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孩子叛逆期,總是抱怨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

點燃綠色


最近我在看《小歡喜》裡面的孩子們也正好是18歲的樣子,推薦你看一下,或許你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喬英子,父母離異,在媽媽壓抑的愛中成長,渴望自由,經常和媽媽對著幹。她的媽媽宋倩是一位老師,她也是不懂和孩子怎麼溝通,最後孩子抑鬱了才有所悔悟

季楊楊,高官子弟,父母從小不在身邊,高三的時候才和父母一起居住,與父母溝通難,特別是和自己的爸爸,總是互懟。他的爸爸為了能與他親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還是媽媽生病後一家人才真正的有了家的感覺。

磊兒,揹負著母親的清華願望,在小姨的呵護下小心翼翼的活著,特別敏感,好在小姨很疼愛他,陪他走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傷和困惑,

方一凡,是我認為這部戲裡最幸福最陽光的一個孩子,可他也有叛逆的時候,為了參加藝考與媽媽較勁,媽媽也是為此煩惱不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問題,每個父母也是有自己的問題,18歲的孩子,他們在法律上已經是成年人了,有些事父母要學習去讓他們自己處理了。個人意見希望可以給你幫助[害羞]


書中百味人生


作為一個經歷過孩子叛逆期的過來人,我承認我是個失敗者,除了無休止的說教和吵鬧,就是冷戰慪氣,。從我個人和身邊朋友的經歷來看,家庭的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還是最主要的,通常對孩子施壓,把父母的遺憾和對孩子的期望想通過孩子來實現的家庭,孩子是最容易逆反的,時代不同了,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已經不是上一輩的觀念了,多媒體的時代和生理的早熟讓孩子們也早早地形成了自己的各種觀念,這種觀念和上一代的世界觀必然形成對撞產生逆反。我一朋友對孩子比較順從,母親寵愛不說教,父親忙生意也較少對孩子說教,孩子比較自由直到現在大學快畢業了也沒有過強烈的逆反,沒有壓力何來反呢。當然他們的人品不錯,所以孩子也沒有跑偏。

其實,理解最重要,如果做父母的真能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世界和他的心理並認同,我想肯定是可以溝通的。關鍵是大部分父母理解了但不認同,憑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想扭轉孩子,雖然對父母來說那是經歷坎坷才得來的寶貴人生經驗,但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說教而已,還要時時刻刻來灌輸到孩子的腦海裡,不煩才怪。

我父母妻子都是從事教育,作為一個近距離的旁觀者,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是在學前和小學的階段早期形成的,所以等孩子進了青春期再去扭轉真的來不及的,這也是逆反和無法溝通的主要地帶。

不怕不好溝通,只要孩子能說出來,只要父母肯認真傾聽去理解,真正的設身處地來理解,青春逆反這道坎是可以跨過去的。最難的是孩子不理你,說什麼都嗤之以鼻拒絕交流,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樣的逆反才棘手。實話實說,對這樣的場面,我到現在也是束手無策,因為這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不要等待逆反來了再改變,再想去溝通,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如何從孩子兒時就學會做一個好的教育著才是父母最應該學的。


千個夢想


18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好多想法做法讓父母覺得很叛逆。這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階段。也是家長成長過程中很好的一課。

接觸過好多孩子,都是在高三那年,與家長衝突矛盾升級。好多家長不理解,總是以“我這是為了你好啊”的說辭來教育孩子,安慰自己。殊不知,家長的種種做法,正是孩子們所排斥的。

父母一定要記得,你的孩子在慢慢長大,ta有了自己的想法。18歲就已經參加過成人禮了,ta表現的叛逆也好,真的叛逆也罷,都應該負擔起自己的人生了。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學會溝通,不要讓孩子反感自己。學會相信,你的孩子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不懂事,那麼不乖。

