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九省通衢”,作為一個用於形容某地

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成語,時常被人們與一座城市聯繫起來——湖北武漢

誠然,作為中國的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武漢有著“最多隻需跨越兩個省,就可抵到全國任一省區”的獨特地位;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找出了武漢及周邊的九個省份,來證明“九省”為確切數字。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湖北省地處中樞位置,而武漢則是“九省通衢”的交通樞紐。製圖/Paprika


可實際上,“九省”絕非是九個省,而是一種泛指,是對交通上極其便利之地的形象描述;而 “九省通衢”也並非特指武漢,從字面上講,可用以形容大多數四通八達之地,既能以此描述某座城,也曾用於形容某個區域。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飛架兩岸,堪稱“通衢大道”。攝影/朱小馬


武漢(最早是漢口)被稱為“九省通衢”的確有歷史根據。不過,歷史記載中,“九省通衢”最早的指代對象並不是武漢,而且被冠以“九省通衢”的地方,也不只這一處。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中國最早的“九省通衢”在哪裡?


行省制度始於元代,今天的省域版圖則大致奠定於明代,因而“九省通衢”之說不會早於明朝以前。而在目前可查的資料中,山東滕縣(今滕州)是最早被稱為“九省通衢”的那個。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山東的滕州和蒙陰,在古代都有“九省通衢”之稱。製圖/Paprika


滕州位於山東省南部微山湖畔,西邊與濟寧市微山縣相連。從明中葉到清前期,山東微山湖的夏鎮(今微山縣)至清江浦(今淮安)間的京杭大運河被重新疏浚,成為運河通航的一部分。到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滕縣當地為了紀念南北官道修通而留下了碑文:

“滕縣系九省通衢,而地勢窪下,道路偏陷。”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微山縣境內的微山島。圖/VCG


明人李流芳路經過官道時寫下了《滕縣道中》,詩云:“山欲開雲柳乍風,杜梨花白小桃紅。三年三月官橋路,策蹇經過似夢中。”由於大運河的存在,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北上,都要從滕縣通過。

山東本身在古代也有“九省通衢”之稱,清順治、康熙年間問世,由當時的官員、學者鄭端撰寫的《政學錄》中有載:

“康熙三年十二月山東巡撫周有德疏稱山左為九省通衢、水陸交衝。”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京杭大運河,使得山東在古代成為水陸交通要地。製圖/Paprika


此中的“山左”,即古代山東之別稱,以帝都北京的視角,縱貫南北的太行山,山東在山的左側,故名“山左”。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二月,時任山東巡撫的周有德說,山東之地為水陸交通樞紐,堪稱九省通衢。

而今天山東境內還有一處被稱作“九省通衢”的,是距離滕州不遠的蒙陰。清康熙年間,一位籍貫韓城(今陝西韓城)的基層官員陳朝君,留下了記錄自己從政期間的筆記《蒞蒙平政錄》。蒙,指的是蒙陰縣。文中出現的蒙、蒙邑、蒙陰指的都是這一個地方。注意,古今歷史上還有其他地方叫蒙邑、蒙縣、蒙城,而這裡僅指山東蒙陰。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蒙山,古又稱“東山”,即“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之東山,又稱“亞岱”。蒙陰在蒙山之北,故稱蒙陰。圖/VCG


在筆記中,陳朝君多次提到九省通衢、九省之衝的字眼——

“蒙陰當南北九省之衝。糧不滿萬。丁近六千。每日之間。東南餉鞘。絡繹如雲。西北車輛。輪蹄若雨。 卑職查得蒙以蕞爾之區。地當九省之衝。糧不滿萬。丁幾六千。其餉鞘車輛。絡繹如雲。 蒙以蕞爾之區。當九省之衝。丁僅六千。一切餉鞘車輛。絡繹如雲。 查得蒙邑。地當九省通衢。每日逓觧逃人。不啻如雲如雨。”

官員向上司或中央彙報時,常常在開頭介紹本地地理區位。九省通衢和九省之衝為同義詞。綜合上下文,在這位地方官的筆下,蒙陰之地,地域狹小但位置重要,南來北往人流如織,車馬絡繹不絕。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湖北武漢是如何成為“九省通衢”的?


早在明代,人們已經注意到了湖北的區位優勢:


“大江以南,荊楚當其上游……其地跨有江漢,武昌為都會。鄖襄上通秦梁德黃,下臨吳越,襟顧巴蜀,屏捍雲貴郴桂。通五嶺,入八閩。其民寡於積聚,多行賈四方。四方之賈,亦云集焉。”


——明 張瀚《松窗夢語》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百湖之城”武漢,寬闊的航道是其成為九省通衢的重要原因。製圖/Paprika


而到清初,武漢地區正式被記載稱為“九省通衢”。生於順治年間的著名地理學家劉獻廷,在其代表作《廣陽雜記》中對武漢的地理區位進行了這樣的論述:

“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而漢口不特為楚國之咽喉,亦為九省通衢。九省之貨皆於此轉輸,雖欲不雄天下,而不可得也。”

