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在的一些中學和高中,動不動就讓回家反省,耽不耽誤學習?大家怎麼看?

坡子3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班級裡50多個學生,一個老師在講課,本來想照顧到每個人都不是很現實的事,如果在有那麼一個兩個不聽課反而再影響別的同學!你想一想是不是在耽誤其他50個同學的時間?

老師會怎麼處理?肯定是在不影響大家的前提下處理這個同學,儘量不耽誤大家的時間

一般情況學校不會把孩子攆回去的,除非這個孩子做的真的過分了,或者屢教不改,相信每個老師初衷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有個好的前途

真要出現這個情況,說明你還有救,老師覺著你可能還有救,回家反省兩天再來學習

真的要是不管你了,才是最可怕的,把你扔到一個角落,不讓同學和你說話,老師不理你你想想會不會很可憐

記住,老師一般情況是為了你好!為了你的前途相信老師讓你回來這是為了你好

關注 大家一起討論



米兜文化


在這個問題上,初中和高中會有明顯不同,一線老師和旁觀者的態度也容易截然相反。

本著不懂就閉嘴的原則,作為高中老師,我只說一下高中的情況。

首先,“動不動就讓回家反省”中,“動不動”這個詞是帶有明顯主觀色彩的。

這個詞,最容易從家長口中說出來。先說一件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們學校的第二個校區剛剛投入使用,這個校區建在郊區,封閉式管理,當時是高二學生率先搬進去了。然後我有一平時不大走動的親戚,有一天突然給我打電話,說他女兒在新校區,被班主任針對了,就因為晚上在寢室用手機被發現,班主任就讓孩子回家反省一週。這位親戚希望我去找班主任說和一下,也算拉拉關係。

然後我就興沖沖大老遠跑去新校區去找這位班主任去了,再然後,我就被這個班主任懟了一頓。因為這個學生的情況,遠遠不是親戚在電話裡跟我說的那樣。

親戚告訴我他女兒成績很好,然後班主任讓我看了下幾次考試的成績,中等偏下;親戚告訴我他女兒很老實,就這一次突然拿起手機想給家裡打電話,結果還被發現,結果班主任告訴我,這孩子已經是兩週內第三次因為玩手機被發現了,還給我看了第二次被發現之後學生寫的保證書;家長說班主任在針對他孩子,動不動就讓叫家長,回家反省,班主任呢?說因為知道孩子家長在外地,前面幾次違紀都給壓下來了,沒有上報給學校,這次是真的氣壞了,當天班會剛剛強調過手機的問題,結果晚上她就被學校抓了個正著。

因為成績單和保證書的存在,我還是選擇相信班主任的話,至於家長,也許家長心裡,自家孩子永遠都是優秀、老實的,犯錯也永遠是第一次。

再說一說回家反省這種處罰,會不會耽誤學習。

老實說,一定會耽誤學習。因為高中學習本就緊張,每天都會有新的知識點出現,也許你一天不在學校,某一個知識板塊就跟不上了。所以,對於真正在意學習的學生來說,回家反省的威懾力是極強的,很少有學生敢碰這條紅線。

在我所經歷的高中,讓學生回家反省從來都是先禮後兵,而不是簡單粗暴。學校、班級開學之處就是強調紀律,那幾條違紀行為會要求學生回家反省,寫得清清楚楚,還要讓學生在學期的第一次安全班會上從頭到尾抄寫一遍。

這是“先禮”,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白作為學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如果違紀,會有什麼後果。然後在實際操作中,但凡不太嚴重的違紀行為,處理都是有彈性的,比如上述事件中學生第一次玩手機被發現,是班主任談心,第二次被發現,是寫保證書,第三次再犯,那就得“後兵”了,因為學生也十幾歲的人了,應該明白做事的後果,多次在同一件事上犯錯,那就說明你不在乎後果,既然你本人都不在乎,你還希望誰在乎呢?

