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普寧知縣閻奇英

 閻奇英是清初普寧知縣,但留在普寧地方文獻中的,只是在清代的知縣表中這麼一行字:“閆奇英,籍貫奉天,出身監生。”至於到任時間,則是留著待考的空白。根據此表的上任和下任知縣時間判斷,似乎應在康熙二年(1663)至七年之間。

筆者從潮汕其他縣的地方誌中查閱到,這個閻知縣其實不姓閆,留在普寧地方誌中的“閆”,可能是用了俗字。《潮州志》、《澄海縣誌》對閻奇英均有一些記載,這使得我們多少了解到這個普寧縣官在潮汕的一些事蹟。

在來普寧任知縣之前的清順治十四年(1669),閻奇英任潮州通判兼澄海知縣,離開普寧後康熙八年,他又再署澄海知縣(即代理知縣)。

據《澄海縣誌》載,順治十四年,閻奇英在鷗汀背寨的舊址重建城寨,“城周圍六百丈、高一丈四尺,並有水師營寨駐防”。

清初普寧知縣閻奇英


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鷗汀寨。清順治十四年(1669),澄海知縣閻英奇在鷗汀背寨舊址基礎上建成鷗汀城寨。網圖

康熙八年,潮州通判兼澄海代理知縣閻奇英重修了建於南宋的古剎龍潭寺。

同年,兩廣總督周有德頒發《安定柘林、樟林、南洋汛地兵營牌》,確定在樟林建立兵營,安置官兵防守。署澄海知縣閻奇英在東、西、南、北四社的中央修建一個城寨(當地人稱為“城仔內”),周圍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城內設澄海協右營守備署和樟林母汛(母汛是守備署屬下機構、基層汛所的領導機構),乾隆年間守備署有馬、步兵660人,營房73間,專轄澄海縣沿海地區的水陸汛地18處。樟林汛為右營守備下轄的6個母汛之一,有營房9間,汛兵24名,並轄蘇灣都北部的東隴、鴻溝、鹽灶、九溪橋等4汛。

又據《潮州志·教育志·書院》載,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潮州通判閻奇英同東莆紳士擴建了東莆書院。

閻奇英的普寧任上,我們暫時還查不到他的政績,但從上述點滴文字看來,他在潮汕的地方海防、文化和教育建設方面,是出了不少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