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都會說小時候媽媽做的味道,那麼爸爸有沒有留下讓你回味的美食呢?

像霧像雲像風


你好,我是停不下嘴的小鄒,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個人感覺媽媽在廚房的時候比較多,爸爸主要是忙於工作,因此爸爸做飯的時候很少,自然記憶中的味道就少了很多,但也並不是沒有。

我記得有一次我上小學的時候,中午回家吃飯,我的爸爸給我炒了兩個菜,青椒炒幹豆腐和火腿炒土豆片,雖然炒的味道不太好吃(主要是爸爸很少炒菜),但是仍能感受到爸爸的用心良苦。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是記憶猶新。


停不下嘴的小鄒


這個問題真的很好!

媽媽做得飯實在太多了,已經數不過來了。爸爸只做了一道菜,卻讓我回味無窮。(希望我媽不要看到)

上小學的時候,一天,媽媽不在家。叔叔送來兩條大白鰱。這種魚頭大,但是做湯味道極好。

我爸從來沒做過魚。他根本不會做飯。那天中午,他把魚收拾了,切成幾段,然後做了半鍋湯,大概加了半瓶醋,蔥也沒切細,就是很大的蔥段和姜。奇怪的是,味道比我媽做的好喝十倍!

奶白色的湯沒有一點魚腥味,酸味比較濃,但很鮮美。大塊的蔥在裡面飄著,竟然如一道風景。

後來我做魚湯也這麼放蔥和姜,多倒醋,發現的確很不錯!



美食與地理


你好我是小余,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分工不同,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是媽媽做飯,爸爸基本不會做飯,或者不喜歡做飯!不過我很幸運,爸爸雖然很忙,但是家裡有很多菜都是爸爸的保留節目,小時候如果家裡有客人,爸爸就會出手,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飽口福啦!

其實很多朋友沒有吃過父親做的飯,雖然遺憾,但是我覺得父親一定給你留下過記憶深刻的事情,不一定是一道菜,也可以是一句話一本書一段路,這些都是我們人生路上寶貴的財富,會使我們一直銘記於心!

小時候我的爸爸雖然不是每天都會做飯,但是我覺得他對做飯特別有天份,在我的記憶力,好多菜都有爸爸的味道

1、滷牛肉

準備滷牛肉、蔥姜和調料,滷料包含八角、桂皮、香葉、茴香、豆蔻等,首先選擇牛腿肉或者牛腱子肉,冷水入鍋焯水,然後起鍋放油炒糖色後加水煮開,依次放入蔥姜和滷料,再次煮開後放入牛肉,大火15分鐘後轉小火30分鐘,調味後關火,最後將牛肉放在滷水中浸泡一夜會更入味

2、自制魚丸

魚丸營養豐富,口感Q彈爽滑,這道菜做起來有些複雜。首先要挑選比較大的淡水魚,例如青魚,草魚或者鯰魚,去魚鰭魚皮和主刺後,將魚肉絞成魚蓉,加入肉末和蛋清絞打上勁後加入調料,最後冷水將魚丸入鍋後開火煮熟,煮熟後的魚丸保存起來還有多種吃法

3、豆角燜面

豆角燜面作為一道主食,沒到豆角成熟的夏季,爸爸會做這個給我們吃。首先將長豆角摘成3CM左右的下段,下鍋焯水去掉豆青味,熱鍋放油後放蔥薑蒜,然後放入豆角煸炒,接著放上提前準備好的麵條,翻炒均勻後蓋上鍋蓋燜上8-10分鐘,直到豆角飄出香味即可調味出鍋

4、魚頭豆腐湯或鯽魚豆腐湯

小時候家門口就是池塘,爸爸經常會放魚苗在池塘,所以我們能吃到各種魚,每次的魚頭豆腐湯或者鯽魚豆腐湯,都會煮到湯白濃郁,特別是秋冬季節,喝上一碗全身暖和!

5、油炸雞冠餃

油炸雞冠餃現在連街上的早餐店都比較少見了,大概是做法比較複雜並且利潤還不高,但是我小時候可吃過不少,每到週末,爸爸都會拿出爐子,在院子裡炸雞冠餃!首先冷水揉麵,揉好後在醒面的時候準備肉餡,通常都是加入少量肉,以泡好的紅薯粉為主料,加入幾根韭菜提香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後將拌好的餡料包好,放入油鍋中炸好

6、粉蒸肉或者粉蒸排骨

感覺這是爸爸最喜歡的一道菜,多年來做過很多次了!將五花肉切片或者排骨剁小塊,將米粉均勻地裹在每一片肉上面,放入鍋中蒸制即可,現在一般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上土豆塊或者紅薯塊!