而且,“回家反省”作為一種較為嚴厲的處罰措施,針對的是犯錯學生,威懾的是其他學生。在某一學生多次犯錯時,其他學生也都在看著,看班主任會怎麼對待這學生,看學校會如何處理,如果學校的處理是輕拿輕放,那麼不好意思,這就是在告訴大家,你們可勁兒的造吧,學校拿你們沒辦法。這個信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學校的紀律形同虛設,意味著班主任的管理可能進行不下去。

一個人回家反省,委屈的是他個人,但對班級風氣的維護有積極意義。如果你是犯錯學生家長,可能會很反感學校這種行為,但如果你是其他學生家長呢?比如說你是那個多次玩手機的同寢室的學生家長,這位孩子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寢室玩手機的風氣,你覺得學校該怎麼處理比較合適呢?

到了高中,學校管理會比較人性,但也可以很嚴厲。處在整個學校,整個班級的角度,對某一個體做出比較嚴重的處罰,無可非議!我們不提倡“不教而誅”,但更不能容忍屢教不改。你觸碰了學校的底線,學校當然也不會在乎你的底線。


金牌小書童


這種事高中真遇到了,遇到的兩個班主任都是這個樣子。真的很煩,起晚了睡晚了講話打球,一點事就讓叫家長,軟暴力,不讓你上課就在辦公室等著,家長來了就一直講,能講幾個小時,學生也得站那聽著,最後就得送點東西不然能讓你一上午上不了課。

高二時候分班就沒留家長聯繫方式,開學沒多久又來這一套,但是班主任沒聯繫方式我也不說,耗了一上午讓我回去上課了之後再沒找過。宿舍另一個家裡人都在外地也回去了,剩下的兩個家長來了送了禮很快就回去了。結果就是家長來了的兩個舍友最後出去租房子陪讀了。

有一次兩個人晚上睡覺說話被抓到,家裡人在外地的寫了檢討就沒事了,另一個就得家長來送禮。不過送了禮的坐在前排,我和另一個不送禮的坐最後,他才160幾坐最後一排。

所以現在我一聽到什麼靈魂工程師這種話就覺得可笑,這只是萬千工作中的一種普通工作崗位。也沒有那麼高的覺悟,做培訓班的時候也是如此,自己的學生每天都去解答一下問題,一週至少有一次額外專項練習,不懂的就講。不是自己的學生,只能做到你問我題目我告訴你怎麼做。


一隻大鴿子


我們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有那麼幾天說什麼也不想上學了還私自跟老師提出要退學,老師給我打電話讓我把孩子領回家去反省,在家裡待了十幾天後我送孩子去學校,老師也不讓進班,學習是肯定耽誤了怎麼辦,我只好加了老師的微信給了老師500塊錢孩子才進了班,這是真事,讓學生回家反省可能也是老師的一條生財之道吧,他們才不在乎學生的學習會不會耽誤呢


誰是我知心


據我的觀察,現在的一些中學和高中,動不動就讓學生回家反省,這種情況的確存在。在我身邊的學校也有這種現象。當然前幾年確實存在學生違反點紀律,動不動就讓學生回家反省一星期或兩星期要多一些。現在總的說,要少一些(畢竟是法制治理)。

