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他是尚書也是詩人,他的詩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不怕沒有劇看,就怕好看的劇上頭,近期正在播出的《大明風華》,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感的,就是劇中的角色無論主角還是配角,演技全部在線而且都很走心。

《大明風華》中,他是尚書也是詩人,他的詩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而劇中出場的這位也是讓大家眼前一亮,曾經的一首《石灰吟》也是廣為流傳,他就是醉酒上線讓人震驚的于謙。

《大明風華》中,他是尚書也是詩人,他的詩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高中狀元御前卻放肆衝撞朱棣,其實看太子對他的態度就已經很明顯是惜才如命,陪著于謙在皇帝寢宮外侯了一夜。而朱棣也是故意讓太孫朱瞻基收服於謙,為的就是日後能為太孫效力,可見皇上也是用心良苦。

皇上朱棣對於謙的評價也是極高,他告誡太孫朱瞻基:無論如何一定不能殺他,說于謙是保命符,是退燒藥,能言敢言,務實求真,是國之瑰寶;不以邊關士兵生命為長城,要以天下人心向背為長城。這裡面有王道霸道,讓太孫好好領悟!

《大明風華》中,他是尚書也是詩人,他的詩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最新的劇情中,于謙為了偷酒喝,弄得是搞笑頻出,醉意熏熏中帶著些許可愛。朱棣聽到他到軍營偷酒也是覺得好笑,結果是于謙被吊起來作為懲罰。一個心中滿滿的都是天下之民,敢說真話敢於諫言的于謙,原來也可以如此滑稽可笑。

《大明風華》中,他是尚書也是詩人,他的詩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我們來說一說于謙的歷史:巡按江西協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亂,剷除奸黨,輔助朝綱,組織北京保衛戰和改革軍制。一生清廉最後卻含冤而死,到明英宗時才得以真相大白,沉冤得雪。這是歷史評價極高的人物,並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

劇中於謙隨著劇情發展,將才情、國情融合在一起的他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有看點。而演員蘇可也是將角色注入了靈魂,深受大家喜愛。

對於《大明風華》的人物形象塑造,導演張挺曾表示,劇中的人物形象,是具備歷史感的,“他們活在歷史中,也很清醒知道自己活在歷史中”。這些人在意身後的評價,要“對未來負責”。

在劇中,朱棣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卻一直被自己將來的名聲所困擾“心裡怕得要死啊,難道我一生的功績,洗不清我的罪名?”又如於謙,雖然在歷史上含冤遇害,卻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詩篇。

《大明風華》中,他是尚書也是詩人,他的詩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通過《大明風華》,觀眾可以從中看到其背後的精神內涵:從明代前中期盛世中看到修齊治平、治國安邦的政治理想;從鄭和下西洋中讀到中華民族合作共贏的外交思想;從封建朝代盛衰更替中獲得“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自上個月播出以來,《大明風華》熱度持續走高。其展現的明朝歷史畫卷,極大地激發了觀眾的民族自豪與文化認同,網友們紛紛留言:“明朝原來這麼厲害啊”“願中華民族早日實現偉大復興”“傳播文化而不是文化入侵,中國自古以來做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