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給國人上了一課,您覺得傳統文化,在今後的生活工作方面有什麼作用和價值?

聿劍培訓師


我們要有民族自豪感!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老祖宗留下的經驗和文化是世界各國都無法比的!


慈航傳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離不開這一標準。很長一段時間,中西醫粉論戰不休,多是就理論而理論,最終只有看是不是能把人的病治好,用實踐來證明理論的正確,而不是相反。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回答白巖松問題是說得好:中國人應該感到幸福,有中醫西醫兩套醫學保證,有什麼不好的呢?

這次在武漢抗疫前線,3000多名中醫醫生通過自己的實戰證明了,中醫照樣能治好新冠這樣的未知瘟疫。本人前幾年得了喉咽,上很多醫院醫治兩年未見好,但在草藥市場讓收草藥的郎中拿了五元錢的草藥,竟然奇蹟般的好了。所以後來對中醫越來越信,雖然仍不知道所以然,但其中一定有道理,我們只是沒有研究透罷了。

但讓人悲哀的是,今天在中國,中醫學已經日漸勢微,從業多年的中醫拿不到執照的多的是,只能靠西醫資格證開藥。

我們祖先醫書中所描述的經絡啊等等,肉眼看不見,但古人都有特定的語言解釋,不是玄妙的、講不清楚、而是我們看不見、看不懂而已。如果能用現代的語言進行解釋和解讀,那麼中醫對普通人而言,也就是變得比較通俗易懂了。比如針灸、推拿、呼吸訓練、運動、草藥等等,都需要很多人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和實踐解讀,這樣才能與時俱進,讓中醫成為我們當下時代的大眾醫學。


慢客阿銳


育魂,沒道德感、文化感的人,本事有多大,禍害就有多大,無德難成大器,如高福之流的疾控中心所謂的院士們!把毛主席那套全否定,現在報應了吧?科學家眼中只有名利,民族悲哀,共產黨悲哀,國家不幸,社會精神文明倒退!急功近利風氣養成,中央要負責任,尤其貓論者!


秋風8031636046042


人類總是在思考中不斷進步,在反思糾正自己的路線,使其能夠沿著正確的路線前行。通過這次疫情,國人們也因此上了一課。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說,這次事件之前讓我們反思出四個道理:

敬畏自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先賢對自然一直是有著敬畏之心的。孔子有言“畏天命”,《尚書》裡有“唯天地,萬物父母”的句子。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莊,更是對自然推崇備至。

大自然是人類耐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自然中的一切,山川河海、飛禽走獸、花草樹木都與人一樣,同屬於這個自然界之中。它們就像我們的兄弟姐妹,地澤萬物,大地則扮演的是母親的角色。

對於自然,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敬畏之心。敬畏不是害怕,只有敬畏自然,我們才行有所止。行有所止後,我們才可以在大自然中和平、持續地發展。

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與敬畏自然不同,順應自然更多的是強調順應自然的規矩發展,做到因勢利導。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的《寡人之於國也》這篇文章中就強調了人與自然的順應關係。就像農民根據二十四節氣種田耕地一樣,只有摸清大自然的規律,並順應這種規律。人類才能在規律的作用下更好地發展。相反,如果違背規律,必然會自食惡果。

防微杜漸

歐陽修的《伶官傳序》中有這樣一句話:“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是在告誡人們,要注意事情的細節、細微之處,才能更好的防範禍患。

這個道理對於這次疫情也同樣適用,如果疫情初期,有更多的人能夠早點發現它,相關者能夠儘早的重視它。那麼很有可能將病毒扼殺在搖籃中,不會像現在這樣大規模擴散,損失慘重。

仁愛積善

在疫情期間,有很多暖心助人的事情發生。大到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援助,小到中國民間個人為抗擊疫情所作的貢獻。這些都極大的幫助和鼓舞了中國抗擊肺炎。

出現這些好的現象,也與中國一直所提倡的和平、互助的思想有關,而這些思想落實到傳統文化中就是仁愛積善。

常言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能夠做到仁愛積善,必然會有更好的發展。因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社會和諧,世界太平,人才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若木語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華的部分,值得我們後輩人學習。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也從傳統文化中悟出了很多道理。但傳統文化中也有糟粕,我們在繼承和發展時要注意甄別,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若木小記