我先講一個我身邊的親身例子。

我堂兄弟的孩子(侄子)五年前曾就讀某中學初二下學期時,班上有幾個特別調皮又不愛學習的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的情況特別嚴重。這個孩子不喜歡學習,上課不專心聽講,有時還打斷教師的講課,嚴重的時候因老師是老教師,甚至還偷偷地溜出教室雲操場打籃球。每週學校要求上交手機,結果他就是不交給班主任,有時上課不嚴格的老師,他就把手機拿出玩,晚上熄燈後仍然在寢室玩。班主任多次做工作,從左邊耳朵進,右邊耳朵出,根本不把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放在心裡。科任老師教育時,他還會與老師犟嘴,情緒激動時還要罵老師。於是在無招的情況下,班主任老師只得請家長來協助自己做好該學生的工作。經雙方同意回家勞“改造”一星期,家長覺得有所好轉又送到學校來。結果長期形成的不好習慣要想在短時間內改正,確實很難,來學校後又舊病復發。無奈之下,班主任又重拾舊法,請家長又把學生帶回家反省兩週。第二次,班主任就單獨與家長共同商量,讓他回家的這兩週,必須按制定的作息時間完成規定的一些任務。比如父母每天早上起床做飯,他也跟著起床打掃衛生,早餐後跟著父母上坡勞動,並且規定一定的勞動任務,下午也一樣。即父母幹什麼,他就跟著做什麼,讓他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感受勞動的艱辛。曾經,一天他父親幫助鄰村打混泥土,也跟著去打混泥土。下午勞動任務完成後,就完成老師發過來學習任務,完成後通過qq傳給老師檢查和批閱,不正確再學習再糾正,每天晚上回來寫當天的感受或反思。結果,兩週後再到學校,家長護送來,並寫下保證,再不違反紀律,儘可能好好地學習。慢慢通過班主任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學生漸漸好轉,結果順利畢業。而且最後還考取了縣裡的一 所普通高中。現在正就讀某大學。如果出現這種學生有的班主任,可能有的班主任通過與家長商量換環境的方式(這可能是很多班主任慣用的教化方式),轉學的方式轉到其它學校了。

當然,曾經兩年前有班主任這樣,準備讓學生回家反思。結果我就勸他不要這樣剝奪學生的學習權利。後來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學生很快就變好了。

學生家長將學生帶回家反省或者老師要求學生家長將孩子帶回家反省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思想狀況不適合繼續留在教室裡學習。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行為(不遵守紀律,不愛學習),打擾其他同學學習,已經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影響了其他孩子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人個認為嚴重的學生,在學校一天純粹不學習、逃課、打架、酗酒、談戀愛等。經老師一二再,再二三地教育,都沒有改變。完全可以讓家長將孩子帶回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讓孩子自己進行反省也是有必要的(當然也示其家庭環境、學生特質等而定。不能一概而論。)。習慣不好的學生即使在學校也沒有安心學習,與其不如讓他回家想清楚了來,可能會好一些。不然,學生會越陷越深。

首先是犯錯誤的學生自己錯在什麼地方,讓他承擔自己的責任。為自己責任買單。

其次犯錯誤的學生需要時間來反省並調整心態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

再次如果犯錯誤的學生不能及時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耽誤了自己的學習而且還會耽誤班級裡其他同學的學習。

最後犯錯誤的學生是沒有經過勞動艱辛的培養,沒有感知父母的不容易(特別是農村家長掙錢的不易)。他們都是衣來伸手,每週回去手伸要的就是生活費。除此其它一切不管。家長的愛太簡單,只要讀書學習成績得行,其它就不管。反之,慣壞了孩子。

綜上所述,老師或學校要求家長將孩子帶回家反省(一段時間最長一兩星期,千萬不能太長。)是對班級裡的其他學生享受和諧的學習環境的權力的一種保護。不僅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有益改正缺點。(一個鄉村教育人胡言)


王福明教育人6


看到此問題,腦海裡出現了前幾天同事焦頭爛額的神情,同事的閨女正上九年級,因為上課吃東西,被老師要求回家反省一週,九年級面臨中招考試,時間緊、任務重,有限的學習時間,一分鐘恨不得掰成兩半用,在家待一週什麼概念,一個學期不過十幾周的課程,同事怕耽誤孩子學習,當天就給送回學校,本以為會很順利,結果是偶遇好幾個送孩子回學校的家長,都是因為屢次犯錯誤沒有悔改之意被遣送回家反省的,幾個家長和孩子在學校門口幾個小時,就是不讓回學校,一定要反省一週才能回去,否則老師就要罷課,同事一氣之下將學校投訴到教育局,最後校長和當事老師受了處分,後來聽說那個老師辭職了。

這件事不得不令人深思,遇到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老師應該怎麼辦?

