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那麼電商還有前景嗎?

東震木


首先,提這個問題,要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也就是給實體經濟的概念下一個定義。

其次,提這問題的,要麼是房屋租賃等行業,期望線下店鋪多起來,以抬高房租,要麼就是小商販,狹隘的把開個小賣鋪定義成實體經濟。

最後,想提醒大家的是,電商賣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物品,如果是虛擬的,還用快遞幹嘛?另外,電商互聯網讓市場更加公平透明,很多商家,還想著以前信息不對稱的套路,把5塊錢的東西賣成五百,然後,現在大家都透明,不思考如何升級服務,怪電商把坑用戶宰客的路子給斷了。

總之,電商帶給了很多工廠巨大的銷路渠道,只不過,不是你這批人罷了!需要強調的是,對於,走貨真價實路線的商家,電商和實體店是統一的,(當然,想搞信息不對稱來宰客的,電商確實透明瞭市場,讓消費者知道的太多了,罪大惡極)。提這個問題,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然後,在搞清楚自己的經營定位,市場戰略,以及電商和實體店鋪的優略,自己能把這些協調整合起來,才是正道!而不是總想著無底線的加價宰客。市場競爭和市場調節,總會淘汰一批成就一批,自己落後跟不上,求之不得反諸與己,不能怪對手玩電商渠道。


科技開發者


大家都在攻擊電商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電商其實並不是單純的電商,它是商家的另一種銷售模式,也可以說他也是實體生意,它也是廠家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是利用互聯網買賣東西,主要是沒有房租開支,不用那麼多店員開支,沒有亂七八糟的管理費,這樣算下來一年可以省下來很多很多錢,甚至省下來的錢需要幹半年才能抵上房租!本人開過六年門店,生意有好的時候也有淡季,但是房租每年都在漲,八十平方門店,地理位置一般,最後一年的時候漲到三萬六,什麼概念,如果想要存錢,那就要提高物價,轉嫁給消費者,但是後來我開始網購了,發現電商確實便宜很多,現在我沒有門店,可以說是純收入,感覺現在比開店的時候過的好很多了!該有的都有了!


俺村第一養鴿人


我既做電商又做實體,不要總以為電商成本低,實體店成本高,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我跟大家分析一組數據,同樣一件產品,假如電商進貨價是100快錢的衣服,平臺的推廣成本平均每件衣服達到20—50塊錢,物流費要5塊錢一件,平臺抽成, 員工工資,,現在前期刷單成本一般是10—28塊錢一單,最終這件進貨100元的衣服掛在平臺是最低價格也要168以上才有利潤可圖。

我再算實體店進貨100的衣服,現在很多店鋪的租金這幾年已經基本上趨於穩定,沒有那麼高得離譜,實體店基本上做零售也是在150—200之內出售。所以其實電商與實體店同等質量的東西已經沒有多少價格優勢可談。

實體店是一種體驗式購物,網店是感覺購物,不要說什麼七天無理由退貨,實體店如果有質量問題一樣可以退換。但是實體店帶動的經濟領域不一樣,市場經濟是環環相扣,每個領域都息息相通,衣食住行哪一個行業生意不好就影響別的行業發展


錦源國際


本人實體服裝店開過,8年淘寶經營,單從投入對比,實體:房租15+裝修10+工資10,淘寶最低2000起,旗艦店買個2-5萬,工資:客服+運營+拍圖+倉庫。給新手建議,淘寶屬於投入少的行業,沒有創業項目比淘寶簡單粗暴,實力和運氣都重要。建議可以試試,前面投入2000淘寶保證金,隨時都可以退出,阿里巴巴或者杭州、廣州檔口的產品可以一件代發,不需要投入資本,認真運營,成功概率還是有的,如果可以接受一個月2000的投入,可以找好產品,每天平臺刷5-10單,這樣一個月有了200銷量墊底,自己就知道如何處理訂單、如何賣出貨、發貨、售後。運營的本質區別:推廣、刷單。推廣就是淘客、直通車、鑽展。(新手不用瞭解,等入行有銷量後在考慮),至於在平臺刷單,90%淘寶商家都會有,多的一月刷1萬單的top商家,刷少的商家每天去刷單平臺,10-20左右補單,補單的原理是新品曬圖、控制每天轉化。


