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快補齊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中的媒介素養缺失短板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研究員 周蔚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媒體在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及時傳遞抗擊疫情信息、充分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聯防聯控措施成效、生動講述防疫抗疫生動感人的故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但與此同時,對於整個社會和媒體來說,也暴露出一些短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媒體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整個社會存在媒介素養能力不足的問題。媒介素養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必須儘快補上這塊短板。

提升媒介素養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所謂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來自不同媒體的各種信息時所表現出的對信息的創造、生產、選擇、質疑和判斷能力,以及對信息的反應和應對能力。當今社會是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我們每天睜開眼都要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讓人眼花繚亂。這些信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如何在大量龐雜的信息中,選擇、分析、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有效性,就成為人們媒介素養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如何創造、生產和發佈信息,哪些可以發佈,哪些不能發佈,選擇在哪裡發佈等等,也體現著每個人的媒介素養。對個人來說,媒介素養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是個人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要素。

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提升媒介素養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信息交流、輿情引導、輿論監督、謠言消除等等都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媒介及時、準確傳達信息,儘可能滿足公民的知情權;及時引導輿論,向社會發出正能量,促進社會進步;為社會提供信息公共服務,消除社會信息鴻溝;起到瞭望哨作用,對那些危害黨和人民利益的言行進行有效監督;搭建不同群體相互理解和溝通的橋樑,消除誤解,化解社會矛盾;傳播科學知識,對反科學的信息具有較強的判斷力;等等。與此同時,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對每個組織、每位公民尤其是對領導幹部的信息表達能力、發佈能力、判斷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這些方面無論哪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對社會治理造成不良影響,給社會帶來危害。因此,媒體以及全社會的媒介素養如何對於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至關重要。

疫情防控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媒介素養存在明顯短板

與2003年抗擊非典時相比,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新媒體的快速崛起以及社交媒體等社會輿論場的形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整個社會的媒介素養有很大的提高。總體看來,在中央做出決策部署後,媒體和全社會能夠及時傳達中央的決策部署、疾病動態、醫療救助新進展等信息,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對一般民眾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指導,向全社會進行新冠肺炎疾病預防、自我保護和救治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的普及與推廣,對一些干擾破壞新冠肺炎疾病預防的錯誤言行以及公益慈善求助中的不法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對抗擊疫情中出現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蹟及時宣傳報道,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弘揚了正氣,起到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這次抗擊疫情戰役中,社會的媒介素養還有待繼續提高,尤其在信息發佈的及時性、公開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相距甚遠,已經成為制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著力提升全社會的媒介素養

3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頒佈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開始正式實施,這表明有關部門已經把網絡信息生態治理作為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良好的信息生態取決於信息發佈者、傳播者和消費者高水平的媒介素養。為此,應該全方位地加強整個社會的媒介素養。

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提高媒介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及時準確發佈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試行)》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要求,對於那些涉及國計民生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信息要及時、準確地公開發布,這既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公民權利的要求,也是提高政府透明度、依法行政的要求,要堅決避免“封、堵、防”的輿論治理理念。二是妥善處理突發事件輿情,通過新聞發佈會等形式第一時間發聲,及時告知事件真相,回應群眾關切。對新聞發佈會要認真準備,掌握基本事實和基本情況,統一發布口徑。這次疫情事件充分暴露了當地領導在突發事件輿情應對中的問題,進一步引起次生輿情。三是打造多元對話平臺,提升社會溝通的水平和能力,通過對話和溝通,形成減壓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能,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四是要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充分利用媒體的傳播、引導、教育和監督等功能,主動設置議程,引導輿論走向,善於將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通過媒體加以宣傳推廣,使之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五是善管媒體,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好各自領域的媒體,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對個別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和管理。

對於媒體本身來說,提高媒介素養更為重要。提升媒體人的媒介素養包括:一是發揮媒體的最基本功能,即傳達信息和事實,提高把關能力,不給虛假信息提供傳播的平臺,這就需要通過自己的新聞專業知識辨別真假,提高自身對信息真實性的判斷能力,守住媒體的底線。二是要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輿論進行引導,提升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對於報道哪些內容、如何報道等有準確地把握,自覺弘揚真善美,抵制假惡醜,自覺抵制“三俗”,向社會提供正能量。三是要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自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四是在報道方式上要注意受眾的可接受性,有人情味,體現人文關懷,合理疏導社會心理,引導社會心態向著積極方向發展。五是統籌協調好主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形成宣傳和傳播的合力,同時充分發揮基層媒體的功能,打通與群眾聯繫的“最後一公里”。六是掌握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具有融合發展理念,整合網上網下力量,採用多種傳播媒介和傳播手段擴大媒體的傳播效果,提高新聞輿論傳播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對於大眾來說,提高媒介素養主要是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和對信息的判斷能力。這就要求每個公民在對外信息發佈和傳播時要遵守國家關於信息內容傳播的相關規定;此外也要提高全體公民辨別力和判斷力,提高他們明辨真假是非的能力,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政府和媒體的議程設置和引導固然重要,但這些是外在的,而公民的判斷力和辨別力是內在的,具有長遠意義的。公民的媒介素養提高了,那些虛假信息、那些謠言就失去了群眾基礎,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這才是治本之道。提高整個社會媒介素養,讓謠言失去生存的土壤,有利於為社會營造天朗氣清的輿論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