曾經一個當中學教師的同學吐槽說:學生犯錯誤,老師說不得管不得,稍微說句重話就被投訴,學生成績上不去,學校和家長也還是說老師的不是,找老師的麻煩,當老師太難了!說實話,聽到這我非常的同情教師這個行業,內外夾擊,還有一群上下蹦跳的熊孩子。曾經有老師說,現在的孩子之所以很難管是因為他們身後的熊家長,這麼說也不無道理,最近新聞上看到家長因為被老師告知孩子報名缺少材料需要補齊,就認為老師刁難,繼而掌摑老師,這又是誰的錯,即便是老師有錯,沒有跟家長說清楚,可是也不至於打老師巴掌,那麼多學生,其他學生都能夠帶齊資料,這說明並不是老師的問題,也不存在刁難,那問題又出在哪裡?

從以上兩件事情可以看出,現在的師生關係、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已經跟醫患關係的形勢一樣嚴峻。在現在的形勢下,學生犯錯誤,甚至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老師也不敢管,學校是批量教育學生的場所,老師也只能集中精力顧全大局,最穩妥的辦法就是讓回家反省,耽誤學習是肯定的,但是作為老師,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老師在學生、家長、學校等面前,也是弱勢群體,現在的老師就像是被捆綁住了雙手雙腳,如何做、怎麼做都束手束腳,這是整個教育系統的現狀,不是一人之力能夠改變的了的。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只看到了老師讓學生回家反省,卻沒有看到更深層次的問題,學生年紀小,在成長的過程中,確實會犯錯誤,犯錯誤也很正常,但是為什麼每次犯錯誤的都是那麼幾個學生,其他學生卻安然無恙,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是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上的缺位。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責任有義務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家庭教育是打基礎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而現實情況是很多家長認為只有老師才有責任教育孩子,孩子扔到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在學校裡,一個班的學生接收到的教育是一樣的,即便是每個孩子都有個性,但大多數孩子都知道事情有所為有所不為,來到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絕對自由而是有限制的自由,社會也是有行事規則的,家庭教育缺失就給學校教育增加了很多壓力,學校又是批量教育,各方面資源、老師精力都是有限的,只能利益最大化,最後孩子們進入社會,還有社會教育起作用。由此可以明白,各種教育之間既相互促進,又相互掣肘,任何一種教育的缺位都會對其他教育造成不利影響,這種影響是全方位的,不能由教師來買單。

不過,現在確實有些教師的師德經不起考驗,家長和學生對老師不信任也就不奇怪,這一點我不過多評判,各大媒體也經常對此類新聞進行報道,甚至頻頻登上熱搜,這也反映出我們的教師在某些方面做得很不到位,沒有很好的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應有師德。如果學校的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採取措施提升自己的教學素質和育人能力,不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老師應該承擔的職責,以後別說尊師重道不會有,恐怕發生大街上掌摑老師的事件會更多,到那時就真的是無限悲哀!

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清絡飲


這個問題來得很及時!根本就是頭條監控了我才發出來的問題!

就在這個星期二,2019年最後一天。早上我兒子在學校(住校生)睡過了上課遲到,當然我兒子成績不好以前也遲到過上課打瞌睡,總之就是大家說的學渣!

這天又遲到了,老師給電話我兒子讓他自己打電話給我老婆,說上課遲到了,乾脆叫接回來休息一天!當時我們剛剛下夜班,累得象條狗,直接跟他說你晚上幹什麼去了不睡覺早上起不來?這個事情你自己處理好!不要有事沒事打電話去學校!

之後我老婆發信息給老師也沒有回覆,怎麼處理當時不知道,直到下午放學回來後才知道,老師罰他10元錢充班費,當時身上沒錢,老師就限他兩分鐘之內借來,幸好班上學渣多關係還不錯,借了10元交了班費才上了一天課!

