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會開戰嗎?北約會參與嗎?

量哥雜貨鋪


首先,北約主要國家有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目前如果美伊開戰,本人認為,首先可以排出的是英國和德國出兵的可能。因為基於與美國矛盾的加深,德國是堅決不會追隨美國出兵的。而英國也會以國內問題繁多,脫歐問題尚未解決,還要進行新首相選舉,無暇脫身為由,拒絕到中東地區湊熱鬧。

這樣,歐洲三駕馬車,就剩下法國一家了。那法國會出兵嗎?

基於法國特立獨行的特點,和言不由衷的特性,既然英德不參戰,那麼有七成以上的概率,顯示法國一定會派兵。當然,馬克龍屆時一定會說:法國參戰完全是為了防止出現人道主義危機,更是為了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

在二戰後期,戴高樂將軍領導法國軍民,在諾曼底登陸後,迅速推翻維希偽政權,恢復法國全境的勝利與和平。經過審時度勢,戴高樂組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讓法國迎來新生。在戴高樂領導下,法國在歐洲及世界舞臺,刻意保持自己的獨特風格,努力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作為第三種勢力的代表,法國被拉入聯合國安理會,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獲得歷史上最高榮譽。

從此,法國一直保持'“特立獨行”的姿態,行走於江湖之間,在美蘇之間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在美與第三世界國家間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在美國與北約之間扮演最佳第三者的角色。始終保持“介入但沒有歸屬,淡出但又承擔責任”的處事風格。在世界各地發揮法國獨特的作用。

在中東,特別是前黎凡特地區,法國擁有前殖民者的自信,敢於介入地區內部事務。所以,在敘利亞內戰、黎巴嫩危機、巴勒斯坦問題上,都打有法國人的烙印,地區內都有法國軍人的身影,法國觸角在地區內很是活躍。

由於法國是伊核協議六個見證國之一,所以自認為對伊朗負有監管責任。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法國的態度很是微妙,一方面是隨英德俄等國家表態,堅決捍衛協議的合法性,強調要繼續遵守協議的執行。而另一方面,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是第一家遵守美國製裁禁令的歐洲公司,賠本賣掉在伊朗聯合開發油田的股份,並全部撤出伊朗市場,討美國人歡喜。

在美國與伊朗在政治外交領域不斷交鋒之際,法國以伊朗派駐法國的外交人員有間諜行為為理由,一度撤走駐伊朗大使,險些成為第二個退出伊核協議的國家。而同期在敘利亞,法國特種兵公開與俄敘聯軍叫板,配合美軍保護庫族武裝的領土,免受俄敘聯軍的侵蝕和佔領。更早時期,在白頭盔挑起的毒氣事件中,法國也積極配合美國,對敘利亞軍隊和軍事設施發動懲罰性空襲和導彈打擊。

由此,我們深深感受到法國為人處世的多面性和多變性。

在伊朗危機中,法國也曾多次威脅伊朗,不要幹出違背伊核協議的事情出來,否則將會遭受嚴厲打擊。

在與伊朗周邊國家關係上,德國在記者被殺事件發生後,立即中止與沙特簽署的一切軍事合同,並呼籲歐盟和北約暫停與沙特的來往與交流。但這一切均遭到法國人的反對,馬克龍要求法國有關部門,繼續執行與沙特有關的合同。

最近,伊朗危機出於緊要關頭,在默克爾強烈呼籲下,歐盟28國聯合宣佈,不參加美國發動的對伊戰爭。這對於困境中的伊朗而言,絕對算得上是“歐洲好聲音”。但我們在仔細辨別後,確實沒有聽到美妙的法語聲音。為什麼呢?

受“黃背心”運動的困擾,馬克龍疲於處理國內事務,無心他顧。所以,德國在歐洲內部的地位開始抬升,常常代表歐洲發聲。在維護歐洲安全和經濟利益方面,默克爾敢於出面和特朗普爭鋒,也善於和普京拉關係。所以在很多人心中,歐盟有事會優先找默克爾大媽,而常常忘記還有個馬克龍。

這讓自以為是世界大國總統的馬克龍難以接受。

此外,隨著英國被脫歐事務拖垮,已經無心再在歐洲內部做美國人的“一隻耳”和幫兇。所以馬克龍希望抓住這個機會,努力打扮成為美國在歐盟內部的知己,通過做美國與歐盟的橋樑,來抬高自己的身價,繼續做世界大國的美夢。但要想與美國交好,是需要投名狀的,從哪裡獲得呢?