現在爸爸已經年近60了,但是依然沒有閒著,平時家裡有客人都是我和他一起下廚做飯,很多時候,爸爸都說我做的菜好吃全是因為他的遺傳。退休以後,爸爸的工作也是和廚房有關,在表姐的早餐店幫忙做牛肉麵,因為顧客喜歡吃,他也覺得特別開心,雖然每天早起很辛苦仍然成就感滿滿!








小余家飯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回憶父親做的深刻"美食",那我一定要來說一說了。
一、發臭的黏餅。我和父親都很喜歡吃糯米麵做的食物,可是媽媽不喜歡吃。有次媽媽去姥姥家了,父親高興的說:今天我們爺倆吃黏餅!!黏餅就是和元宵的做法一樣,元宵是圓的,它是扁的。糯米麵加入適量溫水,父親很快把它拍成一個個小餅,起鍋倒油,放在煤球爐子上小火炒。我滿心期待的圍在爐子旁,盯著鍋裡黏餅的變化,隨著油溫升高,咦,這氣味不對呀,有點臭,父親也是一臉疑惑,最後判定是糯米麵保存不當,放壞了。年紀小,我問父親壞了還可以吃嗎,父親說可以,放在以前這都是好東西,我是信他了,畢竟肚子也餓了,那個味道,臭的真不同尋常,別說,我現在還有點懷念那個味道!


二、苦到懷疑人生的土豆絲。還是一樣,媽媽不在家,父親中午給我炒土豆絲,好好的一切準備妥當,他發現灶臺上有一個油瓶,瓶底還有一點油,差不多能炒一個菜,於是他就用那裡面的油炒菜,已顯勤儉持家!誰知那是我媽放了800百年的舊油瓶,裡面不知道是菜籽油還是大豆油,總之時間長了變的好苦好苦,那盤土豆絲,我吃一口直接懷疑人生,得,還是爺倆一起吃白飯吧。
從那以後,只要媽媽不在家,爸爸就直接去買一副豬蹄髈,一鍋清燉,有肥有瘦,放點鹽就可以了,這是小時候媽媽不在家時,我們爺倆的標配菜。

父親48歲老年得女,去年舊病復發仙去,享年79歲。父親雖然不會做菜,但是他蒸的饅頭是一絕,我小時候最愛吃麵食,父親包的包子和餃子都非常非常好吃。這是父親病重時看我包的。


變形金剛變身


我是範範美食之旅,一般情況下都會說小時候媽媽做的味道,那麼爸爸有沒有留下讓你回味的美食呢?

咱們先說親愛的媽媽,所有的媽媽都有一個天然的美食——母乳,那個香,好喝,對小時候的我們那就是人間最好的美食。聽媽媽講吃一個不行還得抓一個。這是當爸爸的比不了的。

後來漸漸長大,大多數也都是媽媽照顧自己的生活,那美食自然也就是不能或缺的,小時候那個饞,說出來不怕您笑話,小時候和鄰居一起玩,每天都是想找吃的,尤其是肉。夏天的時節就用“青葉”掛在魚鉤上釣青蛙吃,小耳朵聽,用眼仔細看找到青蛙後,把掛著“青葉”魚鉤懸在水面上,把青蛙腿弄下來,在河堤上挖個土灶,把青蛙腿烤著吃,有時也會從家裡偷點鹽出來,往上面一撒,那就是人間美味了。

都釣青蛙了,自然也釣魚,後來發現釣不到,就找個紗窗做成漁網,紗窗是偷偷從自己家裡窗戶上卸下來的,中間再用小紗窗塊包上饅頭,魚進去吃饅頭,一挑,好多魚,自然都是些小魚,回去媽媽把魚肚子的內臟擠出來,洗乾淨,裹上澱粉,用油一炸,然後重新起火,乾煸小青菜,放進水佐料,放進炸好的小魚,放醋,小魚湯就做好了。