想起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父母,我們並沒有ta們的所有權,有的只是暫時照顧ta們的權利。所以,父母們,嗷嗷待哺還在襁褓裡的孩子,如今已成年。不要干預太多,試著去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不要過於強勢,溝通交流會拉近你們的距離。相信一切美好的事情,就在不遠處~


WASTON


當然是多溝通了,不是一次兩次溝通就能改善的,做好長期準備。適當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看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或者一起回憶孩子小時候有趣,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和孩子一起回憶幼兒園,小學,中學時代的同學,老師和生活,慢慢拉進孩子大人的距離,喚醒孩子親情,友情和感恩情結


西瓜0709


少說,多做,多做榜樣。

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18歲仍然還是一個不成熟、情緒不很穩定的年紀。在實際生活中,單純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孩子也是聽不進去的,有時講得越多,孩子抱怨越大,溝通效果也會越差。

其次,父母要多做榜樣。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比如,孩子的學習,我們做家長的,大底都非常關心,遇到孩子作業不認真,拖拉,如果經常去要求孩子學習要怎樣怎樣,孩子不僅難得聽進去,甚至有時還會出現頂嘴爭吵的情況,與其這樣,倒不如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自己熱愛起學習來,多看書,多寫寫,多低聲交流。對待學習嚴肅認真起來,這樣,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時間久了,環境好了,溝通交流效果自然會大大改善和提高,這樣,孩子的叛逆期自然也會順利度過。

再就是,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孩子多去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大學校園、名勝古蹟等等地方,多走走,多看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互動,多交流,多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長。



長三角的樹


家裡有叛逆的孩子,這是每個父母都為之頭疼崩潰的事情。叛逆的孩子牽扯這父母的精力,無論父母怎樣做,孩子都能第一時間擊破,讓親子關係劍拔弩張。很多家長都頭疼萬分。這就是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在一個人的成長中必不可少的成長階段,通過叛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他覺得我可以了,我是一個有自我價值的人了。我也有想法,也有主張,也有自我,我有能力決定我自己的事情。是的,這是孩子自我的形成階段,他開始試圖打破包裹他成長的蛋殼,破殼而出。只要經歷了叛逆期,孩子才能發展出更好的自我。所以,面對叛逆的孩子不要怕,給他揮灑成長的空間,家長默默看著陪著就好。

怎麼和孩子溝通我有幾條建議。

1.孩子願意和你溝通嗎?如果願意,哪怕只是抱怨也是好的,這說明孩子還有溝通的訴求和行為。這時候,大人只要認真的聽,好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做出格的事情,孩子自己也是知道出格的。但是他自己有時候控制不住,而和父母的不良溝通方式會刺激他將出格進行道理。)

2.父母管住嘴,千萬不要說教。他孩子總是抱怨說明孩子心裡有委屈、不滿。這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講道理。18歲的孩子,有他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信條,道理比家長清楚多了。叛逆期的孩子就像父母身上的逆鱗,總是會戳你最痛的地方。這時候家長如果控制不住往往會使親子關係惡化,加劇孩子內心的不滿和指責。這時候父母在發生衝突或情緒爆發時要果斷離開當下的環境。給自己和孩子冷靜的空間。

3.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家長不指責,不抱怨,默默的接納孩子的行為,給孩子關心和愛。一般情況下孩子會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這個改善常常是在叛逆孩子的心裡,他不會表現出來。所以家長不要覺得我都做了,你看也沒有效果啊。每個家長著急孩子的問題,想改善親子的狀態的急迫心理,這都是正常的。而叛逆期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隱忍,等待父母的破綻來證實自己,以滿足他心理上的成長價值。如果家長這時候言行不一,或者焦慮,都會給孩子傳達出不安的情緒。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別有用心。所以家長在關愛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足夠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4.18歲叛逆期的孩子這時候不想聽父母的道理,更在乎同齡人甚至是自己心中偶像的看法。所以好的朋友也是好的老師。這時候如果可以,不妨幫孩子結識一些優秀的同齡人,他們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也會相互提攜成長。

