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步槍跟三八大蓋哪個厲害?

逃禪仙吏GJF


老兵腹部貫穿傷確實為直線,前後傷疤差不多。可見三八大蓋近距離停止作用不足是可信的。戰後統計普通士兵很少對三百米外的人形目標射擊,而三八四百米彈道平直,不需修正,所以非常適合無射擊經驗的新兵使用。而中正式需要對百米外的目標修正彈道,對沒有經驗的新兵會使用困難。但老兵沒有這種抱怨,說明中正式偏移是穩定的。而兩百米正是常用的對射距離,中正並不吃虧。

當時士兵很喜歡中正式的,但是中正式的量很少,中央軍才有的裝備,其他地方軍隊根本沒有,量就在那裡,有的選嗎?當時中國軍隊的裝備的槍支很複雜,中正式只是其中之一,漢陽造、三八式以及其他進口的槍支佔了很大部分,中正式從定型到工廠開始規模生產沒幾年,少的可憐。中正式步槍,俗稱79步槍,是按照德國提供的1924式毛瑟步槍的圖紙和技術資料仿製,最早由河南鞏縣兵工廠量產,後來漢陽兵工廠也生產。口徑是7.92mm,較之三八步槍的6.5mm口徑,中正式的殺傷力要大得多,被擊中,即使不是要害部位,傷勢也比較重。

中正式的射程沒有三八式遠,有效射程只有600米,最遠不過800米,三八式有效射程460米,表尺射程可以到1000米。三八式子彈小射程遠,殺傷力不大,一旦被擊中,經常是貫穿傷,如果不是要害部位,並不危及生命。李仙洲當年在前沿,被擊穿肺部,一開始都沒發現,和士兵還聊著天呢,才突然因為血氣胸而 呼吸困難 ,一低頭才發現自己受傷了。後期製造的中正式粗製亂造的,有些槍的射程只有200至300米。

所謂貫穿傷基本上是近距離射擊造成的,彈道穩定的特點導致一份三八大概得優勢是日本士兵精確射擊的距離在500米開外射擊頭部。而中正步槍的精確射擊距離只有300米左右。這也是我軍傷亡大於日軍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我軍打日軍伏擊時經常也是一比一,甚至一比二的傷亡。如果加上火炮的優勢傷亡比例甚至五比一都算我軍勝仗了。當然這和士兵體系化訓練也有關係,但是日本老兵間的精確射擊距離比我們普遍多200米。並不是訓練造成的而是武器的原因。

中正步槍有效殺傷射程五百米,三八式步槍有效殺傷射程八百米!這就是真正的差距!再加上產量及子彈的配發都不能全員足量!一場戰鬥子彈還要小心計劃使用,否則就只能拼刺刀了!日本士兵單兵拼刺能力是全世界公認的強!這樣還有什麼可比性!?

關於中正式不如三八式的說法,主要是因為共的看法。兩型槍械子彈不能通用,共無法獲得中正式的彈藥補充,以及機槍的彈藥,共的彈藥純粹以繳獲為主。國共合作之後,共無法從國的手上獲得中正式的彈藥,所以中正式被共所拋棄。以至於後來,普遍的認為中正式不如三八式。而實際上中正式非常的遊戲,雖然在精度上不如三八式,但是神槍手依然喜歡中正式,因為中正式的殺傷力大。游擊隊常有的一句話,用三八大蓋打鬼子,鬼子回姥姥家養了三個月又回來了。

三八式射程遠,穿透力強,反而導致殺傷力遠不如中正式了。而且,實際作戰中,射程遠基本上是無用的,超過兩百米,打中就有點概率問題了,除非是經過訓練的精準射手。步槍手不是狙擊手,也沒有幾倍鏡,兩百米開外看人,已經很小了,根本不利於瞄準,而且大規模作戰,幾乎沒有太長的瞄準時間,指著差不多位置就能開槍了,普通射手要做到精準射擊,一般需要在兩百米以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劇中都會有放到五十米再打的情況,這就是為了做到精準射擊。所以,三八式的射程可以算是雞肋。三八式的程度,拼刺上有優勢,但是在射擊上,要弱於中正式的。

三八式步槍是當時性能比較優良的一把拴動步槍,射程遠,精度高,與中正式對比有較明顯的優勢,人家可以在500米以外打你,而你只能捱打。另外,由於三八式步槍的槍身較長,再加上刺刀都接近1.5米了,所以近身肉搏,拼刺時有明顯的優勢。還有一點就是,三八式步槍完全可以當作狙擊步槍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