所以,基於之前法國一系列特殊的行為表現,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美國實施對伊朗的軍事打擊,法國在很大概率上,會加入到美國領導的打擊隊列裡,藉以展示自己是不一樣的煙火,發出'自己獨立的聲音,並妄想在混亂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田老師課堂


美伊開戰是遲早的事,美國的社會生態、教化、價值觀、世界觀和社會氛圍以及他們考慮問題的初衷,都是以我為中心。所以現在在美國眼中,伊朗就是第二個薩達姆、卡扎菲必處之而後快。他們現在就是以世界最大的和平者自居且夾雜著一些自私的目的,到處惹是生非,看著誰不順眼就要恐嚇一番,確實不好惹就虛情假意和你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給你小鞋穿。用我們的話說:簡直就是個勿濫,徹頭徹尾的小人,賺不著便宜就放籟!



海爾雲谷


美伊之間是擴張與遏制之間的鬥爭,美國更多的是在戰略層面上進行遏制,至於熱戰短期內應該不會發生。就算髮生熱戰,也會有沙特、以色列打前站,還會有土耳其、法國、英國這歐洲國家主要參與,美國也不用出地面部隊。

因為中東這片算歐洲的片區,出現問題也應有歐洲警察先出面,世界警察美國不會急吼吼的赤膊上陣。具體可參照利比亞模式,主要是法國在打擊卡扎菲,癱瘓其空軍及防空力量,由國內反對派去具體消滅卡扎菲。短期內,伊朗內部看不到大規模的反對勢力,所以熱戰的可能性很小。當然真打的話,北約幾乎可以肯定會參加的。

伊朗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擴張政策,向外輸出暴力革命,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也門、伊拉克都扶植培養了一幫小弟。美國只會在戰略層面上予以遏制,具體為促使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和解,共同對付伊朗,這個目標基本上已經實現。同時打造中東版的北約,由沙特阿拉伯牽頭組織多國部隊,對抗伊朗的擴張,在也門與胡塞武裝作戰就是具體體現。

此外,特朗普政治外交經濟領域對伊朗極限施壓,不允許伊朗賣石油,也不允許其他國家買伊朗石油,目的就是降低甚至切段伊朗隊外援助的規模。沒有伊朗的援助,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胡塞武裝、敘利亞政府軍、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都鬧騰不起來。這個目標基本上已經實現,美國必然還會堅持。能通過遏制解決的問題,幹嗎通過戰爭呢?

蘇萊曼尼將軍

這次美國直接斬首蘇萊曼尼將軍,與前一陣圍攻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打死一名美國商人直接有關。這件事情,讓我們認識到,美國的邏輯是,口頭喊喊反美,美國該死之類的,不會有太大危險。如果直接攻擊美國目標,打死美國人,必然要受到報復的。報復的目標甚至不是被裹挾煽動的群眾和底層組織者,而是直接斬首幕後策劃的老大,都不出動地面部隊。

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結果也夠倒黴的,伊拉克畢竟是什葉派人為主體,與伊朗天然相近,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成果解放了被壓迫的什葉派人,反而最有利於伊朗滲透。在解決伊朗之前,應優先解決伊拉克什葉派武裝被伊朗滲透的事情。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在於伊拉克什葉派人要先認識到伊朗的邪惡,主動與伊朗劃清界限,驅逐甚至消滅親伊朗勢力。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美國與伊朗直接開戰的可能性仍很小。但換句話說來,伊拉克什葉派如果都起來反對伊朗了,其國內也差不多了,伊朗的神權統治也就基本上該瓦解了。當然,美國的另一個策略,極限施壓,以壓促變,這個策略也有可能先湊效,一切有待時間驗證。

什葉派之弧

所以,鬥爭仍然是長期的,但伊朗再跳也很難對美國有實質傷害,更難逃出美國的掌控範圍,所以大概率伊朗神權統治會結束,期限暫時預計十年內吧!

