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三個月,我竟然成了部門的“老員工”

入職三個月,我竟然成了部門的“老員工”,原因是比我先入職的小夥伴都先後離職了,當時我也開始動搖了。

這是我剛畢業時候的一段實習經歷,進公司的時候,態度誠誠懇懇,抱著想要學東西的心態迎來了入職第一天。隨後,我開始接觸到這個部門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只有聽老人們私下裡才會議論。

入職三個月,我竟然成了部門的“老員工”


入職沒多久,我開始發現,在這個部門工作,人與人的溝通效率特別低下。這是一個做社區APP的業務部門,需要和很多社區對接,同時還是集團下屬的分公司,還需要與集團隨時溝通。最大的感觸是每天的工作內容有80%是在與別人溝通協調而真正高效做事情的時間只有20%,於是加班加點也就在所難免了。發出一個消息之後,儘管顯示對方已讀,但是對方往往在你把這個問題擱在一邊著手另一件事處理到一半才會回覆,還有另一種結果是半天都處於未讀狀態。飽滿的工作熱情往往就這樣被一點點消磨下去。

我入職之後第一個離開的是一個女生,她和領導說她媽媽讓她回老家工作,一個人在外地,離家太遠。一開始我以為確有此事,後來她走之後,和她要好的同事告訴我們,她是漢語專業,結果硬是轉變成了做數據的財務類工作,因為部門有這個需求,隨著業務範圍的擴大,數據類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她經常一個人加班到九點多,其他人的下班時間通常是在六點左右。再後來,和她要好的這位同事也離我們而去了,她是計算機專業,入職後接替了第一個女生的工作,開始做起了數據,年會的時候,還擔負起了給領導做發言PPT的重任。畢竟不是她對口的職業方向,沒多久她也提出了辭職,領導表示挽留,因為短期內還招不到精通數據的人。多留了一週,她還是走了。這個崗位空缺給部門的日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於是領導們將目光投向了部門的設計,設計專業出身的她一開始只是想找一個專業做設計的工作,後來變成了半運營人員,如今還要肩負數據重任。我們對她都表示同情。她只會私下裡和我們吐槽不滿,看到領導還是喜笑顏開。這是我畢業之後第一次感到職場不易。

入職三個月,我竟然成了部門的“老員工”


第三個離開的人,我對她並不瞭解,只覺得她話不多,不喜歡和別人私下吐槽。她只告訴我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所以她要走了。她走了沒多久,領導們提起她的時候深表不滿,說這個人品格有問題,事情做不到等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領導們也會失了風度來當眾議論一個離職員工,從那以後,我對領導們開始產生了新的看法。

部門雖不大,卻有三個領導,有時也涉及到第四個人,因為她也是一個元老級別的人。領導們之間的過往,我只聽幾位老人提起,簡而言之,風水輪流轉。結果,自然摻雜著矛盾,各有各的想法和目標,我們作為員工,明哲保身之道是不得罪最大的領導,也要討好另外兩個。這是第四人告訴我的。

第四、五、六、七...個人的停留都很短暫,我已經不記清具體走了多少人,最後我也成了一張老面孔。讓我下定決心離開是在這樣一刻:領導們在經歷這麼多下屬的離開之後,終於按捺不住,其中有一位笑著和我們說“咱們部門最近是怎麼了?要不要我們哪天一起去燒個香?”眾人陪笑。作為一個領導竟然沒有從自身的管理角度思考過離職率高的原因,而將解決辦法寄託於迷信,讓我覺得很可笑。

我離開的時候,領導問我為什麼,我也扯了一些關於理想的話,談了很久,領導的表情從驚訝趨於平靜。走出領導辦公室,我鬆了一口氣。除了那四位領導,我是第三張老面孔,另外兩個是設計和一位孕婦。

入職三個月,我竟然成了部門的“老員工”


結合我的經驗,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1、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去找工作,否則你始終不知道你想要什麼,當工作後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預期產生差距的時候,不能衝動離職,而是應該想清楚內心的想法,如果真的是公司內部有很大問題也不必因為時間短而選擇繼續忍受。

2、入職前通過蒐集各種信息,結合面試時面試官的專業度和價值觀綜合考量一家公司。

3、入職試用期是最重要的時期,是我們瞭解一家公司的運行以及人員關係的過程,要儘快掌握這些信息,對自己的待人處事很有幫助。

4、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這家公司教你的東西符合你長期發展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並且最低薪資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這是前提。

好了,我先分享這麼多,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覺得還不錯就在下方點個讚唄,也可以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