其實,我們這幾代人,更多的人,完全不知道傳統文化是什麼東西

很多人認為傳統文化是過時的,迷信的,邪乎的,沒有接觸,就全盤否定和詆譭。

我帶孩子讀《易經》,很多人完全不知道《易經》是什麼,就會大批特批。

我們生活在文化更替的時代。科學開始發展,物質文明開始發展,唯物主義者思想盛行的時代,而中國文化,研究的是物質文明背後的推動力,很多東西,科學尚未證實,所以,很多未被證實的,人們認為迷信而不可信。

我們人類在科學方面,只是探索了宇宙極有限的部分。佛學,道學裡的經典,不斷被科學家所印證。中國文化,在海外關注度,越來越高,我們國人,有什麼資格詆譭自己的文化,否定自己的文化。

我們骨子裡流淌的就是華夏文化的血液,就像這次方艙醫院一個患者,說自己是不認可中醫的,卻喝著中藥治癒了。人生路還長,不要把話說那麼武斷,武斷的否定自己的文化,可能就是堵上了一扇你自新的大門。

孩童六歲以前記憶力很好,理解力相對弱,是孩子語言啟蒙的大好時機,陪孩子誦經典,南懷瑾老人從1997就開始提倡,這幾十年,國學經典學習已經逐漸蔚然成風

中醫進九年義務制教育,易經進高中考試卷,這都是央視報道的,關注身心健康,在物質駕馭人心的時代,如何把空虛的心充實起來,中國文化正當時。

我錄製了部分孩童誦讀經典的視頻,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參考參考


陪菡寶讀古典


(全文閱讀需六分鐘)

這次疫情的確給國人上了一堂刻骨銘心、沒齒難忘的課,且這節課會永遠載入史冊,國人也會從這節課上學到一些歷來都未曾充分重視過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也將會影響到國人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邏輯思辨,倫理綱常,言談舉止,消費理財,健康養生,應急救援,物流貨運,安全防護,等等。

我覺得傳統文化在這次的疫情裡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醫中藥的巨大潛在價值和驚人的治療效果。據已有的相關研究資料表明中藥治療新冠病毒已經在多個省份取得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治療效果,老祖宗幾百年前甚至近兩千年以前的創立的藥方至今還在治療他的子孫們,這難道不是一個世界奇蹟嗎?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還有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可見中醫學裡的望聞問切、四氣五味、君臣佐使、升降沉浮、寒熱虛實、陰陽表裡

……並不是某些人眼裡、口裡的迷信糟粕、故弄玄虛、“慢郎中”,而是危急時刻能救人於膏肓的“大國利器”

二,傳統文化的一些思考。當瘟疫以超乎人類想象的速度襲來時,人們大部分都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思考病毒來源或者說病毒的種類,如何防控等問題,而很少從人文、哲學角度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瘟疫?為什麼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爆發了兩次類似於這樣可怕的瘟疫?兩千多年以前成書的《道德經》裡曾說:

道法自然。《莊子·達生》雲:“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還有《內經》裡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等等,無不表達出一種非常重要的觀點:人與世界萬物必須保持和諧,保持平衡!一旦這種和諧或者平衡被打破了,那麼受傷的豈止是動物,還有主宰萬物的人類。不該吃的不要開口,不該拿的切莫伸手……人有人的活動範圍,動物(野生)有動物的生存領地……

再者,古典詩詞國人腦袋裡多少還是要裝一點的,連鄰國友人此刻都在以我們的古詩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鄕”相贈時,我們好歹也要有拿得出的、對得上的詩詞回禮啊?萬萬不能辱沒了老祖宗啊!我們也曾經是萬國來朝的禮儀之邦啊!

三,積穀防饑,未雨綢繆!不管房價幾何,好歹瘟疫肆虐之時還能有個斗室蝸居啊,不至於如犬喪家啊?不管車貸房貸幾多,手裡多少還要留點人民幣以備不時之需啊,很多人近兩個月都沒有收入,沒有積蓄,西北風也喝不飽啊?