念你時光


我來說說實體是怎麼死掉的,這麼多年,深有體會。

實體承擔的各種社會責任太多,房價高企迫使租金增高,消費增高和新勞動法迫使人工成本增高,各種費用增高,實體企業已經生不如死。

看著你做個實體,就以為你賺大錢,人人眼紅,各種刁難,坑蒙拐騙,吃拿卡扣。小企業小鬼纏你,大企業大鬼纏你。請客送禮各種灰色付出也是一筆不小支出。

電商的平臺化操作集權化效應,迫使競爭加劇,打價格戰。低價格需要低成本,催生低品質,假冒偽劣盛行。好產品好品質成本高,賣不起價沒利潤,死掉了一大批。

傳統實體企業大多精力在研發和生產產品,突然的銷售模式改變,不善於玩電商的,沒有生意可做,又死掉一大批。

擅於玩電商,終於生存下來的一批實體,隨著電商競爭加劇,推廣成本越來越高。原本的一點點利潤也被電商平臺媷了羊毛。又死掉一批。

原本實體的銷售渠道是分散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現在,全國的實體銷售渠道,全擠在了這麼兩個電商平臺上。又擠死一大批。

電商的平臺效應等於扼住了大小實體企業的咽喉,你想活,你得先把電商平臺餵飽。問題是,電商平臺看你沒死,就以為你的血還很多,直到你死了它才知道把你炸幹了。

但是,已經晚了。

這就是惡性循環……

國家想搞好實體,沒有強有力的支持和有利於實體企業生存的大環境。在我看來相當困難。



卡萊雅定製家


發展靠實體經濟這是必然的,但這就意味著電商不行了嗎?很明顯不是。

首先要清楚電商的本質是什麼,是將實體經濟中的商品在互聯網上,在線上展示、以及銷售購買的環節信息化。通俗點說,就是讓商品展示、銷售信息化,信息化會帶來什麼,用戶足不出戶可以看到海量千里之外的商品。腿和汽車永遠跑不過網絡byte 傳輸,這是一種效率的提升,也是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

那麼,如果沒有實體經濟,還會有電商嗎?會有,但是隻是虛擬物品的電商,不可能做大。

電商和實體其實是相互促進的,電商是實體經濟融入互聯網,效率提高的必然,但一味的追求電商,甚至一個商品在n個網上店鋪銷售,導致線上成本過高,甚至比線下賣的還貴,那麼就違背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的初衷。


自然至簡之道


電商也是實體經濟啊,電商賣的不是實物的商品啊。遊戲,直播,視頻,過度的金融,二手房東這些才是虛擬經濟。

單純的電商實際上是拉動了經濟活力的,就比如時尚潮流,原來從發達地區傳到不發達地區可能要一兩年,有了電商可能只要個把月。而現在隨著5G普及,抖音等視頻直播應用 也已經開始快速加入直播電商等行業,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而且還可能會催生出新的電商形態,實體店線上直播行業(美團餓了麼升級版,店鋪區域粉絲線上直播交易等)。到那個時候,你還能說那些搞區域直播電商的店鋪不是實體?買賣的是不是實物?隨著時代的變化,你要不斷適應潮流,而不是讓潮流等你,現在信息大爆發的時代,等大家都搞明白的時候自然競爭就大。


散人視界


總理都說過

電商也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並不只是門頭。

電商後面也是實體在支撐。

單說淘寶,拿一個服裝店來說,一箇中上層級店鋪就可以養活一個上百人的工廠

頭部店鋪養活一個幾千人大廠不在話下。

電商確實對實體開店的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不代表他對實體經濟沒有貢獻。

目前全國專門從事電商的淘寶村有幾千個,淘寶鎮有幾百個,還有因電商而繁榮的各大集散中心,電商成就的各大快遞等……

對於實體的帶動,遠比他造成的傷害要大

電商也是實體,因為電商靠實體支撐……


無所謂的把


大家做電商的都知道,舉個例子,你9.9特價包郵的兒童玩具,用的是什麼塑料,工業垃圾醫療垃圾回收再利用,雖然我家也有這樣的玩具,都是孩子爺爺奶奶看直播看拼DD買的,倒不是為了省錢就是覺得即方便又新奇,但不知道這樣的垃圾工業產品對孩子的損害有多大,實際成本1.5-2元,快遞2.5元,扣掉平臺的點賣家賺個2-3元,你說這種垃圾偽劣產品是不是在拉低消費水平,我寧願週末帶著去玩具反斗城買貴一些的正品玩具。珍愛生命不要用垃圾造垃圾,再賣這種垃圾,


旅徒買手


電商平臺收費應該限制,比如一盒飯10,平臺收3元,小哥收2元,飯店賺2元,我們只能吃3元,物流成本太高。怎樣使錢不都集中到馬雲等手裡面,因為馬雲李嘉誠們有錢是不能為人民服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