我先把話擱在這裡,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鄭說豫見


美伊不但不會開戰,而且海灣大戲很快就結束了。美伊對峙態勢是:美國希望伊朗動手,故而千般挑釁;哈梅內伊只是嘴硬,心裡慌得一匹,祭出絕招——中國太極拳的拖字訣,在保證不激努美國的前提下,用各種小動作勉力維護"伊美對抗"的表象態勢,使自己不至於被脫光內褲,好讓自己在危機過後還有臉皮做這個領導人。如:搞些不痛不癢的"反擊"表示反抗決心,煽動本國反美情緒、頻繁接觸討好"盟友",以圖擴大事態使美國投鼠忌器。

為了海灣能源分配的話語權和掌控權,美國絕對不會在原則上有任何退讓,為此不惜動武。伊朗邪教政府在實力上相差懸殊,國內民生本身又是一塌糊塗,民心浮動,避戰是當然的,雖然知道滿足老美的要求是必定的結局,但又不能不顧體面地妥協,一個"合情合理"的妥協方式就是哈梅內伊的底線。特朗普雖楞,但身邊高人多的是,總能瞭解老哈的苦衷,也知道里子比面子值錢些,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好處誰都懂,那就配合一下,你好我好大家好。那如何完成這個"戰略"目標呢?唯一的方法就是:雙方一起演戲!

主演:哈梅內衣、特朗普,配角:伊拉克、土耳其,還有若干跑龍套的及群眾演員——美國本土民眾。製片人:伊朗(出資人)。這是一場沒有彩排,只靠默契,卻必須成功的大戲。我是導演。

哈梅內衣騎虎難下,特朗普心知肚明,知道哈梅內伊正等他給個臺階,美軍主動撤離就是唯一的臺階,但美軍不可能接受"軍事失敗"鎩羽而歸的設定,那退兵理由就只能是因為"迫於國內反戰形勢的需要"和"國際輿論、盟友壓力"。於是兩件事很"湊巧"地冒出來了:伊拉克議會要求外國軍隊撤離伊拉克本土;土耳其禁止美軍飛機通過土耳其領空,接著被特朗普警告不得軍事幹涉敘利亞。同時美國約70個城市爆發反戰遊行,但這些遊行很"理智",秩序井然,警察非常悠閒,遊行完了地上垃圾都沒幾塊;另外美國的鐵桿們也適時口頭批評美國。這樣,美國"被迫退兵"就順理成章了。臺階就搭好了,特朗普向哈梅內伊示意:老兄,該你上場了。

到目前為止,老哈還在塗脂抹粉,尚未登場,但請大家放心,老哈的演技不會讓大家失望,劇透一下:特朗普的"陰謀"必定被"挫敗",伊朗人民最終將獲得"抵抗侵略"的勝利,老哈成為伊朗的"英雄",伊朗人民陷入慶祝勝利的歡樂海洋,然後繼續咽糠吃糟,美國佬雖得償所願,卻是"失敗者"。


旁敲側擊991


個人認為,美國要想大規模打擊伊朗不太可能。畢竟伊朗不是伊拉克 利比亞 阿富汗!伊朗的國內政治 和 社會環境相對來說穩定的多!再者伊朗有著較為全面的軍工體系和充足的兵源,且士氣高漲。廣闊的國土面積,很容易讓美軍陷入兵線太長的困境。所以,我認為美國最多打個空襲戰而不會大規模派遣地面部隊!



木橋379


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就成為了美國的最大眼中釘,而這麼多年來只要是美國看不順眼的國家都被遭到制裁,但美國一直都沒有對俄羅斯動武,其中所有人都很清楚就算美俄關係再僵硬這兩個國家也很難爆發戰爭。美伊戰爭一旦爆發,哪些國家會被捲入戰爭?參戰國讓人出乎意料

如今讓美國最頭疼的是伊朗,隨著美伊兩國的矛盾越來越大,所以總是給我們一種大戰就要爆發的感覺,那麼如果美國和伊朗戰爭一觸即發,會有多少國家被捲入進來呢?

首先能夠幫助伊朗的盟友中肯定不會有俄羅斯,雖說在美國對伊朗石油進行制裁時,俄羅斯表面上是站在伊朗這一邊的,但如果為了伊朗和美國開戰俄羅斯是不會這麼做的。能夠站出來幫助伊朗的是黎巴嫩的真主黨,胡塞武裝也是伊朗最好的幫手。

第一時間會站出來幫助美國的肯定是以色列,一直以來以色列和伊朗就是勢不兩立,所以說在美伊戰爭爆發以後以色列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的在背後煽風點火,而且對於以色列來說這也是對付伊朗的最佳時機,又怎麼會錯過呢?

