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有:副國級學者沒晉升教授,30多年一直是副教授


在中國,一些名流學者活躍在社會舞臺上。

這些積極為社會貢獻的學者大多數都是各行各業的社會精英,尤其是以高學歷、高職稱的知識分子居多。

他們中,幾乎人人都擁有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一類的正高角色,很少有人例外。

可是在長江流域有這樣一個“另類”,一個很不“合群”的高知學者。

他就是陳老師,被人稱為昌/智先生。

即使已任兩屆副國級要職,他至今仍只有副教授職稱。

十分難得的是,儘管完全可以實現正高的晉升,他卻沒有去活動人脈而達成心願。


向上生長

1945年,在黃老、胡老、章老、孫老等人士的發起、籌建下,民/建成立了。

極為巧合的是,同年7月,陳主席出生在湖北孝感。

誰也不會想到,他會與民/建有一段命運同步的特別情緣。

罕有:副國級學者沒晉升教授,30多年一直是副教授

小的時候,他在重慶度過了“有負擔”的童年:走山路、挑水、挑擔子。

1963年,18的他來到四川大學經濟系讀書,攻讀中國經濟史專業。

5年後,意氣奮發的他大學畢業了。

最初,他因為等待分配,並沒有馬上工作,在學校熬過了那苦澀的幾個月。

同年,他去更艱苦的地方追夢。

在某部隊農場,他的人生增添了兩年的勞動鍛鍊。

25歲那年,他終於等到了分配的工作,去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金陽縣洛覺鄉教書,當了一名中學老師。

儘管那裡的生活很苦,他喝著與家畜共用的溝水,住在跳蚤成窩的地方,課餘還帶著一群富有朝氣的學生爬山砍柴,經常面臨來自陡崖的恐懼感。

罕有:副國級學者沒晉升教授,30多年一直是副教授

一年後,他到縣城上班,擔任文教局幹部,一干就是8個年頭。

第二年,他還在教師進修學校當了一段時間老師。




成為學者

1979年,全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三年,他考上中國經濟史專業研究生,重新回到母校攻讀,成為我國恢復研究生制度後的首批研究生。

經歷完青春的磨礪,他更看重難得的學習機會,潛心研讀,鎖定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歷程這個領域進行了認真的學習、鑽研。

三年後的1981年,他在川大經濟系讀完了研究生課程,完成畢業論文《重慶近代棉紡織業的發展》後,36歲的他幸運地留校留系任教。

從這一年起,他在四川大學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園丁”和學者兼修的校園生涯。

這8年裡,他一邊勤懇教學、著書育人,一邊醉心研究、專攻課題。

編寫《民生公司史》時,有一回,他率領10多個學生跑到萬縣檔案館,查閱史料接連20多天。

從助教到講師,再到副教授,這一路走來,他成為了一個頗有成績的經濟史學者。

1988年,他離開大學崗位,其職稱止步於副教授。


情繫民建

之前,他還曾在要不要去民/建工作這個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在上級妥善安排下,在昔日“皮革大王”徐崇林等前輩的影響下,他成為了民/建組織的一員。這一年是1985年。

1986年5月,他開始擔任民建省副秘書長。

1988年開始,他成為廳局級專職幹部,同時也先後任省民/建副主委、主委。

十年後,他當選為副/省/級,並擔任民建省主委。

同年,他調任副/部/級(任期是從1998年直至2007年的十年間)。

57歲以後,他被委以重任,擔任部級、副國級要職。

罕有:副國級學者沒晉升教授,30多年一直是副教授

在外界人看來,他的工作是光鮮而愜意的。

實則不然。

只要是工作日,他都會在每天七點半準時到單位,開始一天忙碌不停的“文山會海”式工作。

在他那一屆班子裡,他是第一個在當屆之內走完所負責省份所有市/級組織的人。

十年多,他一共走訪了200多個民/建市級組織,其務勤之範令人欽佩。

在他任內,民建開創性地完成一個壯舉:全部培訓完七千多個基層組織負責人。

罕有:副國級學者沒晉升教授,30多年一直是副教授




造福社會

身居要職的他,一直保持著樸素的平民作風。

他信奉的是“盡心盡力,務實肯幹,就能辦好事、辦大事。”

這些年來,他在履行工作職責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務實工作。

他和他的同仁們不僅積極開展以教育助學、心理輔導、意外傷害防範培訓、大病救助等公益項目,而且還推動實施讓留守兒童父母、留守老人子女回鄉就業、創業的產業扶貧項目。

2016年的一次,他帶隊在廣西河池考察。在某弱困戶家中,他給戶主家正上大學的兒子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以便那個年輕人有需要及時聯繫他。此後,他與年輕人經常聯繫,鼓勵後生學習成長併為改變家鄉努力。

罕有:副國級學者沒晉升教授,30多年一直是副教授

不僅於此,他還積極幫助品學兼優卻交不起學費的貧困孩子爭取資助。

10年來,由於他的牽頭和踐行垂範,民/建發起成立的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已累計籌集善款超過15億元,幫扶弱困群眾超過1100萬人次。

如今,雖然已從原崗位上卸任,他仍然發揮其影響力,投入相當精力為社會出力。

作為集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等眾多社會職務於一身的他,不願意沽名釣譽、鑽營名利,更願意做些實實在在的利國利民之事。

罕有:副國級學者沒晉升教授,30多年一直是副教授



1、中華英才雜誌-陳XX 秉承初心篤實行2017-12-28 ◎記者 張博

2、百科詞條-陳XX

3、與民同樂 “同心”發展-孫彥明 民/建金昌市永河支/部會員(圖片)-民/建甘/肅

4、新/華/網相關圖文

5、其他相關網絡圖文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