對於這件事情,雖然我不贊成罰班費這個處理方法,但是我也能理解老師的心情,在家裡苦口婆心的說過,有時也動手打過,這個時代老師打又不能打罵還不管用。說老師氣急敗壞,黔驢技窮也不過分!因為這也代表我的心情!我比老師還急,比老師更加影響自己的切身利益!我希望他學習好的心情要比老師急切,我對付他的手段更極端依然改變不了他,罰他10就可以?

先嘆口氣算了!


按住說話362


不敢打,不敢罵,不敢罰,又沒法說服教育,只能讓家長領回去反省了,說來是教育的悲哀。我70後,從一年級到高中就沒見過回家反省的學生,那時犯了錯,老師的尺子就讓我們戰戰兢兢,不過效果很好。在學校受了處罰是絕對不敢對家長說的,否則又是一頓鞋底子伺候,那時候的記憶是在家長眼裡老師是絕對受尊敬的,是從來沒有錯的。感謝打過我罵過我的所有老師,要不是你們的嚴厲,我這狂放不羈的學生哪能有這麼大的進步,超大的心臟,超強的抗挫折能力,當然能力也不錯,感謝曾經教過我的所有老師,雖然你們基本上都是初中畢業教初中,高中畢業教高中的民辦教師!


俊剛1


在這個問題上,初中和高中會有明顯不同,一線老師和旁觀者的態度也容易截然相反。本著不懂就閉嘴的原則,作為高中老師,我只說一下高中的情況。首先,“動不動就讓回家反省”中,“動不動”這個詞是帶有明顯主觀色彩的。這個詞,最容易從家長口中說出來。先說一件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們學校的第二個校區剛剛投入使用,這個校區建在郊區,封閉式管理,當時是高二學生率先搬進去了。然後我有一平時不大走動的親戚,有一天突然給我打電話,說他女兒在新校區,被班主任針對了,就因為晚上在寢室用手機被發現,班主任就讓孩子回家反省一週。這位親戚希望我去找班主任說和一下,也算拉拉關係。

然後我就興沖沖大老遠跑去新校區去找這位班主任去了,再然後,我就被這個班主任懟了一頓。因為這個學生的情況,遠遠不是親戚在電話裡跟我說的那樣。親戚告訴我他女兒成績很好,然後班主任讓我看了下幾次考試的成績,中等偏下;親戚告訴我他女兒很老實,就這一次突然拿起手機想給家裡打電話,結果還被發現,結果班主任告訴我,這孩子已經是兩週內第三次因為玩手機被發現了,還給我看了第二次被發現之後學生寫的保證書;家長說班主任在針對他孩子,動不動就讓叫家長,回家反省,班主任呢?說因為知道孩子家長在外地,前面幾次違紀都給壓下來了,沒有上報給學校,這次是真的氣壞了,當天班會剛剛強調過手機的問題,結果晚上她就被學校抓了個正著。因為成績單和保證書的存在,我還是選擇相信班主任的話,至於家長,也許家長心裡,自家孩子永遠都是優秀、老實的,犯錯也永遠是第一次。

再說一說回家反省這種處罰,會不會耽誤學習。老實說,一定會耽誤學習。因為高中學習本就緊張,每天都會有新的知識點出現,也許你一天不在學校,某一個知識板塊就跟不上了。所以,對於真正在意學習的學生來說,回家反省的威懾力是極強的,很少有學生敢碰這條紅線。在我所經歷的高中,讓學生回家反省從來都是先禮後兵,而不是簡單粗暴。學校、班級開學之處就是強調紀律,那幾條違紀行為會要求學生回家反省,寫得清清楚楚,還要讓學生在學期的第一次安全班會上從頭到尾抄寫一遍。

