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測試】4分鐘內如何跑完1000米?

new2js


四分鐘跑完一千米其實也不是很難,只需每天訓練時在拉筋、負重以及擺臂等方面多努力即可。具體如下。

準備工作: 一、先慢跑微出汗就可以。

二.做壓腿、壓腰、轉體、抻肩等活動,將相關的關節、韌帶、肌肉都活動開。

三、做2、3個30米的加速跑。以上內容在比賽前20分鐘做完。

四、在跑步的過程需調整好步伐和呼吸,在前六百米跑的時候發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五的力,在後面四百米慢慢提速,按照以上步驟練一段時間,拿到三分三十秒不是問題!

當然對於耐力好、爆發力又好的人來說,三分鐘可能都不是問題。但其中也要包括步伐的大小和速度,這些都是影響成績的關鍵!



籃球紀念堂


對於已經上班的朋友而言,4分鐘跑完1000米著實有點困難,不要太相信自己,不是武警部隊以及涉及安全相關的部門(比如飛行安全員),隨便挑10個出來,能夠4分跑完1000米的人不會超過60%。

對於學生不管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只有你肯動,4分鐘跑完一千米根本沒啥問題,下面根據自己個人情況來說。

我大學的時候,每學期期末都有體測,其中1000米是必考項目,滿分是3分27秒,很遺憾的我記得我最快只能跑到3分31秒,除去體育生外,常規班級裡面能夠跑滿分的也只有一兩個人。

大部分平常跑步的朋友,堅持鍛鍊的同學成績基本都在4分左右,那些就跑前一週動動,沒有跑步天賦的其他時間天天打遊戲的同學基本4分開外,也有個別例外,那種極具跑步天賦,平常活潑亂跳但是不跑步的,跑前一週動動就是滿分成績。

1000米進4分鐘的平常跑步分兩種,一種就是愛好跑步,一種就是為了體測,在學校體測算分數的,一項有滿分,整體評價下來分數也不會低,另外體測成績要過80分才能評選獎學金,所以就存在只為了體測過關拿獎學金的同學。
第一種以我自己的情況說明,我每次跑步基本在10公里以上,大一大二的時候速度不快,萬米成績50分到1小時之間,知道要體測的那一個月,我每次跑步的最後一公里會根據自己的狀態增加速度,有時候是使勁跑,以那種在跑道上瞬間拉開一切跑友的狀態,當然這個前提是認清自己身體狀態,不瞭解很容易會導致猝死的意外事故,就這樣堅持一個月,體測跑1000米的時候,隨時保持在3分30左右,但是至今還是不明白當初為什麼不能跑到3分27秒,現在再去跑1000米,還是很自信的能夠跑滿分。

第二種,專門為了過體測拿獎學金的同學,說到這個大學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大學的時候一哥們成績很好,某學期專業成績排名前十五,申請勵志獎學金的時候這哥們申請表過了學院這一關,知道這一消息,哥們高興,都是男生,就約室友出去大吃大喝嗨了一頓,想到馬上到手的5000元勵志獎學金,提前請室友耍一番沒啥影響,誰知道後面到學校這一關,一看這體測不到80分:同學你這體測成績不符合標準啊,就這樣被駁回來,沒有震驚學院,但是這哥們老納悶了。

有此一事,後面每學期體測之前,一些成績很好平常不運動的同學基本都開始跑步。

他們跑步有個習慣,不跑多,就跑三五公里,體力不錯的上來就以比較快的速度跑,一直堅持三公里左右,慢一點的前面一兩公里速度慢一點,後面開始加一點速度,就這樣堅持一個月左右,體測前一週會和我這種喜歡跑步的人快速的跑一公里,儘管也是拼死拼活的樣子,但是當體測到了的那一刻,跑道上面跑進4分也不會覺得困難。

這個我想對於大學生而言,年紀輕輕,身體素質遠遠好於已經上班了的中年油膩大叔,長距離的堅持可能比不上,但是短時間一公里的快速練習,那時候的我們基本都能夠做到,也就這樣肯去動,肯堅持,一個月左右基本能夠把1000米跑進四分鐘。

另外,有人認為需要一雙好的跑鞋,現在回想大學那時候,除了經常跑步的人會配備專門的跑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運動偏休閒系列,而且體測的時候還有不少匡威布鞋,所以要把1000米跑進4分鐘,跑鞋並不是最重要的。

綜上,我們常人,只要身體健康,體脂正常,不胖,堅持練練跑1000米也能跑進4分鐘的!