媽媽不擅長蒸饅頭,總是拿捏不準,面發過了會酸,就放鹼,鹼放多了又有苦味,發黃僵硬,而且時常記得很多次,很多次,我小時候大喊:“媽媽!媽媽!烀了!饅頭烀啦!”媽媽蒸饅頭我會經常聞到面燒焦的味道。然後我老爸就會很生氣,他脾氣不好,我就只想保護媽媽…好像男孩子保護媽媽是天生的,我媽媽就很難受,就把蒸烀的饅頭自己吃,我也和她一起吃。

後來我去杭州上學,媽媽會烙很多油餅給我路上帶著吃,害怕我餓著,至今尤其喜歡油餅,也是源於我媽媽。雖然他不擅長做飯,但小魚塘、鹹湯、油餅做的還是很好吃的,尤其是鹹湯,用油把青菜炒鍋,加佐料,放水,等開打入雞蛋,放入花生,等開再滴一點香油,就著饅頭吃,特別的好。

至於老爸呢,幾乎不做飯,但有親戚來的時候還是會做的,原因主要是我媽媽做飯不太好吃。老爸做的“老鱉靠河野野兔子肉”是我記憶很深的美味,就是熱鍋中倒油放入佐料,放入剁成塊的野兔子肉,煸炒一會,放入水燉,我和妹妹就剝大蒜,剝一小碗大蒜瓣放到鍋裡面去。蒜瓣後來會變軟,滲進去肉味,也是尤為的好吃。隨後把和好的面弄成小麵糰,貼在菜水上的鍋壁上,用手捻開攤薄,這在老家叫“鍋餅”。

我從小吃野兔子無數,真的不知道吃過多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土槍,最多的時候有五杆,四杆短槍,一杆長槍,長的得有兩米。就是那種槍柄是木頭的,槍桿很長,往槍管裡面放火藥,用杆搗實,然後往裡面放一把小鐵珠。點火是有個小帽,裡面放有炸炮,一扣扳機…小鐵珠就會散開去,打在兔子身上會有肉焦的痕跡和味道。這種槍打不遠,印象中也就十多米。不能離兔子太近不然兔子就小鐵珠燒焦,血肉模糊,也沒法吃了。說來是殘忍的,但很小的時候這是實實在在的經歷,就像現在人吃豬肉不會覺得殘忍一樣。

這樣看來,媽媽的美食是有先天優勢,也是有有關愛的美食,而且次數很多,而爸爸是強硬的,做飯次數也少,媽媽的對我的關心遠遠大於爸爸,或許這就是媽媽做的美食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吧。


範範美食之旅


是啊,都是媽媽做的飯最香。但是你要說我爸沒做飯,那我絕對的和你們反駁。因為在我記憶的深處,我爸爸有一道菜,做的讓我終身難忘。

記得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爸爸興沖沖的在外面回來了。帶回來一條我從未見過的魚。然後與的嘴上長著長長的鬍子。我就好奇的我爸,這是什麼魚啊?我爸說兒子呀,這叫鯰魚,而且還是野生的。營養很豐富的。今天爸爸給你露一手,做一道很好吃的鯰魚湯。 80年代中期,。那時候物質很匱乏。由於我爸。在縣城醫院工作。手裡還是有一點兒工資的。所以我們的生活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一點。而且由於在城裡。菜市場就在我們醫院後邊兒。所以說買東西也比較便利。就每天早晨的時候趕集。指不定就能碰到什麼漏,。畢竟是經常猜菜市場轉的人。而且那個時候的農民伯伯都是比較實在的。都認為是自己捉或者自己地裡種的。反正就說很便宜的就能買到好東西。

話說兩頭兒,。早飯過後,我爸就開始收拾鯰魚。用開水燙一下。由於鯰魚沒有魚鱗。用開水燙一下可以去腥。然後就開膛破肚。在自來水管下衝洗了好幾次。收拾的很乾淨。我爸就起鍋燒油。那個時候用的是自己熬的豬油。說的豬板油呢。我還要和大家介紹一下。豬板油就是動物油。比植物油要香。就是買來的豬肥膘切塊放在鍋裡。澆上一點點的水。就在火上慢慢的熬。必須要小夥。也就是所謂的文火。然後慢慢的油脂就開始融化。。融化之後。整個鍋裡。基本上都是豬肥膘熬出的油。然後。最後呢。那些融化不了的肥膘。在豬油的高溫下變成油肉渣,這個肉渣味道不錯很香很脆。

用來包包子。那味道簡直是一級棒!