5.如果孩子叛逆的問題非常困擾家長。或者孩子面對自己的困境,很困擾但是自己又說不清道不明,更無力解決,不知道怎麼做,又不屑於聽父母的。這時候不妨找個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是一個工具,一個通過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知識幫你找到自己的工具。當然找心理諮詢師需要發自內心自主的渴望才有效。如果你想讓孩子得到這個工具獲得幫助。可以給孩子推薦心理諮詢這個工具,讓孩子知道如果我想解決問題,可以從哪裡得到幫助。

希望我的回答給你稍許的啟發。


愛子思考


1、18歲一個花季的少年少女,正蓬青春活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成長曆程,18歲代表成年禮,也肩負著責任,意味著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家長們發現孩子越來越難溝通了,正值青春期的他們是一個叛逆期,這段時期是一個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呢?

2、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你何不想想你跟你“老婆講道理呢”?你就會發現講不通對吧!很多人會問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和老婆扯上關係。我來告訴你,青春期的孩子根本聽不進道理,成長期的孩子他們自己也懂道理,然而這時你再和一個懂道理的青少年講道理,那隻能用一句話形容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你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出發!如何跟你的孩子溝通,溝通技巧方面需要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貝爾奈說:“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一個人不主動去理解別人,就容易產生誤解,同時自己的心裡,也會耿耿於懷,感覺有什麼東西堵住了胸口。只有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才理解別人的言行舉止,自己也會“豁然開朗”,站在你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你的孩子能感受你的用意,當你的孩子理解家長時會主動和你溝通。



黎明的藍顏


我們先分三層來說:

第一層、18歲孩子叛逆期,這是個偽命題,並不是所有18歲的孩子都叛逆,另外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的道理,可能在當事人眼中,自己的孩子18歲叛逆,但在別人的眼中覺得他/她很Ok的。關於這一層簡單來給點建議:首先作為父母當事人,應多對自己提要求,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價值、人生),其次父母當事人預讀孩子,最重要的依據也是孩子是否有正確積極的三觀即可。不要輕易蓋棺定論,多反思自己,多提升自我修養、學養。

第二層、總是抱怨父母,這在父母當事人的角度看是客觀的事實,但父母當事人遇到這種事情更應從兩個角度思考。1、孩子抱怨的事原因是什麼?孩子抱怨是孩子的壞習慣還是父母當事人自己確實觸碰了孩子的領地?2、孩子抱怨的事實際情況是怎樣?是好的事情產生了抱怨,需要引導形成孩子正確的判斷,是不好的事情產生了抱怨,需要肯定孩子對事情的判斷,然後再提醒其注意反饋溝通的方式方法。

第三層、如何和孩子溝通?首先父母當事人應該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於自己之外的個體和社會人。也就是說,即便是孩子的家長,也應平等對話,一旦拿家長的姿態來溝通,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尤其是18歲已然成年的孩子,青春鼎盛,三觀剛有雛形。其次父母當事人應該給孩子樹立榜樣。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抱怨時,學會傾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正確分析,學會積極引導。以實際行動來樹立正向的形象,來影響孩子讓孩子有樣學樣。

總的概括說:三觀正、求責於己、虛心學習、實事求是、營造氛圍、樹立榜樣!

最後劃重點: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深遠,環境又包含家庭、學校、社會、朋友等等。



經緯歌詞賦


我覺得18歲的孩子不一定叛逆,稱之為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傷感情。

不可否認,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家裡有個青春期的孩子更加不容易。

畢竟,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也是中年危機時期,不但面對管教孩子的壓力,有時候還不止一個孩子,還要照顧老人和自己的工作。

然而,就算再難,父母必須自我提醒:我是成年人,要做好孩子的表率。

不能感情用事,再大的火氣,也要控制好。

中年的父母容易忽略自己,務必應該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健康。安排時間多做運動,均衡營養,注意休息。

