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一舉超5省會,躍居全國12位!“黑馬”昆明緣何異軍突起?

2019年,昆明GDP總量在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數較初步核算數增加814億元的基礎上達到6475.88億元,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2位,較2018年的第17位前進5位,超過瀋陽(6470.30億元)、長春(5904.10億元)、石家莊(5809.90億元)、南昌(5596.18億元)、哈爾濱(5249.40億元)5個城市。

2020年初,隨著2019年各省(區、市)及主要城市GDP以及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陸續公開,各省份、城市之間的經濟數據極為引人關注。

歷年的各省(區、市)及主要城市GDP數據排名出爐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排名變化,但整體來說,總榜上的排名情況其實變化甚微。

但是,2019年的數據似乎不太一樣,當我們仔細查閱2019年的各省(區、市)及主要城市GDP排名,並將其與2018年的排名情況對比後發現,其變化之多、變動之大,令人咋舌。

不少媒體驚呼“多城GDP修訂,TOP20城市洗牌”“2019年中國各省GDP排名:多省位次出現劇烈變化,新時代開啟?!”……

低調“黑馬”昆明,衝到第12位

變化到底有多大?

先直接上一個數據表!

GDP一举超5省会,跃居全国12位!“黑马”昆明缘何异军突起?

(注:數據來源綜合取自各地地方政府公報、統計局公佈及多方媒體彙總,該版本為嚐鮮初版,部分數據後續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修正。)來源:山川網

首先是河北省由去年全國省級十強的第9位下滑至第13位;其次是2018年全國第11位的上海,在2019年重新殺回十強榜單,位居第10位。而十強省份中名次上升最快的竟還不是上海,而是福建,在過去的一年取得總榜第8位的佳績。

相比名次上升的上海和福建來說,名次在一年之中大幅下滑4位的河北及天津,同樣非常引人注目。

數據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原因就在於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以及新的地區GDP統計方式(省級GDP數據將轉由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以規避此前長期存在的地方經濟數據總量之和大於同期全國經濟總量的問題。

數據修訂,

相應城市之間的排名

也出現非常大的變化。

還是直接先上“榜單”!

GDP一举超5省会,跃居全国12位!“黑马”昆明缘何异军突起?

2019年各各省(區、市)及主要城市GDP以及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陸續公開,全國二十強省會城市的競爭排位,可以說是重新洗牌。

在這份數據中,相比爆發的合肥,縮水的天津和青島,排在第12位的昆明,單從總量上看顯得並不突出。但從修訂數據來看,略顯“低調”的昆明就顯得很不一般了:昆明的名義增量達到1268.98億元,名義增速達到24.37%,這個百分比是最高的!

昆明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昆明GDP總量在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數較初步核算數增加814億元的基礎上達到6475.88億元,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2位,較2018年的第17位前進5位,超過瀋陽(6470.30億元)、長春(5904.10億元)、石家莊(5809.90億元)、南昌(5596.18億元)、哈爾濱(5249.40億元)5個城市。

這個數據的變化,可以說是昆明近年來一步步不斷努力的一個直觀反饋,來之不易!

這幾年,昆明到底幹了啥?

今年2月19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輿情研究中心——新華網思客通過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昆明覆工率達到40%,在全國處於靠前位置;3月3日,一份城市交通活力恢復指數排行榜顯示,自2月10日起,全國交通出行活力穩步提升,昆明成為全國各大城市中交通活力恢復最快的城市。

這兩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新聞,算不上什麼大事,但可以看出昆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願望和從每一個細節入手的實幹勁頭。

時間回溯到2010年,當時昆明的GDP是1808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53位,而當時南昌(1820億元)排第52位,面對排名第27位的長春(2919億元)、排名第25位的石家莊(3110億元)、排名第30位的西安(2719.1億元),只能仰望,更別提排名第15位的瀋陽(4350億元)了。

變化是從2015年開始的。這一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昆明以4050億元的成績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43位,而南昌則以4000億元排44位,被昆明反超。也是在這一年,長春、石家莊等北方城市排名開始下降。

根據經濟普查數據和核算制度,2018年,昆明GDP為6021億元,較初步核算數增加814億元,全市經濟總量首次邁上6000億元臺階;2019年,昆明GDP總量在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數較初步核算數增加814億元的基礎上達到6475.88億元,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2位,較2018年的第17位前進5位。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昆明GDP年均增長8.3%,在全國已公佈23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7位!

