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賞風月,家人同趣:清朝人在家中有著怎樣愜意的生活?

秋日風和景明,京城劉統勳府趁著休沐日,邀著幾位知己到郊外莊子賞秋景,雖楓葉未紅,但劉家在郊外的莊園是自江南園林中取的樣子,裡面草木扶疏,假山泉流、廊簷軒閣、極富典雅。

別院內早有管家,知道這日有客人來,早就將整個莊園收拾了出來,莊園共有五進,西側的院子中央栽了兩棵合歡樹,樹冠如蓋,遮住了秋日最後一絲燥熱,正房廊前一池蓮花,花朵大多已經謝了,留下滿池子綠油油的蓮葉和蓮蓬,在院中僕人的精心侍弄下,長勢喜人。

幾人賞了秋景,又用了中飯後,在樹下焚香作畫,香雲燃盡的時候,一副扇面也已經畫好,幾日在香雲中對著新畫的扇面題詩幾首,雖耗費心神卻也有酣暢淋漓之感,正可謂“雀扇題詩墨未乾”,這樣的雅緻生活恰是這些文人追求的。

共賞風月,家人同趣:清朝人在家中有著怎樣愜意的生活?


焚香爐

清朝時期,眾人雖大多喜好在室內焚香,但因劉統勳幾人見院內秋光正是爛漫,索性直接把爐瓶三事搬到了花前樹下。

有小廝將一張桌案抬到院子正中的一棵梧桐樹下,隨後幾位丫鬟們皆捧著香爐、香瓶、香盒出來,並一一擺在桌子上。大丫鬟用精緻的小木勺從木匣子裡取出幾粒香丸子丟進香爐子裡,用火種點燃後,不過片刻,香菸嫋嫋、沁人心脾。

焚香畫扇這樣的生活雖然雅緻,但實在難得,於是清人便將目光投到了日常生活裡,從各種角落裡尋求雅文化。

劉統勳見夏日漫長,室內空氣潮悶,索性將房間的所有窗戶都打開,去掉窗檻,而後在房子前種上梧桐樹,後院靠窗的位置邊栽上一捧綠竹,不夠短短三年,梧桐、綠竹就已經長成,隱約能窺見日後遮陰蔽日的景象。索性又在窗子旁邊擺上了一張長榻,午後正好可在榻上假寐。

共賞風月,家人同趣:清朝人在家中有著怎樣愜意的生活?


劉統勳

這一日劉統勳在書房中練字,忽寫至:“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才驚覺,時光似流水,現在已入大暑,空氣悶熱潮溼,螢火蟲卵化而生,伴著院內陣陣花香,在院子內漫天飛舞,竟有幾分夏日靈動。

明月清風,此時正是一天中竹下乘蔭的好時間。家中巧匠早在院子裡的打造出一個竹林雅苑來,劉統勳攜家眷於此賞景偷涼。

梧桐樹下清風荷影,旁邊還擺著太湖石、蒲草和微型松樹盆景,妻子讓嬤嬤將孩子抱來,丈夫手拿搖鼓逗得幼童咯咯直笑,夫唱婦隨、闔家歡樂。

不知誰說美景一旁,只是光禿禿的納蔭有些無趣,乾脆搬出了一張七絃琴,琴放在一邊的梧桐樹下,另有家中樂師抱著琵琶候在一旁,先是一曲《雨打芭蕉》,後是《平沙落雁》,賞音看景之後,眾人意興闌珊。

小廚房裡的婆子們也準備了幾壺美酒,幾道小食。酒是去年採了新鮮的菊花釀出來的菊花酒,酒罈子裝了後,用泥封好,埋在了院內的合歡樹下,時隔一年,剛一打開酒罈,清洌的酒香混著淺淺的菊花香氣就散了出去。將菊花酒倒進白瓷玉碗裡,酒色微有些金。有人溫酒、有人猜拳,有人擊鼓、有人傳花,還有人點茶,好不熱鬧。

其實這樣的景象也並不僅限於劉府,畢竟清人本就好酒,滿人性情豪爽,飲酒烤肉吃的是一種酣暢感,而漢人則好風雅,飲酒雖然有所節制,卻也認同喝酒是一件雅事。

且清人有自己釀酒的習俗,無論是小兒新生、好女送嫁還是金榜題名,幾乎都要親自釀幾罈子酒,埋在院子裡,等到下一個重要時間來臨時,便開罈子飲酒。

共賞風月,家人同趣:清朝人在家中有著怎樣愜意的生活?


清人釀酒

普通人家釀酒多會選擇一些果酒或是花酒,只因這些酒度數並不會太高,且口感甘醇清洌,等到有客人來訪,開一罈自己釀的水酒,談天說地自然有一番風趣。

文人雅士趁著酒意正酣,揮毫潑墨或做一幅壯麗山河圖,或吟幾句超脫曠達的詩句,反而更能成其雅士之名。來源:網絡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