而在那個時候北約會不會站出來幫助美國已經不重要了,畢竟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才是主力軍。要知道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總共拉攏了49個國家加入陣營,而在美伊戰爭中願意幫助美國的國家還是非常多的,但如果美國和俄羅斯的戰爭爆發,美國的那些盟友是否真的能站出來給與最大的幫助還是未知數。







農村小夥的生活日常


美伊不會開戰,北約更不會參戰,因為這是特朗普的戰爭。


1月3日幾聲巨響,火光一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人民動員組織”副指揮官穆漢迪斯被襲身亡。美國方面彈冠相慶,同時美軍進入戒備狀態;伊朗方面則是舉國悲痛,最高領袖誓言將“嚴厲報復”。這樣新年伊始,美伊關係似乎走到了摩擦起火的戰爭危險邊緣。

實則美伊不會開戰,因為美伊都沒有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意願


首先美國方面得自於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曠日持久消耗教訓,美國朝野已愈來愈清楚看到了大規模戰爭的得不償失,不戰而屈人之兵成了美國的新選擇。奧巴馬時代美國全球軍事戰略收縮,轉而進行所謂的“巧實力外交”;到了特朗普時代,出於“美國優先”的算計,他更不願意進行大規模戰爭,就連在海外駐軍他都想一撤了之,北約內部分攤經費的吵吵鬧鬧、對日韓駐軍費用的大幅度加碼、從敘利亞戰場撤軍的出出進進等,都是特朗普精緻利己主義的耳熟能詳往事。 具體到新時期的美伊爭鬥,特朗普政府採用了“極限施壓”這樣的新戰略。極限施壓就是從政治、經濟貿易、外交上的全面圍堵,軍事上的耀武揚威,諸如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政府機構和官員的制裁、讓伊朗石油出口歸零等極力壓服,波斯灣航母出動、駐中東美軍基地戰略性武器的配置,力圖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略成果。至於定點清除類似於剛剛用精確制導導彈炸死蘇萊曼尼這樣的手段,是美國對自己尖端軍事科技的自信,以及美國吃準伊朗內部戰略的把控。當然定點清除美國也是偶一用之,不致失控滑入戰爭泥潭。



其次伊朗方面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是以超強硬對超強硬,無論政治、經濟、外交伊朗從未低頭認輸。同時輔之以打造“伊斯蘭什葉派之弧”的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也門戰場四處開花,反正是要將美國勢力驅逐出中東世界之外。伊朗堅持原則下的強硬並不失靈活性,美國之外的歐洲英法德等國家就成為破圍而出的分化瓦解對象。

尤為重要的是,伊朗當下國家事務的頭等大事是發展經濟,是以經濟振興來解決迫在眉睫的民生問題!伊朗所有的超強硬對抗,無不是以“解除制裁”為最終目的;伊朗所有的超激烈宣示,無不是以以打促談為優先目標。打仗,特別是打大規模的仗,根本就不是伊朗最高層的意願。

北約更不會參戰,一場摩擦啟動不了北約同仇敵愾的戰爭巨輪

北約是幹什麼的?是面對共同敵人保護盟友利益不受侵犯的軍事集團。可到了新時期的2010年代,北約內部利益糾葛、價值不一導致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軍事組織越來越找不著北了。2019年12月初的北約紀念成立70週年會議,在吵吵鬧鬧的分歧中開始,在貌合神離的爭議中結束。

具體到美伊爭鬥,除了北約老大美國鐵了心跟伊朗鬥得你死我活,北約中的大國英法德從來沒有把伊朗視為一定要軍事打擊的共同敵人,相反他們一直都是維護伊核協議的主要推手,一直都是感化、拉攏伊朗投入歐洲懷抱的重要力量。北約中的另一個大國土耳其近年來與伊朗走得愈來愈近,特別是在敘利亞戰場土耳其、伊朗連同俄羅斯形成了利益均沾的“鐵三角”。在美國一擊襲殺伊朗“間諜之王”蘇萊曼尼後,這些北約的主要國家都沒有追隨美國步伐,而是眾口一詞要保持冷靜不要把事態惡化。

