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英國王室痴迷的紅茶哪家強?當然是祁門“好工夫”

在中國茶的歷史長河中,祁門紅茶的位置是很尷尬的。1875年創制至今還不滿一個半世紀,非但沒有動輒千年的典故可以依託,而其因應商貿而生的背景,與避談商利、清高自守的傳統文人形象,似乎也有一絲違和。

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

18世紀中葉以來的國際茶葉貿易以紅茶為主流;圖為東印度公司運送茶葉。

庸俗與入世救贖或許是一體兩面,祁紅一反中國茶含蓄內斂的高冷氣質,為中國紅茶的發展立下一塊嶄新的里程碑,靠著高揚的香氣走出國門,拿下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金質獎章,和印度大吉嶺、錫蘭烏瓦並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

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

世界的三大高香紅茶之一,絕對是祁紅的一大賣點。然而,這樣的“高香”卻顯得有些不明究理,尤其是和大吉嶺紅茶、錫蘭紅茶相提並論的時候。

大吉嶺紅茶和錫蘭紅茶多“高香”奪人,銳利的香可以高到直插腦門,我通常用發酵不足的“青味”來理解這類不太符合中國人含蓄悠遠的審美、又具相當侵略性的香氣。清飲不行,若是調以牛奶、就著甜點,享受英倫特色的下午茶時光呢?審美體系一轉變,這所謂的“高香”似乎又合情合理了。

也許,祁紅之所以能牆外開花牆內香,正是她獨樹一幟的“祁門香”與西方人的味覺審美無縫接軌

土耳其詩人希克梅特曾詩詠祁紅“在中國的茶香裡,發現了春天的芬芳”

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

可能是文學性的用語產生模糊的美感,即便是製茶名師輩出、名茶百花齊放的今天,都很難用“春天的芬芳”來形容一款發酵到位的紅茶,除非是印度大吉嶺這類還帶有生青之味的“紅茶”。

祁紅創制初期,烏龍與紅茶的區分還不甚明晰,祁紅曾一度以“祁門烏龍”的名號在江湖走動,時人也有“紅茶之總名,曰烏龍”的論調。

1933年,《祁門紅茶復興計劃》載:“祁紅採製,祁門最早;……茶以早採為優美,愈遲而亦愈劣。”為了保留香氣,還“減少發酵之充分”。

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

吳覺農與胡浩川聯合發表的《祁紅茶業復興計劃》

圖源: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網站

看來“早採”的茶青和“降低發酵程度”,是這時期祁紅“高香”的秘訣,而這種風味和現在大吉嶺春摘的原葉紅茶,或許還真能有幾分相似之處。

不禁令人想問,當年拿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的“祁門香”,和現在祁紅的香氣一樣嗎?

“祁門香”或許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無法像碧螺春的花果香一樣被清晰且精準地描述出來。當然,越是模糊的概念,所能詮釋的空間就越大,商業上的可操作性也就越高。如果非要定義“祁門香”,大概就只能說成是一種獨特的地域香。

祁門紅茶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蒙頂甘露一樣,皆產自北緯30度的“茶樹黃金生長帶”,而祁門本地的櫧葉種茶樹鮮葉,在製成紅茶的揉捻過程中,茶葉的芳香物質香葉醇含量驟增,為祁紅的高香創造有利的基礎條件。原來,一直生產綠茶的祁門,直到清末才發現本地櫧葉種的秘密。

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

生產祁門紅茶的茶園

要在外銷市場上穩定發展,光一項香氣是不夠的,還要保證長期的穩定品質。20世紀初的祁紅就有“求其勻細,掌握椎擊無所不至”的精製工藝,把完整的幹茶打成更細小的條索、篩分等級再拼配、勻堆。

說起祁紅的拼配,“閔拼”大概是業界的指標了吧。閔,是高齡86歲、從事祁紅工作一甲子的閔宣文先生,他的拼配和別人有何不同呢?

閔老說,做拼配需要有多年的經驗做基礎,從原料源頭的把控、判斷、檢驗,反覆調適拼配方案,最終達到鮮、甜、厚三者兼具的口感目標。

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

閔宣文先生

茶湯的鮮度、甜度、厚度三項指標,要在單一原料中體現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而若要讓它們在茶湯中保有層次又不失協調,怎麼折騰都不散架,就不是一般的拼配師能輕易做到的了。

雖然祁紅的歷史發展至今,仍與外銷市場不離不棄,其風味也還緊跟著西方人的味覺審美。然而,和閔老的聊天當中,發現他僅僅把祁紅的“香”當做諸多因子的綜合表現,不像許多講述祁紅的文章,一開篇就為難以精準定義、或者說經歷過典範遞移的“祁門香”大造勢頭,反而是十分從容地細細掌握每個原料的性格,察其綜合表現,從味覺上體現中正平和之道。我想,這是閔老六十年來從業的積澱、也是“閔拼”和他人最大的不同吧。

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

希望這款“閔拼”的祁門紅茶,能帶給你不一樣的細膩感官體驗。

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令英国王室痴迷的红茶哪家强?当然是祁门“好工夫”

2016年,《三聯生活週刊》內部孵化了一個小項目:三聯愛茶。在現代茶文化與新生活理念相結合當下,我們將以健康好茶為標準為讀者提供好喝的中國味道。

「特茗祁門工夫紅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