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嚴管會導致膽子小嗎?

用戶1210665281334


孩子嚴管會導致膽小?

那得看你是怎麼個"嚴"法。

若"嚴"之有理。孩子不但不會膽小,而且還會更堅毅,更勇敢。

"嚴",就是為孩子的言語、行為制訂法度。那些話該說,那些話不該說,那些事情該做,那些事情不該做,為孩子劃出一條具體的線。這條線不能以家長的好惡來定,它必須符合公理,符合孩子成長和教育的規律,符合孩子成長為一個有做為的人的需要。

該說的,鼓勵孩子大膽說,說好。該做的,支持孩子放開膽子做,讓孩子在做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鼓勵孩子張揚個性,提示和指導孩子獨立地把事情做好。讓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孩子逐步變得勤動手,善思考,自主、堅強、果敢。

凡是不該說,不該做的,不能越雷池半步。讓孩子自小養成說話辦事講規矩,不失原則的好習慣。這就是所說的"嚴"。

若"嚴"之無理,所謂的"嚴",只是讓孩子對大人言聽計從,凡事不容分辯,大人說對,孩子絕對不能說錯。大人說向東,孩子絕對不能向西。若是這麼個嚴法兒,那孩子只能在"嚴"之下形成唯唯諾諾的性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遇事無主見,膽小怕事那是必然的。

因此教育孩子不能以家長的脾氣說事。要寬嚴相濟,該寬的,一定放開,讓孩子大膽做。該嚴的,就一定守住底線,規範做事規範做人。


天涼好個秋A


有的家長覺得自家的娃膽子似乎特別的小,孩子即便上了小學之後,有什麼事兒還是喜歡躲在家長的身後,幾乎什麼都怕,如果是小女孩兒還可以理解,有的家長表示,自己家的男寶有的時候也是這樣,比女孩子還軟弱,其實孩子膽子小和大人的教育方式不當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上幼兒園天天哭,只因媽媽過度保護

小姜的兒子今年四歲,小姜決定讓孩子上幼兒園,小姜是個全職媽媽,平時對孩子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的,小姜現在還和孩子睡在一張床上,因為孩子不敢一個人睡,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小姜就囑咐老師一定要多照顧自己家的孩子,還給老師列出清單,上面寫滿了孩子都怕什麼,這讓老師很是為難。孩子放學回家,有的時候發現孩子的眼睛總是腫著的,小姜就找老師,老師表示,孩子被小姜保護的太過了,所以在學校睡覺哭,和小朋友鬧不愉快也哭,甚至尿褲子了沒人責怪他也哭,小姜這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

家長的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膽子越來越小

1. 家長動不動就暴躁

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如果家長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孩子的小心臟是很容易被嚇到的,在家長這樣長期影響下孩子的膽子會越來越小,很容易被欺負,暴躁的父母很很容易培養出軟弱的孩子。

2. 家長無形中強化恐懼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聽從管教,總是喜歡誇大事實,把某種東西說的特別恐怖,用這種嚇唬孩子的方式管教孩子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經常說謊嚇唬孩子,只會讓孩子對什麼都感到害怕,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家長口中什麼是不可怕的了。

3.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

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對家裡的孩子永遠的不撒手,當然帶孩子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識,但是過度緊張和敏感,只會讓孩子長在溫室裡,什麼都不敢嘗試,對世界充滿恐懼和未知,對家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不要動不動就誇大事實,也不要過度保護,有些事情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對,家長事事插手只會害了孩子。





樹人育兒圈


我個人就是一個比較膽小的女生,就我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歷,我總結孩子膽小原因如下:

1、父母愛發脾氣的孩子容易膽小。我爸爸經常愛發脾氣,特別是做完農活回家,如果看到我們在玩就會不高興。記得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在玩石子,爸爸幹完活回來我們還在玩,他就把瓶子裡不要的水倒在我們面前,我們就不敢玩了。

2、有哥哥姐姐管著的。如果有哥哥姐姐,並且他們對你並沒有那麼友善,也會膽子小。記得我小時候喜歡唱歌,每次唱歌,姐姐就說我唱的不好聽,後來都不敢唱歌了。

所以,孩子嚴管並不一定就膽子小,只要父母把道理講清楚,孩子就會明白,最怕的就是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一頓吼,對孩子嚴格規定,還不講道理,如果孩子不聽就打罵,這樣嚴管出來的孩子才會不自信、膽小。