這是“先禮”,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白作為學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如果違紀,會有什麼後果。然後在實際操作中,但凡不太嚴重的違紀行為,處理都是有彈性的,比如上述事件中學生第一次玩手機被發現,是班主任談心,第二次被發現,是寫保證書,第三次再犯,那就得“後兵”了,因為學生也十幾歲的人了,應該明白做事的後果,多次在同一件事上犯錯,那就說明你不在乎後果,既然你本人都不在乎,你還希望誰在乎呢?而且,“回家反省”作為一種較為嚴厲的處罰措施,針對的是犯錯學生,威懾的是其他學生。在某一學生多次犯錯時,其他學生也都在看著,看班主任會怎麼對待這學生,看學校會如何處理,如果學校的處理是輕拿輕放,那麼不好意思,這就是在告訴大家,你們可勁兒的造吧,學校拿你們沒辦法。這個信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學校的紀律形同虛設,意味著班主任的管理可能進行不下去。一個人回家反省,委屈的是他個人,但對班級風氣的維護有積極意義。如果你是犯錯學生家長,可能會很反感學校這種行為,但如果你是其他學生家長呢?比如說你是那個多次玩手機的同寢室的學生家長,這位孩子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寢室玩手機的風氣,你覺得學校該怎麼處理比較合適呢?到了高中,學校管理會比較人性,但也可以很嚴厲。處在整個學校,整個班級的角度,對某一個體做出比較嚴重的處罰,無可非議!我們不提倡“不教而誅”,但更不能容忍屢教不改。你觸碰了學校的底線,學校當然也不會在乎你的底線。


齊齊教


疫情當前,2月9日下午領導又通知在家休假一週,閒來無事繼續回答問題攢優質回答,全程手打,有感而發,希望能夠解答題主的疑惑,話不多說直入正題。

我當年高三複讀期間就被老師安排回家反省一週,從結果來看,我覺得老師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

2007年第一次參加高考,考了446分,當年的二本分數線是433,報志願的時候只報了二本的學校,不出意外,我落榜了,後來去了一所封閉式管理的高中——東港三中。學校是老闆挑的,老爸說我是那種必須把刀架在脖子上才會學習的人,這所高中有個特點就是管理嚴格,每天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每週日會給四個小時購物假,這四個小時是屬於自己的,當別的同學都去購買生活用品去洗澡的時候,我則是去網吧消遣消遣。

我其實不算是網癮少年,甚至我都不玩遊戲,我去網吧就是去找那種很放鬆的feel的,看看電影,看看新聞,聽聽音樂啥的,很平常。坐在網吧的椅子上,就感覺可以把任何煩惱的事兒拋到腦後,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屏幕上,時間到了就回學校,也不留戀。我的成績呢,不上不下,按照全校排名來說呢,200-300名之間吧,能上箇中流二本院校,還不能挑專業。不溫不火的成績,自己也沒太大追求,一天天渾渾噩噩的,像殭屍一樣遊離在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之中。

時間來到下學期了,心裡越來越感覺到壓抑,釋放不出的那種壓抑,想努力複習,卻總是心煩意亂,上課也聽不進去。班裡有幾個調皮的同學,他們之前時不時晚上放學後跟著走讀的同學混出校門,通宵在網吧酣戰網遊。有一次我按奈不住了,跟著他們混出學校,在網吧通宵一夜。我說過我不是網癮少年,我對遊戲沒有任何興趣,我只想找個發洩的渠道,看會兒電影啥的,困了就在網吧的椅子上睡一覺,等到早晨上學的時候再跟著走讀的同學回學校。起初幾次也沒被宿管老師發現,於是膽子也越來越大,有時晚上沒混出去,就翻牆出去。