和孩子保持溝通,多聽少說話。

這樣既有利控制好情緒,留心聹聽孩子的發言也能更好的瞭解孩子情緒的根源,對症下藥。

尊重孩子的私隱空間,不要包打聽,避免凡事要求孩子請示和報告自己。

家長要明白,18歲的孩子是時候獨立自主了,要逐漸放手,無關痛癢的日常安排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主。雙方溝通好底線,並尊重約定,貫徹執行。

如果發現孩子有偏離正軌的行為,及時指出和要求對方改正,幫助他明確瞭解錯誤行為的危害性。

在錯誤面前不能姑且放過,必須義正詞嚴指出問題,如果不及時糾錯,孩子容易誤會行為是得到父母的默認的,這樣孩子很可能會一錯再錯 。

最後,不管孩子多少歲,他們仍然會一如既往的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關愛。

這一點,是不會變的。

所以,不斷提醒孩子:父母愛你,永遠支持你,這就對了。


諸戩卿


電視劇《小歡喜》裡面講述三個不同的家庭與自己青春期孩子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意義。建議父母看一下。

裡面的喬英子為了滿足媽媽,最後得了抑鬱症險些自殺;季楊楊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變得叛逆,與父親大打出手。

進入青春期孩子除了生理上有明顯的變化外,心理也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個時期孩子與父母都進入不適期,父母需要主動做出自我調整來適應孩子的節奏。


心理上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自我意識的增加

兒童時期,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不足,願意服從成人的意願;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開始關注自己,對自己產生強烈的興趣,比較自戀、愛美,青春期孩子對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的重視。這時期孩子容易盲目自信而又誇大自己的缺點,追求完美。

第二,渴望獨立

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希望自己做主,不希望被過多的干涉,干涉過多,他們必定反抗。

第三,重視同伴交往

青春期孩子更在意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需要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與同伴發展不順,他們很容易受挫。同伴的評價直接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評價。

第四,感情變得豐富敏感

這時期孩子情緒不穩,喜怒無常,易怒敏感,讓家長束手無策。這時期孩子很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症狀,容易有過激的反應和行為。

第五,與成人世界的關係變化

進入青春期,孩子不再願意與父母表現得很親近,這讓他們感覺自己幼稚,甚至他們很討厭父母,他們感覺自己成年了,思考問題有深度,對父母的行為有很多不屑,感覺父母虛偽。這時期孩子愛憎分明,個人英雄主義嚴重,固執,自我中心。他們希望獲得與大人同樣的權利,很容易與大人頂撞。

父母想與孩子有良好的溝通,需要掌握幾個原則:

首先,建立好信任關係。好的關係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好的關係,即使你說的在對,他也不會聽。

建立信任關係需要做到耐心傾聽,不批評、不指責,不急於給建議指導。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尊重和理解是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感受,如果父母之前對孩子習慣做主,這時候考慮變一下方式,改成比較民主的商量,全家一起討論做決定。沒有絕對的誰服從誰的感覺,這樣會讓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不同建議。

第三,包容

這時期孩子需要更多的包容空間,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思考、調整。

父母需要搞清楚孩子抱怨的是什麼,搞明白他們的需求,看他們的要求是否合理?哪些需要支持,哪些需要引導?有針對性的做出調整。

第四,父母要有明確的原則和底線

把自己的底線告訴孩子,孩子知道邊界在哪就可以,在允許的範圍內又他們自己做主。規則與自由並行。

第五,不批判、不指責、不給孩子道德綁架,尊重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錯誤要溫和而堅定的提出。嚴肅而不嚴苛。

切忌:

如果父母的目的是為了說服孩子,那麼溝通一定無效。

真正的溝通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既不放任也不固執己見。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改變過去已經習慣不變的模式,能夠學會變通,找到適合彼此的辦法。

青春期雖然有很多困惑,但是青春期卻是修正過去錯誤的最佳時期,不要只看到問題,更要看到資源。

他們沒有看起來那麼難搞,他們內心很脆弱,他渴望被看到內心的需要,給予肯定認可順勢引導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