言歸正傳啊,家人們,我爸把油燒到。合適的尤文之後。然後呢,把魚放在鍋裡把魚身煎的兩面金黃。然後放入開水。大概做了有半個小時之後,就開始調味兒。那時候兒用的是五香粉。還有用紙袋包裝的胡椒粉,。在我的記憶中,那時候的胡椒粉是一毛五一包兒。而且味道還是十分的足,我看湯熬得也很粘稠。估計應該不錯。就迫不及待的拿勺子喝了一口。一股很腥的味道。直沁入我的心田。我忍不住吐了。我爸問我怎麼了。我就說很腥氣,不好喝然後我爸說估計是佐料沒放到位,於是又多放了一些胡椒粉,還加了兩個小辣椒,我爸拿起勺子嘗試一下撇著嘴說,味道還不錯呀。我心裡說。味道不錯,你撇什麼嘴啊?

後來我爸說再調調味兒吧。於是就打了一隻雞蛋放在鍋裡。說是增加營養,看著湯粘稠,賣相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魚湯終於做好了。我爸。還自我吹噓道看我做的魚湯可不比飯店的魚湯差,於是我們一家四口兒。就端著在火爐旁邊。那就勺子開始品嚐魚湯,第一口我們四人不約而同的吐了出來。真的。豪不誇張說這是我一輩子喝的最難喝的魚湯。那種腥味。不是一般人能夠扛得住的。

直到現在。每當講起這件事的時候。我爸還都尷尬的笑。後來我把這事講給了我的兒子,我兒子時常的調侃我爸,味道不錯哦!







頭號斯文人


在我們老家,平常都是女人做飯,男人都是在年三十才做一次,我記得我爸每逢過年都會做一道醬肘子,因為小時候家裡窮,一年也吃不到幾次肉,後來長大了,我就問我爸醬肘子怎麼做,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記憶中的做法

配料如下:

肘子:四五斤 蔥姜:適量

油 :適量 清水:適量

冰糖:50克 老抽:適量

料酒:適量 香料:適量

1.取肘子四五斤,洗淨,用刀把豬皮上的豬毛刮乾淨

2.取一干淨的鍋,鍋中什麼也不要放,等鍋熱的時候,把豬肘子豬皮朝下,放入鍋中開始烙,把刀沒刮淨的豬毛烙掉,烙好後,然後開始放入清水中清洗,清洗乾淨,用棉線把豬捆上,防止燉的時候散開

3.鍋刷淨,倒入適量清水,然後放入料酒,蔥段,薑片,食鹽,把豬肘子放入鍋中淖水,鍋開撇去浮沫

4.淖好水後的豬肘子撈出,趁熱均勻的抹上老抽

5.鍋刷淨,燒乾,加入食用油,油溫六成熱時把抹好老抽的肘子放入油中炸一下(炸的時候用鍋蓋擋著,防止飛濺的油傷到自己),給肘子定下顏色,炸個三四分鐘即可,炸好的肘子撈出備用

6.鍋刷淨,放點清水,把冰糖放入鍋中炒糖色,冰糖碾碎,鍋開小火,用勺子不停的攪拌,等到變成棕紅色時,倒入開水(防止炸鍋)再熬個兩三分鐘即可,炒好的糖色無味,不苦

7.取一大鍋(能燜過肘子),加油,把各種香料和蔥姜,幹辣椒,倒入鍋中爆香,然後放入肘子,把炒好的糖色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燉兩個小時

8.肘子燉爛之後,撈出放入盤中,喜歡生菜的可以在肘子下面墊些生菜

9.取鍋中底湯,用小鍋大火熬至濃稠,然後澆在肘子上就行

肘子做法複雜,工序多,不過過年年夜飯的話絕對是一道硬菜,喜歡的朋友可以試一下











願夢想成真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親身記憶吧!

我們家一直是我的媽媽負責做飯,但是在我7歲那年,家裡發洪水,媽媽就回外婆家了,留下我跟我爸大眼瞪小眼。

誰去做飯這是個問題,我年紀小,肯定我爸上了。結果當天晚上端出來2個菜,一盤黑乎乎的菜心和一盤黑乎乎的肉湯。

菜心是糊的,肉湯放多了醬油,感覺就是咸和苦的味道。

後面幾天,我爸要麼給我做醬油拌飯,要麼吃泡麵,我對爸爸的飯菜味道就是醬油的味道。

現在我26歲了,爸爸自己離開我14年,在這漫長的14年裡,我學會了一個人做菜,味道一次比一次好,可惜爸爸卻沒機會吃到了。

希望在我未來的人生裡,能出現一個像父親一樣的男子,與我攜手度過餘生。願爸爸在天堂安好!