從這些數據變化中可以看出,近年來,昆明一直在以一種小步伐一點一點往前衝,沒有大起大落,但非常穩健,一步一個腳印!

2019年5月,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佈“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15個新一線城市排名依次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昆明擠掉無錫,首次進入排名榜單。當時,有人看到昆明在列後質疑:昆明憑什麼成為新一線城市?

現在看來,

昆明依靠的不僅僅是大趨勢和潛力值,

而下面的這些硬數據和關鍵詞也證明:

昆明絕不是“玩虛的”!

關鍵詞1:高質量

根據經濟發展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測算對比,昆明經濟發展質量指數由2009年的0.273提高至2018年的0.331,提高了21.2%,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的排名由2009年的第18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1位,前進7位,高於南昌(第15位)、西安(第17位)、貴陽(第19位)、南寧(第22位),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呈現持續向好態勢。

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個維度分別排第3、第7、第8位;2015~2019年,昆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由80.24元下降至79.70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由10.41元下降至8.95元,資產負債率由59.0%下降至53.8%;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130.49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9%。全市清潔能源發電量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電量的比重達到70.5%,較2015年提高14.9個百分點。昆明化工、醫藥、冶金、電力行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5.3%、6.7%、7.2%、17.3%;工業新興產業發展起步,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增加值增長態勢良好,年均分別增長19.6%和10.5%。全市深入實施服務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行動,持續挖掘“批零住餐”增長潛力,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著力培育總部(樓宇)經濟,提速發展會展經濟、信息經濟、分享經濟、互聯網經濟、高鐵經濟,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8.7%……

這些數據,是昆明近年來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結果。

熟悉昆明時事的朋友,可能不會對這些數據感到驚訝,因為這算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近幾年,只要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報告,昆明市領導班子提到的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就是“高質量發展”,這些數據就是具體成果的一個反饋。

關鍵詞2:調結構

產業結構調整,是各大城市面臨的一個基礎考題,誰能解答好,誰就能異軍突起。

昆明的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4.7:40.0:55.3調整到2019年的4.2:32.1:63.7,三產比重突破60%,提高了8.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1.3%,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在已公佈的18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8位,高於南昌(48.8%)、長春(51.8%)、(貴陽59.0%)、石家莊(60.7%)、瀋陽(61.9%)等城市。

如果說經濟總量代表的是城市發展的數量維度,那麼產業結構大致可以理解為代表城市發展的質量維度。昆明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的成績,得益於以下數據的變化:

◆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生物醫藥製造業總產值從2015年的205.5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89億元,年均增長8.9%;

◆大旅遊提速發展,旅遊總收入從2015年的193.84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90.04億元,年均增長10.6%;

◆金融業穩步發展,金融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350.6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718.9億元,年均增長7.6%;

◆先進裝備製造業較快發展,至2019年末,全市累計實現新能源汽車產值29.6億元。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昆明市第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5.86萬個,與2013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增長149.0%;產業活動單位18.11萬個,增長127.2%;從業人員236.38萬人,增長8.0%。

5年來,昆明基於大生態、依託大數據,重點發展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創,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裝備製造業等產業,重點在深化改革、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是明顯的。

關鍵詞3:強動力

一座城市想要持續發展,沒有持續的動力支撐是不行的。

第一個強勁的動力源是昆明不斷加大的招商引資力度。這幾年,昆明市領導班子帶隊招商引資的身影可以說是遍佈全國,且已成為一種常態。其帶動效應反映在具體經濟數據上,就是昆明的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2015~2019年年均增長9.3%。民間投資活力增強,年均增長7.8%,佔全市投資比重從2015年的45.2%提高到2019年的52.0%。

而且昆明的招商引資已走上一條切合“高質量”關鍵詞的路子,看看這些入駐企業就知道了:微軟、華為、浪潮、中興通訊等電子信息企業;北汽、江鈴、東風等新能源汽車企業;拜耳、費森尤斯、國藥集團、博奧生物等大健康和生物醫藥企業;雀巢、統一等食品製造企業;匯豐、東亞、渣打、大華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恆隆、宜家、思愛普、新希望、永輝等商貿服務企業;普洛斯、豐樹等現代物流企業;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華強、恆大等旅遊文創企業……