對孩子嚴管不要緊,古代家風嚴的孩子都很有出息,關鍵是父母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不可一味要求孩子按自己意願去做,並且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春意綿綿桃花開



大聰吖


我覺得是!我家老大就是個例子!小時候什麼都得按我的意願來,得聽我的話,不聽話就揍!現在十二週歲,一點主見也沒有,說話都不敢大聲,不敢看人的眼睛……想想以前就覺得好恨自己!孩子不能溺愛也不能管傻了,還有一點,女人生孩子不要生的太早了,太早心智不成熟,自己還是孩子,怎麼懂得如何養孩子


懷念那些年少時光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

管理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打不行,罵更不行。長期嚴管孩子還會導致形成自卑等不好的心裡作用,膽子還會變小受影響。那就嚴慈相濟吧,需要父母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做好孩子的管理。

1、嚴管孩子會影響膽量、主見

父母嚴管孩子,如果一味的嚴厲管教,通過打罵來管理孩子,這樣導致的後果不只會膽量變小,還會影響今後處理問題的膽怯。因為他害怕被別人吼罵,害怕被別人說道,即使自己說的是對的,也不會輕易發言;

2、嚴管孩子會產生自卑心裡

嚴管孩子還會對其心裡產生影響,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卑的心裡。因為在父母眼裡,做任何事都會被嚴格“管制”,做任何事都需要父母同意。隨著時間推移,孩子會出現做任何事都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獨立做事的能力以及獨立的良好習慣。反過來講,也就是導致孩子一直處在“嚴厲的溫室保護”之下。

3、結束語

父母管教孩子太嚴厲,會讓孩子處在一個“嚴厲溫室的保護”,不僅導致孩子膽量變小,而且還會產生自卑心理,性格不獨立,做事膽怯,做事沒主見等一些負面影響。

嚴管教育值得父母反思,嚴慈相濟的教育值得更多父母來深思,管教孩子是一門大學問。


平凡練家人


對於孩子的管理,一直是班主任老師最頭疼的問題。在學校這些年,我見過很多不同的管理方式。

嚴加管教是班主任老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教育方式。那麼這種方式會導致孩子膽小嗎?


一般而言,如果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非常嚴格,那這個班的學生通常比較聽話。一些原本喜歡調皮搗蛋的學生行為會有所收斂,那些

性格本身就內向的學生會更加內向,少言寡語,不敢表現自己。從這方面來說,嚴格的管理方式弊端是很大的。特別是對於一些男孩子,長此以往他會變得懦弱膽小,缺少男生的陽剛之氣,最終導致他不自信,也許一輩子就毀了。

有些孩子在遇到非常嚴格的老師時不敢不聽話,一旦脫離了這個環境就迅速反彈,導致他更加叛逆。這樣的例子也很多。心理學上“超限效應”就是這個意思。它是指由於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但是,聰明的班主任老師不會一味的打壓學生。他們會利用羅森塔爾效應管理學生

羅森塔爾教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我看到很多班主任很嚴格,但是班級管理非常好,無論是班風還是學風,都很優秀。原因就在於老師嚴慈相濟。他們會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這樣的方法非常管用,既能讓班上的學生乖乖聽話,又不會泯滅孩子的天性,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關注我,頭條主頁有更多教育乾貨!


鄒智明微課堂


  很多家長髮現自己的娃變得膽小怕生,還一摸就哭,這讓家長覺得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存在問題,有的家長特別著急,不知如何是好,表現得很不知所措,更是因此訓斥自己家的娃,可是你知道嗎?孩子膽子小,一摸就哭,這種反應的原因是很複雜的。

  膽小的孩子

  達達媽每次帶達達走親戚,總會嚇親戚一大跳。

  達達長得很可愛,就是膽子特別小,別人只要一碰他,他就會大哭,就連親戚也不例外。

  開始的時候,別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一碰孩子,孩子就哭了。把別人都嚇一跳,達達媽挺尷尬的。

  

  可是一次兩次還行,孩子總這樣,也不是辦法。達達媽開始犯愁,不知道怎麼辦了,每次達達哭,都會訓斥孩子:“哭什麼哭,你小孩別學那麼矯情!”