四,患難與共、同氣連枝。漢代無名氏有詩: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炎黃二脈,華夏一家,古人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武漢不是孤島,湖北亦非絕地,14億的同胞慷慨解囊捐錢,捐物,無不令人動容!西安的一對小姐弟捐了300元的壓歲錢,一個信封裡夾了幾十張1元、5元、10元面額的零鈔;一個低保戶的孤老太太,準備捐10000元而被民警攔了下來,看到這些無不讓我這個七尺男兒淚目……

五,發國難財者當誅;造謠、散謠、傳謠、布謠者當斬!國之不存,民將焉附?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都是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甚至是盜亦有道!國難當頭,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刁民伺機而動,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傳播虛假消息;一些奸商乘機斂財,一顆白菜賣63元,一個N95口罩賣120元,還有利用口罩買賣網上詐騙的,這樣見利忘義的無恥之徒人人得而誅之!有些人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背地裡幹盡見不得人的勾當,什麼錢都敢賺,什麼事都敢惹,什麼火都敢玩!此刻我很想問問那個一顆白菜賣63塊的老闆,一個口罩賣120的老闆,賺這樣的錢,你的良心能安嗎?你的父親母親若是知道了此事能睡得好覺嗎?

六,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如果以後再出現這種情況該如何面對呢?必須注意個人衛生,加緊疫苗的研製,嚴禁販賣、食用野生動物,建立完善高效的救援體系,不至於瘟疫或者災難來臨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今天已經是2020年2月28日了,疫情持續近兩個月了。何日才能驅散病毒,解民眾之倒懸,救蒼生於水火,歸萬世於太平?……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末了,就用毛主席的《送瘟神》裡的詩句作結吧: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為什麼回答了這個問題?

因為我是湖北人!

以上拙文,一家之言,不喜就噴!


楚襄蠻


這次疫情,我頗有感悟,這是小編的拙見,與大家分享

我覺敬畏自然應從敬重自己的文化、敬畏我們民族做起!

一個沒有敬畏之心的人,會肆無忌憚,經受不住誘惑的侵襲,把握不住做事做人的度,以至於完全迷失自己。

一個人心存敬畏的時候,他就會有整體意識,懂得感恩自然,把除自己之外的一切視為上賓,而不是利用與踐踏。

一個能夠自然相敬如賓的人,他肯定是一個和諧的分子,一個人在和諧著別人與外物的同時,最終也和諧了自己,圓滿了自己。

 如果我們承認民族與其所處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過程和價值,我們也應該承認,在當下和未來的自然環境保護中,他們的智慧和知識積澱同樣需要得到尊重。所以,僅僅停留在敬畏自然是不夠的,這樣可能做不到真正的敬畏。我們的敬畏應該落實到在自然環境中繁衍生息的文化上,並將其昇華為對其文化主人的敬畏。這是因為,正是他們、正是那些長期以來精心耕耘和呵護各自自然環境的各個民族,才是這些大自然及其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優秀品格,愛惜萬物是社會倫理道德的自然推演和延伸。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是一句口號,而應體現在人們日常行為中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對於傷害動物的誘拍擺拍,一方面需要以法律手段規約當事人行為,有關部門必須依法懲處傷害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人們也要提升對自然生態的保護意識,樹立對世間萬物和各種生靈的敬畏之心。 

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在人與自然關係上,西方經過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階段,中國傳統文化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其思想的主流,主要體現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上,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上,中國傳統文化有其優點和不足,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吸取西方思想的優點,以更好地應對發展中的問題。

人們常說要敬畏自然。然而當下,人類的文化已經覆蓋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每當我們談論一個地方的時候,那個地方通常已經打上了特定文化的烙印。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自然,都已經擁有自己的文化主人。

  在幾百年乃至數千年的文明進程中,我們生活在這些地方的各族兒女,以他們的智慧和勤勞,構建了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文化架構,為整個人類持續不斷的繁衍生息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任何外來者,都必須珍惜和敬重這些文化傳統及其價值。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很多自然界的悲劇,其前奏曲往往都是當地傳統文化遭到塗炭。這說明,敬重不同文化是保護自然生態的前提,也是其基本途徑。

  


山旮旯子


你說的對,這次疫情確實給國人上了生動的課,特別是在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光大上值得我們深思。

先秦諸子百家中的道家學派,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理論學說,明確告訴人們:宇宙間的自然萬物,都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則而存,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這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萬物和人之間是互相聯繫的一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是不可打破兩者之間緊密聯繫這種平衡關係的,這叫"天人合一”。

