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聯40歲以下富豪榜第一 黃崢:不能在追求第一上浪費時間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20胡潤全球少壯派白手起家富豪榜》,年近不惑的黃崢以1260億元的身家位居國內40歲以下白手起家富豪榜榜首位置。這不是他第一次獲得第一的位置,事實上,作為“別人家孩子”的黃崢,從小到大都是第一。

蟬聯40歲以下富豪榜第一 黃崢:不能在追求第一上浪費時間

從小到大都是第一

同是國內電商巨頭的創始人,馬雲經歷了三次高考才成功考上大學,劉強東讀大學第一天開始就要不斷兼職來補貼生活,而黃崢,讀大學是輕鬆的保送,甚至都不需要參加高考。

不同的是童年的經歷,相同的是突出的個人能力,馬雲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大學嶄露頭角;劉強東憑藉自己的編程功底在大學就賺到不少錢;黃崢也一樣,在大學期間就憑藉 “過硬”的計算機技術而聞名遐邇,甚至連網易丁磊都曾向尚處於大三的黃崢請教過技術問題。

大學畢業之後,黃崢用兩年的時間在海外完成了碩士學位的攻讀,他的求學生涯告一段落,在常人看來,這是開掛的一段經歷,但對黃崢本人來說這再正常不過,因為他第一早已成為習慣。

他的這種習慣在他畢業之後也得到了保持。經過高人指點,黃崢畢業之後選擇進入了一家當時相對聲名不顯的企業,在這家企業幹了三年之後就通過持有股票擁有了百萬美元的身家。這家企業正是當前市值全球前五的谷歌,而指點黃崢的高人,正是步步高品牌的創始人段永平。

這是黃崢簡短而又令人驚歎的打工生涯,與求學生涯一樣,這又是一段在平常人看來非常具備傳奇性的經歷,但在黃崢心裡,這只是他人生中一段不起眼的經歷,接下來才是真正的挑戰。

擁有了百萬美元的身家之後,黃崢從谷歌辭職,準備回國創業。正所謂十個創業九個死,相比於求學和打工,創業明顯是一門更加艱難的課程。但對黃崢來說,活下來不算太難,難的是找到正確的路。

蟬聯40歲以下富豪榜第一 黃崢:不能在追求第一上浪費時間

2007-2015年的時間裡,黃崢一直活躍在互聯網界,但直到2015年他創立社交電商模式,並孵化出拼多多,才開始了他創業生涯的黃金時期。

對於黃崢這種人來說,一旦方向已經確定,就會意志堅定的朝著目標去努力。拼多多的橫空出世,是黃崢在看準電商產業下一個風口的結果。

彼時,京東和阿里正在高端市場你爭我奪,卻忽略了下沉市場。所以瞄準下沉市場,配合新潮玩法的拼多多一經成立,便坐上了快速發展的“火箭”,勢不可擋的成為了電商產業三巨頭之一。

2018年,拼多多在美國上市,股價當日暴漲40%。於是熟悉的劇情再次上演,作為創始人,擁有拼多多超40%股份的黃崢財富也達到了巔峰。

2018年,黃崢以950億身家首次上榜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第一次上榜便位居首位。將他從小到大都是第一的傳統帶到了富豪榜上。

2019年,黃崢繼續領銜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這一次他的身家達到了驚人的1350億,相比2018年增長400億,也就是說,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黃崢的財富平均每天都增長一個多億。

2020年,作為最早的80後,黃崢迎來不惑之年,這一年雖然拼多多市值有所回落,導致黃崢的財富也相對略微下滑,但他依然穩坐國內40歲以下白手起家富豪榜榜首位置。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應該是黃崢最後一次在該榜單上現身,這並不是因為有其他超越者,而是因為下一年他就不再是40歲以下,等待他去征服的,將是全國百富榜甚至是全球百富榜。

黃崢:“第一”是一種遺憾

《傷仲永》是一個兒童天才到最後泯然眾人的故事。我們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初、高中鶴立雞群的天才,到了大學、研究生時期便豪氣不再。但是這種情況從來沒有在黃崢身上出現過。

無論是求學、打工還是創業,黃崢都是佼佼者,從來沒有掉過隊,也從來都是“第一”。但是脫離80後白手起家及40歲以下這些限定條件,跳到全國榜單,他還能像以前一樣將“第一”保持到自己身上嗎?

不管可不可以,也不管是不是黃崢自己的本意,他的身家早就已經向全國首富榜發起了有力衝擊。2018年胡潤百富榜中,黃崢首次上榜便名列全國前15,一年之後,更是直接衝進前十,位列第七。

如今,黃崢的個人財富已經超越了以前的老大哥丁磊,也超越了劉強東,在他前面的是許家印、馬化騰及馬雲等大牛。很明顯,想要在這個榜單中坐到榜首,黃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黃崢也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年輕。

在80後之中,黃崢是年紀最大的那個,而在全國前十的富豪榜中,黃崢簡直年輕的過分!相比之下,當今首富馬雲在40歲的時候,阿里還未上市。黃崢還可以有很長的時間去衝擊這個榜單。

不過這一切對黃崢自己來說,可能都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他有可能並不想要這些“第一”。在一次採訪中,當被問及成長過程中最遺憾的事情的時候,黃崢曾表示,“從小到大我都是學校的第一名,目標導向太明確,在追求第一上,在努力做一個好學生上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我覺悟得比較晚。”

蟬聯40歲以下富豪榜第一 黃崢:不能在追求第一上浪費時間

簡而言之,即“後悔在追求第一這件事上,浪費了太多時間”。這話,幾乎和馬雲的“我後悔創立了阿里巴巴”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仔細思考,黃崢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不管表面上有多輕鬆,大部分長期保持第一的學霸都要為此付出一些代價,這個代價有可能是被放棄的愛好,也有可能是一個豐富其他知識的機會。

換到企業家,如果過於在意自己的排名,便有可能會在發展的過程中患得患失,因此錯失市場機遇。

也許正是因為有以前“第一”的遺憾,所以作為企業家的黃崢再也沒有把這些排名放在心上。所以他堅決推出百億補貼,就算拼多多虧損有所擴大,就算他自身的財富將會縮水,也影響不了他去追求長期的利益。

不愛錢的馬雲,成為了國內首富;覺得“第一”是遺憾的黃崢,卻總是第一。也許黃崢並不在意自己是否能衝擊到首富,但是應該會有很多人期望他在自己及拼多多的成長過程再次拿到這個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