第二個強勁動力源是昆明得益於雲南正努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實際成果之一就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2015~2019年交通投資年均增長18.0%,高於全市投資年均增速8.7個百分點。

在2020年2月23日雲南省提出的總投資約3.6萬億元的“雙十”重大工程中,渝昆高鐵、昆明機場改擴建、昆(明)麗(江)高鐵、昆明第二機場、沿邊鐵路等涉及昆明的項目佔比很大,這意味著2020年昆明在這個方面的動力只會增強不會減弱。

第三個動力源是世界春城花都、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健康之城“三個品牌”建設的發力,昆明大力引進恆大、萬科、碧桂園、融創、綠地等房地產百強企業,全力推進春之眼、綠地健康城、中鐵諾德山海春風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2015~2019年,全市房地產開發年均增長4.8%。

第四個動力源就是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2015~2019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4%。201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6.57億元,增長9.7%,增速高於全國1.7個百分點;消費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較好,新能源汽車增長3.1倍,智能手機增長58.6%,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增長39.6%;線上銷售保持活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同比增長27.0%。

有強勁的動力作為支撐,昆明的上升空間就絕不是“曇花一現”式的暫時表現,這意味著昆明是有“長跑耐力”的。

保持良好勢頭的路徑,昆明已規劃好

回顧昆明的發展和成績,昆明人近年來走過的路確實很不容易。但就目前形勢來看,昆明人仍需繼續發力,遠遠不到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

昆明2019年GDP總量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2位,比排名第11位的西安(9321.19億元)少2845.31億元,僅比第13位的瀋陽多5.58億元。

昆明想要跨入“優等生”行列,在與新的標兵差距大而追兵緊隨其後的形式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種情況下,看清楚自己的弱點顯得尤為重要。

從發展質量看,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是影響昆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個維度的發展質量指數來看,昆明協調發展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7位,低於成都、南寧;創新發展排第21位,低於成都、南昌、西安、貴陽。

2019年,昆明的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僅有1.8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31個百分點,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少、新興產業規模小、科研院所成果轉化率也不高,昆明在創新發展方面的短板是十分明顯的。

協調發展方面,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差距大,2019年昆明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83:1;民營經濟佔比低、成長慢,2019年非公經濟增加值2575.44億元,佔GDP比重39.8%,比全省低7.4個百分點。

昆明市社科院社會研究所所長高軍表示,昆明此次經濟數據的變化,是產業結構調整見效的一個體現。昆明目前第三產業的佔比已達到63.7%,這個水準已跨入南京、杭州等“第一梯隊”序列。其認為,昆明這幾年在調結構方面做得不錯,這也是昆明想要保持這個勢頭往前繼續走的一個方向。在一線城市序列裡,第三產業佔比已達到70%~90%這個高位區間,昆明在這一塊的提升空間和潛力還很大。

當然,服務業佔比並不是越高越好,一切要以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為主。這也是昆明這幾年把“高質量發展”看得特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昆明“基於大生態、依託大數據,重點發展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創,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的總體思路,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至於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發展創新型領軍企業,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等措施,也都是為了在“高質量”3個字上下功夫。

做大做強主城核心區都市經濟,大力發展科技研發、金融商務、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等產業,加快發展功能拓展區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扶持發展生態涵養區生態經濟,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些都是核心“內功”,沒有捷徑可走,也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此外,昆明如何利用好“外在優勢”,既是機遇也是考驗。比如如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這是個大考題,昆明給出的解題思路之一就是加快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隨著中越、中老、中緬、新中緬、中緬印這5條出境鐵路通道建設以及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提升建設的加快推進,隨著中國(昆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隨著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建設的不斷推進,昆明這方面的巨大潛力優勢正在一步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力和經濟實力。

可以說,昆明已經規劃好往“第一梯隊”靠攏的路徑,

當然,具體成效如何,還得看昆明人,能不能把這個“路徑”鋪設成功。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