前發佈原油定價,設定被稱為官方售價(OSP)的價格,讓客戶知道他們將為未來的貨物支付多少錢。此次定價決定將影響到約1400萬桶/日的地區石油出口,因為其他波斯灣產油國經常效仿沙特阿美為自己的船貨定價。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造成石油市場需求銳減,原油價格已經下跌了20%以上,美油布油價格屢創近幾年新低。如果疫情得不到有力控制,將會可能進一步衝擊全球原油需求。


ngh飛雪


首先本身目前的石油價格就已經處於相對低迷和脆弱的階段,這來自於兩方面的壓力,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長期以來頁岩油技術不斷抬升,讓頁岩油產能不斷增加,對原油的供應起到了支撐作用,而另一方面在於從去年開始,全球經濟的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帶來市場對於遠期的需求預期放緩,因此油價一直承壓,所以其實從2019年開始油價就一直處於相對的低谷。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油價非常容易受到衝擊而產生波動。目前有兩方面對油價產生了壓制,第一方面就是疫情對於經濟的衝擊帶來短期需求的進一步縮減,第二就是歐佩克的減產協議商談並不順利。

目前來看俄羅斯出於自身利益的需求,雖然能夠接受同意將減產協議繼續延續,但是卻不願意接受進一步的減產協議,這就是說未來油價的供應仍然將保持現有的規模,在需求不斷走軟的情況下,油價有可能利空,這在市場上掀起了恐慌情緒,造成原油被拋售,導致原油價格大跌。

不過這種情況應該只是短期現象,因為過低的油價會限制頁岩油產能的上升,最終在供應上限制住國際油價的供需,導致油價回升。另一方面實際上市場的恐慌情緒只是短期的,因為實際上減產協議並沒有結束,而未來達成另一個減產協議,其實希望也很高,所以長期來看油價很難保持在現在的低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