  開始的時候,達達媽覺得,孩子膽子太小了,這麼說說他,等孩子長大之後差不多就改了,但是,達達眼看就要上小學了,不但沒有改變,反而變得更敏感。

  外面打雷他哭;舅舅非常帥氣,達達一見到舅舅咧嘴笑就哭,舅舅被戲稱為“拐孩子的”,一叫就是6年……

  

  為什麼寶寶會這個樣子

  剖腹產或早產的孩子容易膽小

  這個時有數據統計的,剖宮產和早產的孩子普遍膽子小。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剖宮產,寶寶沒有經過產道擠壓,所以大腦中一些激素分泌就會變少,觸覺敏感、膽小。而早產的孩子會被放在保溫箱裡,保溫箱裡面的氣流是比較穩定的,氣流可不同於羊水的流動,對寶寶皮膚刺激度不夠。

  缺撫摸

  很多脾氣暴躁的孩子,在成年後成了“武林人士”,什麼“武林人士”呢,就是該出手時就出手,能不動嘴,就願動手!脾氣乖張,性格暴躁!

  因為早年缺愛的撫養,就是讓愛在自己和孩子之間流動,比方說孩子困了,溫柔地抱起,輕輕拍打,柔聲細語的告訴他:“睡吧。”

  比方說孩子拉臭臭,會很寵溺的對寶寶說:“哎呀,寶寶好臭啊!”清理乾淨後,會輕輕摸摸寶寶的小屁屁。

  看似微不足道的撫觸和擁抱,進而抵消了孩子的膽小和敏感。

  而有些寶寶恰恰時餓了就給吃、困了就被往床上一撂,拉臭臭了洗洗完事,這種寶寶造成觸覺敏感。

  

  保護過度

  很多父母會竭盡所能用最大限度的愛去保護和撫養孩子,寧可自己受傷也不願意孩子受到傷害。就算孩子有了“行動”能力,也要將孩子圈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

  孩子吃東西,擔心安不安全為不衛生,孩子走路擔心磕著碰著。小孩子相當於一張白紙,要在上面寫很多東西,就需要跟外界的接觸,摸、捏、揉等,儘量去感覺和認識世界。

  什麼是保護過度呢,比方說有些家長在孩子會爬之後,為了不讓孩子去亂撿地上的東西,或者扒拉凳子什麼的,就特意買了護欄圈在床邊,將孩子“圈養”在床上。

  像這種 “軟禁”似的保護,初衷是好的,都是為了減少孩子受傷,但是同樣也把一些信息給圈到未免了,孩子觸覺訊息不夠,會在將來面臨一些來自外來的刺激之後,的時候,無法適應,家中負面的情緒,對性格也有影響。

  針對孩子膽小這種情況該怎麼做

  家長可以通過觸覺訓練,來為寶寶“減敏感”。

  肌膚的撫觸

  研究表明,在5分錢硬幣大小的皮膚上,存在1000多個神經末梢。以此看來,如果寶寶長期得不到觸碰的話,皮膚就會在一種飢渴的狀態。會增加孩子的敏感觸覺。

  洗澡時,多去摸摸他,撫觸他的皮膚。 用兒童香皂或沐浴液,幫他塗抹等,如果寶寶開始抗拒,不用擔心後來會慢慢喜歡並習慣的。

  自由玩耍

  觸覺是一種情感溝通手段, 露天沙池裡,或是遊樂場球池,讓他們腳踩在沙子上、地板上盡情的玩耍,讓孩子去感受去經歷。不要怕孩子髒了衣服。

  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觸覺遊戲 ,寶媽當皮,寶寶當陷,類似的包裹的遊戲,可以減少孩子觸覺敏感。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小林子啦啦啦


不知道您所說的“嚴管”之“嚴”具體含義是什麼?在我看來,“嚴”包含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對孩子“嚴厲”,孩子無論說什麼、想什麼,只要不符合大人的心願和想法,一概給予否定;孩子犯了錯,不問青紅皂白,非打既罵。用這種嚴厲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僅會導致孩子膽小,而且會導致孩子做事沒有主見,人云亦云,性格自卑,做人唯唯諾諾,將來成就不了什麼大事。

既然這種“嚴厲”的管教方式會讓孩子變的膽小、沒主見,那麼是不是為了讓孩子變得膽大,就對孩子放任自流?答案是否定的。有些父母以愛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為由,對孩子的行為不設限、不約束,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了一大批膽大包天、不講規則的“熊孩子”,這樣的孩子表面上看很有膽量、有主見,但卻自私任性,唯我獨尊,藐視法律規則,實則為社會穩定埋下了禍根。

