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每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糾結

----讀《雙面吳曉波:最有錢的文人,最糾結的商人》


吳曉波的困惑,是這個時代每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困惑。

當他們年輕時,限於封閉的視野,整個社會和時代教給他們的最大理想逃不脫“立德”、“立功”和“立言”。對於那個時代過來的知識分子,能夠作的最多的,也就是“立言”。“立言”也就是“立功”和“立德”。因此,當視野漸開時,一個人或一本書或許就能輕易影響他們一生的選擇。對吳曉波,是李普曼。對另外一些人,可能是《光榮與夢想》,可能是《萬曆十五年》。甚至還有一些人,影響他們的,可能是路遙的《人生》或《平凡的世界》。

當中國與世界同步,世界與中國的關注重心和運行軌跡都發生變化時,這一代知識分子會悵然若失。他們發現,原來自己是天之驕子,是世界的中心,而今天,他們被邊緣化了。

怎麼辦?

這篇文字的意思,是吳曉波們錯誤地進入了商業領域。但作為吳曉波們,尤其是曾經作為一名優秀財經記者的吳曉波,仍然堅持將李普曼作為人生目標,還有可能嗎?

這一代知識分子,一部分投降了,有的向商業投降,有的向權力投降;一部分仍堅守書齋,試圖繼續以文字和學術影響世界,但你見誰成功了?是以公知面目出現的許知遠,還是蘇小和?是以學術標榜的秦暉老師,還是孫立平老師?不得不實事求是地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個人的影響力,是眼看著越來越小了。

吳曉波們進入商業,個人認為,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這個時代很難再出現第二個李普曼。因此,吳曉波們不得不改變思路。儘管做得很艱辛,動作也會變形甚至不再優雅,更有可能忘了初心。儘管還不知道目標在哪裡,路徑是哪一條。

不得不承認,投入商業領域之後,這一代公眾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仍然會繼續分化。一部分可能會徹底轉型成為真正的商人,如羅振宇;一部分可能在商業世界頭破血流之後再度迴歸知識世界,當然也有可能是獲得巨大商業成功之後再度迴歸學術理想;另外一部分有可能永遠在商業和知識之間徘徊,如攜程的梁建章,如任志強。

再強大的個人,永遠強大不過時代。每個人在時代大潮面前,都必須作出選擇,無論主動還是被動,也無論這種選擇是正確還是不正確,儘管正確或不正確往往需要事後才能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