飛行的向日葵


您好!我是小牛尋味,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會說小時候媽媽做的什麼美食最懷念,我個人認為,在那個年代大多都是女人做飯,男的要不在外打工,要不就是下地幹活出去做事了,還有些大男人主義的,覺得煮飯做菜是女人做的事,所以一般都是女的煮飯做菜,所以說小時候媽媽做的飯菜最多。

記憶中爸爸做飯菜的畫面,那都已經當爺爺了,在城裡幫忙帶孫子,只能自己做飯了,記得我每次下班或休息時去看他,都會嘗一下他做的飯菜,覺得好奇哈,爸爸也會做飯,做的什麼味道?最喜歡吃爸爸做的撈麵條,重要的是裡面的那個調料,我自己後來做過好多次,都沒有爸爸做的好吃,記得那時候我一次能吃兩大碗,是那種大菜碗哦,那個調料是用生薑,大蒜搗碎,然後加入鹽,雞精,醋,香油,雖然食材很簡單,但味道卻很特別,無法形容的那種美味,又辣又酸,又有生薑的味道,又有大蒜的味道,調在一起變的如此美味,下次有機會,一定再看爸爸做一次那個蘸料。





小牛尋味


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又讓我想起我去逝多年的老爸!我的家庭是軍人家庭,我的父母都是軍人,部隊都是供給制,他們都吃食堂,他們那個年代的軍人,生活條件很艱苦物質也很缺少,但精神食糧很豐富!,我的媽媽因為很小當兵吃食堂,不會做飯,所以我小的時候都是吃奶奶做的飯,對我來說兒時是奶奶的味道,但我媽媽擀麵條是一流的,也正是這個原因才成就了我現在的廚藝,都是奶奶的真傳!有點跑題,說的有點遠!

我的爸爸是一個非常嚴厲,辦事認真的人!我給老爸起了個外號“熊貓”,因為奶奶只有老爸這麼一個兒子,所以對老爸衣食住行都很關照,但我的父親也是一個實實的大孝子,在我有記憶以來,就沒有聽過從我父親嘴裡說奶奶一個“不”字,因為奶奶在父親很小就守寡,守著我的父親和兩個姑姑,爸爸說奶奶這輩子不容易要對她好!所以我們對奶奶也很尊敬,奶奶很會做菜,她能把很普通的食材變化成多種花樣,但她不讓父親下廚房,她那個時代的人,淺意識裡就認為男人不能下廚房,但我老爸很聰明,在奶奶身邊也學會幾道拿手菜,紅燒肉,醬牛肉這兩道硬菜可是我家祖傳的秘方!今天我就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也好讓大家跟我一起來品嚐一下我家的醬牛肉!

配方配料:牛鍵子肉,最好是牛前腿肉,這樣做出來的醬牛肉成品漂亮!蔥姜,料酒,甜麵醬,腐乳,豆瓣醬,冰糖,大料,香葉,幹辣椒。就這麼簡單的材料!

製作方法:先將牛肉用清水沖洗浸泡四個小時,再取出沖洗乾淨,放入盆中加入生抽再浸泡四小時,最好勤翻動,讓牛肉浸泡均勻!前期工作完成,接下來開始製作。

將浸泡過的牛肉冷水下鍋,開鍋撇去浮沫,撈出牛肉用溫水洗乾淨,焯肉水過濾放回鍋內加入牛肉繼續燉制,旁邊另起鍋加入油,油要多一點這樣燉出的牛肉不柴!先將大料香葉幹辣椒冰糖同時下鍋糖溶化炒出糖色,大料香葉幹辣椒炒出香味,隨後放入而蔥姜,麵醬,腐乳,豆瓣醬還有泡牛肉的生抽翻炒均勻,倒入牛肉湯鍋內,放入電飯鍋內,按牛肉鍵你就可以不管了。

時間到放氣取出牛肉,帶湯放入另一個盆內這樣牛肉火侯正好,不會過火,再浸泡一晚就可以吃了!

我家醬牛肉可是秘方,都傳授給大家了,下面的圖片是以前拍的不太好,但也不想用網上的圖片誘導大家!等以後錄好視頻大家網上看,我每天都有更新每天做飯的視頻,喜歡的朋友就點贊給個關注!謝謝大家支持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