因此,“嚴”的第二層含義是對孩子“嚴格”。所謂“嚴格”,是指在與孩子協商的基礎上,從生活、學習、做人等方面,為孩子制定規則,立下規矩,劃出底線,孩子一旦違犯規則,輕則受到教育和責備,重則受到懲罰,以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每個孩子都會犯錯,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出現偏差時,若父母一味地縱容,孩子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尤其是在做人的道德問題上,更不可對孩子姑息遷就。

這種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能夠培養孩子對規則、法律的敬畏之心,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是為其健康成長著想,為其一生髮展奠基,不僅不會導致孩子膽小,而且能讓孩子變得膽大,將來成為一個有膽有識、敢於擔當的人。這就好像管理一棵小樹,若不為其修枝剪葉,任其四處自由蔓延,則會長成一棵毫無用處的廢材;適當修枝剪葉,則會積聚力量,長成一棵棟樑之材。

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是嚴其行為,而不是縛束其思想。即使孩子犯了錯,父母也要耐心地聽其申辯,查清事實,然後再按照規則給予孩子適當的懲戒。父母這樣做,既能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也能讓孩子在規則的約束下,保持自已自由的思想和話語權。

然而,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前提是嚴於律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要帶頭做到;雙方制定的規劃,父母要帶頭遵守。如果父母不能做遵守規則的表率,那麼對孩子的嚴格也就毫無意義。

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歡迎“關注”作者繼續交流!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刪除!


王營評教育


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數都跟小時候受驚嚇有關。有的家長經常用一些刺激性語言恐嚇孩子,給孩子管得太嚴,就是想讓孩子聽話老實,沒想到卻生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導致孩子從小就特別害怕一切陌生的人和事,慢慢長大後,幾乎不願主動和不太熟悉的人交流,拒絕嘗試所有新鮮事物。等到上了中學,他變得沒自信而且自卑起來。因為他成績不是很理想,所以一直達不到自己心裡給自己預定的目標,就特別瞧不起自己,討厭自己。不願意和別人溝通交流,覺得所有人都不喜歡自己。人也變得很敏感,總是說喪氣話,缺乏自信,不能面對生活遇到人和事。

當孩子表現過於膽小時,家長不要過於著急,過於斥責。要慢慢引導,告訴孩子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他們都是很樂意和他交朋友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說:你怎麼這麼膽小,這麼沒出息呀!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更加牴觸。千萬不要批評孩子是'膽小鬼'。因為孩子尚不能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很多,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說。如果孩子感覺自己被人視為'膽小鬼',有可能就不願再去嘗試那些'膽大'的做法而維持'膽小'的狀態。父母不要不斷地責怪孩子表現不佳,允許各種各樣的弱點貫穿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

第一.不要過分恐嚇孩子

小孩子長時間生活在一個恐懼的環境中,慢慢念喪失信心 。還有的家長雖然意識到了恐嚇孩子不對,卻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當孩子表現出膽小或正在害怕時,家長又表現出過分的關心和愛護,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裡千哄萬哄,不離左右,為他忙前忙後,甚至把平時孩子最喜歡的吃的、玩的一併送上,想借此打消孩子的恐懼,又會造成孩子在一個溺愛的環境中,適得其反。

第二.不當著孩子吵架

每個家庭都可能遇見矛盾,每對夫妻也有可能發生爭執,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可是,家長們要記住了,即使發生再大的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因為當孩子看著自己兩個最親的人相互撕逼,真的會很抓狂,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到角落去苦,彷彿只有在角落才能找到庇護。

第三,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

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對家裡的孩子永遠的不撒手,當然帶孩子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識,但是過度緊張和敏感,只會讓孩子長在溫室裡,什麼都不敢嘗試,對世界充滿恐懼和未知,對家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不要動不動就誇大事實,也不要過度保護,有些事情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對,家長事事插手只會害了孩子。父母莫要表現得過於'強大',否則會造成孩子'窩囊'無能。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經驗看似簡單的事,在幼小心靈中卻'非同小可',您應該耐心講解。或許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你講的知識,但是講解本身會讓他感覺危險的程度在減弱,起碼在這個時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當孩子真的處於恐懼中時,他需要你實際的支持和陪伴,不僅限於口頭安慰,最好在行動上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