記得應該是四月初,那天晚上去網吧被宿管老師逮了個正著,偽裝的床鋪被發現了。第二天早晨剛回學校,寢室的同學就告訴我了,我起初還以為他嚇唬我呢,後來發現不對,別的宿舍的同學也跟我說這事兒。我一看,這下事兒大了,不知道學校該怎麼處理呢。膽戰心驚的上了兩節課,第三節課班主任把我叫出去了,一同被叫出去的還有其他幾個和我一樣的同學。老師也沒多說,讓家長來領回家一週反省,然後等學校通知後回來上課。得,這下整大發了,驚動家長了。捱到下午的時候,我也沒給家裡打電話,為啥,怕啊!後來老師也不耐煩了,直接讓我們自己回家了。出了校門,我給家裡打了個電話,接電話的是媽媽,我跟媽媽說了,媽媽估計也聽蒙了,電話裡沒有責備我,就是讓我趕緊回家,這時的我還心存僥倖,希望爸爸媽媽不要責備我。

路上不表,走到家門口的時候,爸爸在門口等著我,用著不屑的口氣問我,不是在學校上課嗎,怎麼回來了。我把原委告訴了爸爸,我能感受到他的憤怒,他沒有多說,告訴我媽媽在家裡呢,進去給媽媽跪下。這時我心裡特別難受,媽媽前一年腦出血,剛剛恢復差不多,不能太激動,我在這個時候惹了這個禍,萬一她再因為這事兒犯病,我都不敢想象後果會是怎樣。進屋以後,媽媽迎了出來,我走到媽媽面前撲通一聲跪下了,眼淚瞬間流了下來,嘴裡不停的說媽媽我錯了,媽媽我錯了。媽媽頓時也哭了,急忙扶我起來,安慰我道,知道錯就好知道錯就好,以後咱改。此處不表了,略有哽咽。

第二天,我的思路也清醒了過來,跟媽媽說我想接著複習,但是在家沒法靜下心來,正好有個同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我想去那複習,媽媽跟爸爸商量了一下,他們也知道我認識到了錯誤,不會在亂來了,於是同意了我去同學在學校附近租住的房子裡複習。返校前的剩餘時間我都是在這裡度過的,沒有去網吧,當然也沒有複習。我認真思考了一下我的處境,馬上面臨第二次高考了,再考不好就廢了,這次是破釜沉舟,必須考出最好的成績,我呢又不是那種認死理兒的人,距高考還有差不多兩個月時間,如何充分利用這兩個月時間是我在返校前應該考慮的事情。

我讓同學從學校把我所有的卷子都帶了出來,認真分析了一下我的成績水平,據此給自己定了一個分數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憑空喊出來的,是根據我的成績制定的我能達到的上限,不好高騖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能達到的。我把我的目標總分定在500分,然後分解到每一科,再分解到每一種題型,無論怎樣,必須達到這個分數目標。再然後我去裡一趟書店,買了一堆答案非常詳盡模擬試卷。這些事情做完,也到了返校的時間,老師也沒通知啊,我也不管了,到日子就回去,班主任看見我也沒說啥,估計這片兒是翻過去了。

剩餘的日子我就按照我的既定目標來做試題,模擬考試的那種狀態來訓練自己,在限定的時間來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然後再通過正確答案來驗證自己的解答,並將試題涉及的所有知識點全部標記在試卷上,反覆翻看,此處略表,想看詳細過程的同學請翻看我的其他回答。

結果不出所料,在三模的時候我考取了我的最好成績,排名全校130名,這讓我更有信心了。最後高考考取了548分,遠超我當時制定的分數目標。

寫在最後:說回家反省耽誤學習的其實都是家長,有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都是在學習,如果回家的話是不是就耽誤學習啦,抱怨學校不為孩子考慮。其實作為被攆回家反省的我來說,這都是家長的一廂情願,能作妖到被攆回家反省的同學其實在學校也不怎麼學習(譬如我),在學校也是荒廢時間,回家反省的話,只不過是換個地方荒廢時間。我是贊成讓孩子回家反省的,在學校的環境下,孩子對切身狀態的認知是有慣性的,換一個環境未必不是件好事,讓孩子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讓孩子體會一下犯錯後的懲罰,知道自己錯在哪兒,應該怎麼改正,不破不立,先破後立。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當孩子通過回家反省真正懂事了,那孩子就會自己主動開始學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