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諜影重重的上海,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身邊充斥著暗箭冷槍,數不盡的同志英勇就義,撕心裂肺卻唯有吞聲飲淚……隨著

《永不消逝的電波》改編舞臺劇的火爆,那些催人淚下的真實的情景又一次打動了我們的心。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舞劇版《永不消逝的電波》拿到豆瓣9.5的高分

央視綜藝《故事裡的中國》胡歌和劉濤也以舞臺劇形式再現了其中的經典片段:“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 三個V字,警示!警示!警示!是李白烈士生命的絕唱。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很多人依然記得,是表演藝術家

孫道臨老師當年精彩的表演成就了這一經典。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孫道臨(1921年-2007年),他就是《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導演,生前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華夏影業公司藝術總監。畢業於燕京大學哲學系。

自1948年步入影壇以來,孫道臨先生在近30部電影和電視劇中擔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在近10部影視劇中擔任導演,併為《王子復仇記》等20餘部外國影片配音。

半個多世紀前,一部《烏鴉與麻雀》令年僅27歲的孫道臨立足影壇。之後,從《渡江偵察記》之“李連長”、到《早春二月》之“蕭澗秋”,孫道臨的銀幕形象早已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識。這位才華與相貌兼備的“英俊小生”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熒幕男主。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作為電影藝術家,良好的修養使得孫道臨先生在早期的譯製片配音中游刃有餘。

因為精通外語、熱愛文學、嗓音渾厚、吐字清晰,他同時從事配音、翻譯、導演多項工作,還對美學有著頗深的研究,是一位幾乎全能的學者型藝術家

他改編過英國小說《呼嘯山莊》、美國劇本《死路》,翻譯了美國電影劇本《守望萊茵河》、捷克劇本《黎明前的戰鬥》。他配音的譯製片人物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茹科夫、《列寧在1918》中的捷爾任斯基。

尤其是《王子復仇記》中的哈姆雷特已成為譯製片的文化精品,那出神入化的聲音表演藝術,堪稱神殿級的“聲臨其境”,後來的很多配音演員都收到他深深的影響和啟發。

作為一名朗誦藝術家,孫道臨先生有著對“朗誦”非一般的熱愛與追求。

孫道臨先生年輕時羞於在公眾面前大聲朗誦,因為他認為再好的作品一說便俗。然而一次偶然的演出卻改變了他對朗誦的看法。

大約60多年前,他面對成千上萬名觀眾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時,觀眾激昂的情緒與他內心的波瀾形成強烈的共鳴。他深感“詩,不再只是環流於心底的孤獨的潛流。他還能飛向觀眾,引起交叉共鳴的迴響。他問道於千萬人的心靈,共同融入一個時代的感情巨流之中。比起演戲來,朗誦需要與觀眾更直接的交流和相互感應,因而具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和煽動力”。

孫道臨先生曾在《我和朗誦》中寫道:“將近四十年來,我曾不斷在各種場合進行朗誦。同時由於電臺、電視臺以及唱片公司的熱情邀約,也錄製了不少朗誦節目。但說來慚愧,她始終是我的一項“業餘”活動。在這方面,我進行的研究和思索太少了。當我接到一些熱情聽眾的來信,希望我能介紹一些朗誦的理論和經驗的時候,我竟感到思緒非常紛亂,不知說什麼才好。”

“我知道,在影視界,語言界,有不少同志在朗誦方面下了不少苦功,他們切切實實地總結經驗,深入鑽研,並寫出了有價值的論文。我敬佩他們這種精神!在朗誦這個藝術領域中,他們是真正的耕耘者,要是朗誦藝術得到發展,成為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豔的花,是非常需要這樣鍥而不捨地努力的。”

儘管孫道臨先生謙稱朗誦僅為“業餘”愛好,但事實上,他是業界公認的大家。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孫道臨先生晚年,致力最勤的一件事,就是在上海組建“孫道臨朗誦藝術團”,雖未果,但是其情可感。

黃宗江說:“孫道臨是一首詩。”

是的,孫道臨先生是一首優雅從容的詩;孫道臨先生是一首風華絕代的詩;孫道臨先生是一首能夠指引後人孜孜不倦的偉大的詩!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人間曾有孫道臨。”

1999年,孫道臨先生與《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結緣,並將充滿魅力與磁性的聲音留在“唐宋名篇”的舞臺上。

如今,斯人已逝,獨屬於他的那種詩的優雅和清脫已無法再見了,但孫道臨先生作為“唐宋劇組”的精神導師及藝術領路人,其對朗誦的熱愛與追求、對後人的激勵與啟蒙卻會永遠留存於我們心中。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但願人長久——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

2020年1月3日 榮歸京城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驅動文化傳媒出品

演出簡介:

《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以其濃烈的文化內涵傾倒無數觀者,自1999年首演至今,二十年長演不衰,已在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幾十座城市演出超過百場。
與以往音樂會“詩文加配樂”的形式有所不同,本臺演出的音樂是由十數位活躍在當今嚴肅音樂創作領域的作曲家,包括顧冠仁、葉小綱、莫凡、趙季平等人以詩詞文句和朗誦者的聲音為素材專門創作的音樂品,力爭做到詩與樂渾然一體,最終形成一種完整而新型的藝術形式。

表演藝術家喬榛、肖雄、瞿弦和、張凱麗、迪裡拜爾、袁晨野、康莊、蔡浙飛、呂中、宋春麗、張晶等人在指揮鄭小瑛帶領的交響樂團的伴奏下朗誦中國唐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詩詞文賦,這些作品多為大眾所熟知,風格各異、形式多樣,既有充滿憂患的《岳陽樓記》,又有歷史感極強的《長恨歌》;既有借景抒懷的《蜀道難》,又有傷時憫人的《琵琶行》;既有悽婉哀慼的《釵頭鳳》,也有曠放豁達的《將進酒》……此外百名天真學童為觀眾誦讀千百年來一直作為蒙學經典的律絕名句。

觀眾們將隨著美妙的聲音,與朗誦藝術家一同“邀明月至花前,引詩情到九重”,在一聲聲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中,開啟一次美的旅程。

演出節目單:

他是“電波”中的李俠,也是“唐宋名篇”的精神領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