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變火葬阻隔重重,專家想問為什麼?農民:理由有三!你咋看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宿命,自原始社會以來,我國人民就有土葬的風俗。《週記》記載:“眾生必死,死必歸土。”認為人死後,土是其必然的歸宿。再加上我國是農耕文明悠久的農業大國,百姓世代以農為主,以地為本。他們認為有地則生,無地則死;人死後埋於土中,才是靈魂得以安生的最好辦法。這些基本觀念逐漸形成我們“入土為安”的信念,影響至深。土葬也是我國產生最早、流傳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涉及民族最多、最為普遍的一種喪葬民俗。

土葬變火葬阻隔重重,專家想問為什麼?農民:理由有三!你咋看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人口數量大幅增加,耕地愈發稀缺,國家出於節約土地、保護環境、建設美麗新農村等原因對殯葬制度進行改革,大力推行火葬。早在1997年,國務院就發佈《殯葬管理條例》中規定:人中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儘管國家二十多年前就已經不遺餘力地推行火葬,但到今天,網上關於火葬代替土葬的喪葬方式仍爭論不休,各基層幹部在農村實施時阻隔重重。對此,專家不禁想問為什麼?火葬是讓耕地歸還給農民,為啥大家還不支持呢?農民回答:理由有三!

1.火葬實施並沒有良好的效果,在很多農村地區只是二次土葬。據瞭解,國家制定現行殯葬政策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土葬會導致“死人與活人爭地”,造成耕地面積減少。但實際上,用火葬代替土葬,並不能達到此目的。由於大多數農村地區沒有公墓,火化之後還是要將骨灰埋在土裡,豎塊墓碑,該佔用的土地一點也沒少。而且就算農村修有公墓,集中安葬,骨灰盒安置同樣佔地,同時公墓使用水泥澆築修建,佔地面積大,永久佔用著土地。而土葬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可以自然更替、循環使用,隨著自然變遷、家族興衰等,農村的墳墓往往挺不過100年而自然消亡。

土葬變火葬阻隔重重,專家想問為什麼?農民:理由有三!你咋看

此外,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推行著火葬政策,但不少地區的農民寧願交些罰款也要採取土葬,還有的人則會採取賄賂殯葬管理人員、偽造火化證等辦法,達到將死去親人土葬的目的。以上這些情況都是與實施火葬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的。不論是直接土葬的還是火化後又土葬的,這些墳墓,仍然佔用了耕地,而死者家屬又增加了火化費和罰款等負擔。

2.火葬並沒有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國家之前為了保護環境而禁止農民燃燒秸稈,但現推行的火葬方式並沒有考慮因此造成的空氣汙染和能源浪費問題。據瞭解,一般火化一具遺體,需要消耗柴油15公斤,電25度左右。2008年全國死亡人數約935萬人,其中50.5%採取了火葬方式。這麼龐大的數目,每年因火化遺體都將耗費柴油0.71億升,約合6萬噸,耗費電量約12萬度。而且火化過程中還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氨氣、硫化氫等廢氣以及粉塵,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據火葬場周邊的居民反映整天都是焦臭味,窗戶、車輛一天不掃就積滿了骨灰塵埃,晾在室外的衣物也常常掛上骨灰顆粒,讓人覺得十分晦氣。

3.火葬使農民的喪葬費用大大增加。據很多村民反映,火葬比土葬至少要多支出幾千塊錢,這其中包括火葬費、殯儀館佔用費、存屍費、骨灰盒的購買以及保管、車輛租用等費用,除了以上必須支付的費用外,死者家屬往往還要支付相當數額的遺體冷藏、防腐、整容、穿衣、裝卸、樂隊服務等項費用以及各種小費,這就使得很多地區的火葬費用可能還要更高。如此高額的殯葬支出,讓一些較為貧困的死者親屬難以承擔,有的農村貧困老人甚至發出了“活得起死不起”的慨嘆。

土葬變火葬阻隔重重,專家想問為什麼?農民:理由有三!你咋看

前段時間新聞屢屢報道殯葬行業待遇極佳、高學歷人員競聘殯儀館工作崗位以及高校開設殯葬專業、招生火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殯葬管理單位的經營利潤頗豐。但追根溯源,這些錢都是從死者家屬口袋裡掏取的。

以上就是農民的回答,幾十年來,我國政府重視殯葬改革、大力推行火葬,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自從實施以來,就一直頗有微詞,特別是農村地區。其實仔細思考,土葬有著不可忽視的道德意義,人們通過土葬方式與死去親人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紐帶是火葬所無法建立的,同時每年清明去死去親人的墓地去祭奠,也正是中華民族愛老敬祖傳統美德的體現。因此,還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制定出更加公正、親民的殯葬管理政策。

土葬變火葬阻隔重重,專家想問為什麼?農民:理由有三!你咋看

對於今天的話題:“土葬變火葬阻隔重重,專家想問為什麼?農民:理由有三!”你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