意思是,天下有四處人流商品集散之地,北邊是都城,南邊是佛山,東邊是蘇州,西邊就是漢口了。漢口不僅是楚地咽喉要道,而且是全國範圍的交通樞紐,各地的貨物常常需要在這裡中轉運輸,即便不是天下第一,但也難以找到第二處這樣的地方。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武漢港,這裡的對外貿易額曾經在長達40多年內位列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攝影/飛鴻踏雪


這種情形一直延續至今,只是格局稍有變化,清代“四聚”今天應該有“五聚”,分別為北

京津、東長三角、南珠三角、西成渝地區,溝通它們的中樞就是由漢口、漢陽、武昌三鎮合併而成的武漢


到了晚清時期,湖北和武漢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立。如成書於民國初年的《清史稿》提到,湖南人、晚清中興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的奏疏中提到:“湖北為長江上游要害,武漢尤九省通衢,自來東南有事必爭之地。”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遠望武昌江灘。 攝影/田春雨


而在此期間,正值曠日持久的太平天國運動,武昌和湖北長江沿線正是雙方反覆爭奪的要地,胡林翼這番話也是基於現實做出的評判。

除了軍事,武漢地區的經濟、交通地位也十分重要。眾多“九省通衢”中,近代以來,武漢成為最名副其實的一個。武漢前身之一的漢口,則在明代就開始奠定商業地位,併成為南北交通要衝。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全國還有哪些“九省通衢”?


河南


位於山東和湖北之間的河南,同樣是有著“九省通衢”的名號。在清人的《政學錄》中有載:

“順治十八年二月臺臣劉源濬疏稱河南為九省通衢,自滋州而下由開歸一路達於江浙閩粵諸省,由懷慶一路達於秦晉蜀諸省,自許州而南一由南陽之葉裕等州縣、一由汝寧之西遂等州縣以達楚粵滇黔諸省。”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河南,位處中原之地,坐擁四大水系,四通八達。製圖/Paprika


這裡的河南,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黃河以南地區)。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河南巡撫劉源濬不僅肯定了其通衢地位,還大致描述了河南到各個地區的路線,時至今日,河南的鄭州依然是貫穿南北、承東啟西的“大十字”交叉點。


河北正定

而到華北的太行山一帶,自金元時期以來,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花花真定府,錦繡太原城。真定府,即正定,主要管轄今石家莊地區

,是古代華北地區溝通太行山兩側和南北大道的重鎮。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河北正定,同樣有水陸交通線貫穿而過。製圖/Paprika


正定所在的腹地,物產豐饒、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交通便捷,到清代的嘉慶年間,《清實錄》中稱之

“正定系九省通衢。即因差務較繁。不能不借資民車協濟。”足可見其交通往來之盛況。


江蘇淮安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的組成部分——淮河的幹流,流淌過廣袤的江淮平原,造就了許多與“淮”有關的地名,淮安就是其中一例。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淮安被古淮河與大運河穿過,註定要成為水陸樞紐。製圖/Paprika


這裡被淮河穿過,註定要成為南方和北方交通的水陸樞紐之一。跟前幾處記載不同,淮安“九省通衢”的名號出自一首詩,詩的作者是當地土生土長的文人範冕。範氏在其詩作《吟清江》中吟道:

鬥姥宮前都府巷,奎星閣下狀元溝。

無邊風景蘆花蕩,九省通衢石碼頭。

清江,說的是今淮安主城區。石碼頭即今淮安市清江浦區的古漕運碼頭,清代曾是著名的漕運中心,也是今淮安市主城區的樞紐所在。直到今日,這裡依然是這座城市淮的交通樞紐:

東接淮安區,西、北靠淮陰區,南連洪澤區。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淮安,大運河沿岸的無邊夜色。圖/VCG


清江浦區所在,有黃河故道、裡運河、大運河、淮河

入海水道穿過,加上後來出現的公路、鐵路,如京滬、寧淮、寧連等高速公路,新長鐵路等,今日淮安已成為蘇北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


安徽定遠

安徽定遠,地名最早來自南北朝時期。這裡所在的江淮地區,在當時是南北政權激烈爭奪的區域,歸屬和建置變動頻繁。定遠地區當時的東城縣先屬南朝宋,後入北朝魏。南朝齊在這裡設馬丘郡。南朝梁武帝時定郡名為“定遠”,寓意安定邊界、收復遠方失地。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 安徽定遠,其名帶有“安遠定邊”之意。製圖/Paprika


當地官網的介紹中,定遠有“境連八邑,衢通九省”之美譽。筆者並沒有找到古代文獻的相關記載。不過,這種說法應該是有根據的。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

羅爾綱先生在其所著的《太平天國史》中曾經提到:

“定遠在當時被稱為‘九省通衢‘’的要地,太平天國克復定遠,在北戰場具有重大的意義。”

這些曾經被描述為“九省通衢”的地區,均位於東部平原地區,大多為明清時期某一段時間內的交通樞紐水陸碼頭。時至今日,有些地區已然失去了歷史上獨特的交通地位,而有些卻依然承擔著溝通南北東西的重任。


除了武漢,中國到底有多少“九省通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