可惜,我們把老祖宗的話當成了耳旁風,本來我們應該和野生動物和睦相處,卻去亂獵亂殺亂吃,帶來的是野生動物身上病毒的報復。本來森林是保護自然的屏障,卻遭到無節制的亂砍亂伐,帶來的是沙塵暴的襲擊和旱澇災害;本來我們吃的糧食蔬菜水果是天地自然孕育而生,卻非到外空去改變它的基因,弄出些轉基因食品,它對地球人生存會產生什麼影響也是未知數,反正我認為凡違背了自然規律的結果是不會好的,是否能帶來比新冠更慘的報復,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這一切教訓驗證了一句古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遵循"天人合”,"道法自然”就不行。

我們天天在高喊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然而怎麼繼承和弘揚?自己做為一名齊文化研究者也深有體會,重視的是理論研究,開研討會,請幾個專家高談闊論一番,彙總個論文集就完事了。弘揚傳統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嘴上,結果在理論上,應該切實注重在實踐上,讓傳統文化從書齋走向社會,用理論指導實踐,真正做到古為今用。

道家莊子


本昌談歷史


本次疫情的發生,看似偶然,但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必然性。我們先不說傳統藝術文化,先談談中國的飲食文化。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中國地大物博。造就了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域的的飲食文化。可謂博大精深,享譽世界。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快速發展,一部分人短時間財富的積累和他本身的素質、或者說修養,出現不協調!有學者說過:“一個真正的貴族形成,最起碼得一個世紀教育修養。”真因為如此,有些短時間富起來的人,就不會生活了!就拿生活最基本的吃、穿、住、行方面而言,他們穿名牌,奇裝異服,大金鍊子等。不懂得衣服的得體、品味!住的地方以豪華奢侈為傲,不懂得采光、舒適。開豪車。再說吃的方面,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做飲食文化,什麼色香味,營養的均衡都無所謂,就抓住一個“奇”,一個“補”。吃野生動物,見啥吃啥,沒見過更想吃!啥補吃啥!這就是導致今年冠狀肺炎的爆發!這裡面存在著很大的必然性!

恩格斯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看看吧,不幸言中了!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任何超越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的發展都是飲鴆止渴,自然會讓我們付出慘痛代價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個命題太大了,不是我等隨便可以討論的。但至少,在今後我們必須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反應出一些糟粕,但畢竟瑕不掩瑜!正因為有了儒家文化在中華大地幾千年的傳承,才成就了中華千年的璀璨文明!誰都不能不承認,不能批判,也沒有資格批判!否定,更是一種犯罪!歷史要發展,文化要傳承,也要革新,平等,自由,公平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恆主題!

筆者粗淺觀點,歡迎各位朋友關注指正,謝謝!


半醉半醒半癲狂


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主導了幾千年的社會道德方向,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禮”、“義”、“仁”、“智”、“孝”、“忠”、“善”等觀念的傳播,更是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團結。可是,每一件事都是有利有弊的,觀念文化也是一樣的。“禮”字重尊卑;“義”字談恩怨;“孝”字更是把父母之命放在首位。幾千年流傳下來除了良好的道德觀之外,還有沉澱了幾千年的階級尊卑觀念,那是獨立人格也難以掙脫的束縛。

以儒、道、佛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實踐理性原則。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從中汲取豐富的修身之道、處世之道和管理智慧。儒家以“德本財末”的原則為出發點,主張做事先做人,做人以德為本,人要有敬畏,要敢於追求真理。道家以“道法自然”的原則為出發點,給出“無為才能夠有為”的人生智慧,它以不刻意、不勉強、不妄為為告誡,引導人們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佛家以“慈悲”的原則為出發點,強調善與惡、因與果之間的關係,只有積德行善,四大皆空,人才能脫離苦海,最終涅槃,追求人與靈魂的和諧。只要將“儒釋道”三家的人格思想精髓互補互融,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就能在人的成長中不斷修行,最終達到自我超越、自我實現、締造有意義的生活。

最後最關鍵的是在這個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壓力很大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在努力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不改變思想觀念,還抱著“靠”、“等”、“要”思想的人,還會與社會整體發展趨勢嚴重脫節,甚至被社會淘汰,在面對新時代和新的社會環境,自立自強才是我們立身之根本,也是我們獲取自由與財富的動力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