真叫靜靜


1000米跑正確的跑步方法:

1、姿勢:中長跑的姿勢要保持於比較平衡,跑步的時候身體稍微向前傾,與地面的角度大概是80°到85°左右,女生的速度相對慢些,保持85°左右就可以了。跑步的過程中要注意抬頭收腹,雙手自然配合腳步運動,減少身體左右晃動,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費(跑步的時候左右晃動最好讓人在旁邊糾正)。

2、步頻和步長:一般情況下,一個1.75M的男子,其步長應該可以達到1.8M-2m,一個身高1.6M的女子步長可以達到1.5M-1.7M米(按身高比例來說,男的下限也就是1.7M,女的是1.5M,上限男的是2.2M,女的是1.9M))。大家在訓練的時候要注意計算100M的平均步長,換算一下,至少要達到步長的下限。

3、蹬擺送髖技術:蹬伸是由髖、膝、踝、趾的由上而下的發力,使各關節達到較充分的伸展,支持反作用力才能作用於髖部,使身體重心前移。在蹬伸的同時也是擺動腿摺疊前的開始。蹬擺配合協調,就會起到髖關節遷移的效果,做到蹬要有力,擺要迅速,既能提高步長,又能加快步頻,還能減小身體重心的上下起伏。1000M和800M中,蹬地腿伸直時應該和地面形成60°左右的夾角(夾角小小於50°,會加快速度和頻率,是衝刺跑的技術)。

4、著地緩衝的技術:落地要讓跟先落地,但注意腳面不能和地面形成大的夾角(少於10°)或者整個腳落地,在著地緩衝時,要儘量減小阻力,迅速過渡到前蹬動作。在著地後身體重心向下移動的同時要向前移動。以上是著地緩衝的兩大技術難點。一般大部分跑步者容易犯的毛病是著地前蹬阻力減少的不夠充分,緩衝時身體重心向下但沒有向前,甚至出現"坐著跑"的情況,身體重心留在後面,就給蹬身送髖加大了難度。

5、呼吸:學會從牙縫中吸氣,呼吸節奏與步伐配合。

掌握以上技巧加以練習!


詹迷湖人總冠軍


首先,計算一下四分鐘一千米,240秒,平均每秒4米。其實並不難。如果沒有跑步天賦或者平時不鍛鍊那麼就需要掌握技巧了。

1.跑步前找一雙合適的運動鞋

2.全程一定要勻速,可以慢但一定不要快

3.不要競速,我們追求的是四分鐘跑完,別人怎麼跑不要管,只要管好自己就行。

4.最後50米如果還有力氣,一定要衝刺,這樣可以提高總成績5到7秒

5.跑完後再累也不要坐下或躺下,一定要慢慢走一走。不然一會容易噁心或暈。

跑步時一定要平常心不要過分緊張。




體教半月壇


初中升高中,體育考試的一項就是1000米。滿分3分34秒。班裡絕大多數都是滿分。我們一群愛踢球的同學成績更好一些。3分10秒左右。每天在操場勻速跑3圈。慢慢把勻速提高。一個月輕鬆進4分鐘。


萬里獨行俠z


這個怎麼說呢,天賦好的,很輕鬆就能完成吧!天賦不好的,平時運動又少的,想要有什麼速成的辦法,我認為沒有。

平時多運動,保持良好的體型,達到4分鐘以內的成績也不難,體型沒問題,心肺功能一週左右就可以練出來,運動要當成自己的愛好,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當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當你習慣了運動,你就會發現你身體更健康了,生活品質更高了。

訓練方法,隔天跑3000米,用自己最強的能力去練,跑前注意熱身,然後注意要拉伸韌帶(拉伸有助於肌肉的快速恢復,也能預防傷病),持續堅持下去,一個月之後,你會發現,跑1000米會很輕鬆,持續練習,跑進4分鐘是很輕鬆的事情,體型要管理好,這是前提,體重超重的,先降體重再去訓練,科學訓練,只要你想做到,你就可以成功!加油!!!


騷氣沖天大歐文cool


先做好熱身準備,保持好充分體力,跑前幾天多慢跑,練習透氣,講究策略,後面時要加速度,提升上去。


廣漂小黃


還真不難,我上學時1000米最快能跑進3分20秒,對我來說,最痛苦的是前面400米。後面反而不那麼難受了,我的前400米速度決定了我的1000米成績,現在也能輕鬆跑進3分50秒,不過距離巔峰還是有差距的


中投不準


多聯繫 狠拉體能 還要講究分寸策略 基本勻速跑


時光機0925


這就是抬腿的事,沒有任何壓力,抬腿就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