美伊恩恩怨怨數十年,還會以他們互相熟悉的方式爭鬥下去


從伊朗1979年革命後,美伊關係就跌入相愛相殺的冰窟中難以自拔。美國呢,從全面斷交到全面圍堵,由全面制裁到極限施壓,反正是要把伊朗置之死地而後快。伊朗呢,愈是艱險愈向前,這麼多年硬是一步一個腳印熬過來了。

接下來呢,美國對伊朗的定點清除必定會不停步,但請切記美國一般都是控制在伊朗本土之外的土地上。伊朗明知正面不敵,還是會借美國的小兄弟以色列、沙特練手,殺雞給猴看;或加大代理人戰爭力度,偏偏四處開花讓美國老大基業荒廢,敲山震虎。由此看來,還真是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啊。


美伊爭鬥還要進行多久呢?這個真不好說,因為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永遠變化。況且這個世界叢林法則依然盛行,說不定哪天又要冒出什麼么蛾子來……


今古達觀



冀東1952


美伊全面開戰的幾率是有的,但是不大,針鋒相對的報復會時時發生!因為整個戰爭的主導權在美國,美國並不希望與伊朗爆發全面戰爭,除非伊朗真的向他鎖定的35個目標發動大規模全面的打擊!當然,伊朗應該不會這麼做,因為弱國要生存,不會做魚死網破的事,有時候也不得不忍氣吞聲,承受屈辱。美國之所以要發動這樣的定點清除,是特朗普出於大選考量,轉移國內矛盾,彰顯他執政的國際話語權,但是他不敢發動全面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全面爆發就不是定點清除、導彈襲擊、飛機轟炸這麼簡單了,美國不希望再爆發一次類似伊拉克這樣的戰爭,曠日持久,投入巨大,而且並沒有把伊拉克變成自己的勢力!一點淺見


布衣——天下


首先伊朗跟美國雙方的實力相差太懸殊了,不是一個級別的,既然不是量級的那麼戰爭的主動權就會掌握在強大的一方手裡,弱小的伊朗只能處在被動的位置。

前段時間三方海上軍演,表明了一個態度,但是美國視而不見,仍然動手,就證明美國人不是紙老虎,根本就沒把這些外界因素當回事,凡是觸碰到美國的底線,美國絕不手軟。伊朗不但敢挑戰美國的美元霸權,關鍵還策動襲擊美國的大使館。


美國定點清除了蘇萊曼尼之後,伊朗揚言要報復,1月5日傳出的伊朗最新報復方式是不再遵守2015的核協議內容,主打核武牌,這是犯了美國的大忌,美國跟以色列都不會容忍伊朗在核問題上越走越遠。

但是目前伊朗確實拿不出更好的反制措施,如果繼續用恐怖襲擊的方式對美國發動攻擊,製造流血事件,必定會遭到美國的全面軍事打擊,伊朗政權興許真的就不復存在了。

實際上美國跟伊朗都不想將事態擴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特朗普在推特上也表示不希望跟伊朗全面開戰,伊朗更是懂得以卵擊石的道理。鑑於美國的調兵遣將,實際上是逼迫伊朗服軟,但是要給伊朗個臺階下。



國際上幾個大國也是在積極調解,試圖緩解目前大戰一觸即發的美伊關係,現在來看戰爭的皮球又被踢到伊朗一方,總之只要伊朗不再做出針對美國的流血襲擊,美國也不會將事態輕易擴大。

特朗普馬上就要面臨中期大選,如果爆發全面戰爭,對其爭取連任不知是福是禍,何況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已經改變,怎麼可能輕易陷入伊朗戰爭的新泥潭,不要低估美國領導人的智商。

北約不是鐵板一塊,作為美國堅定的支持者目前英國的核潛艇已經趕往中東地區,前段時間跟美國鬧得不愉快的德法還想進行調解,但是話說回來,如果美國確定動手,北約部分國家還是會遵從美國的意志,畢竟他們的利益是相同的。

伊朗陷入到目前的境地完全是自找的,開端就是策劃襲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這是什麼舉動誰都清楚,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不遵守叢林規則,只能付出代價,畢竟規則都是強大一方規定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做任何事要面對現實量力而行,面對強敵要學會能屈能伸,對紙老虎還可以跟他比劃比劃,跟真老虎真的沒必要撥它的虎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