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醫生崩潰大哭!同事隔著玻璃舉起一張紙,對不起

今天,一張照片看哭很多人

↓↓↓

27歲醫生崩潰大哭!同事隔著玻璃舉起一張紙,對不起


近日,在武漢同濟醫院,一名67歲的危重病人出現炎症風暴先兆,27歲的上海醫師魏禮群在對他進行氣管插管的時候,病人的病情急轉直下,最終病逝。


魏禮群瞬間痛哭崩潰,遲遲無法釋懷,同事們勸導也難以平抑悲傷和失敗感。他說:病人身後可是一個家庭啊!隔著玻璃,同事為他舉著紙希望大家理解,紙上寫著:


“對不起,他很難過

盡力了!!!”


據瞭解,魏禮群是上海華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是一名麻醉科醫師。

除了他之外,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還有5位來自上海的麻醉科醫務人員,他們分別是華山醫院的羅猛強、洪姝、曹書梅,和瑞金醫院的繆晟昊、譚永昶。


身為麻醉醫生

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插管


所謂插管,就是在呼吸困難的患者氣管內插入塑料導管,外接呼吸機,從而幫助患者呼吸。對一個成熟的麻醉醫生來說,完成插管動作通常只需要在十幾秒。


27歲醫生崩潰大哭!同事隔著玻璃舉起一張紙,對不起

從左到右依次為華山醫院麻醉護士洪姝,麻醉醫師曹書梅、羅猛強、魏禮群。他們是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插管衝鋒隊”的部分成員。


然而,在隔離病房內

等待插管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

而麻醉醫生需要將一根導管

從患者口腔插入聲門


因此,他們成了離病毒最近的人


27歲醫生崩潰大哭!同事隔著玻璃舉起一張紙,對不起


為了更好地幫助病患,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成立了一支20人的“插管衝鋒隊”。隊員兩人一組,每組12小時待命。之所以要兩兩分組,之所以被稱為“衝鋒隊”,是因為他們工作時身處險境,需要相互照應。


吸痰還是盲插?

20秒關乎生與死


幾天前,瑞金醫院的繆晟昊當班。繆晟昊是“90後”,不穿白大褂時,就像校園裡走出來的大學生。但他已在瑞金醫院工作了5年,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能憑一雙眼睛判斷導管是不是準確地插入了聲門。


當天,有一位老年患者需要插管。根據經驗,繆晟昊知道很多老人喉嚨裡有痰。插管前,護士會準備好用於吸痰的吸引器,這次也不例外。但當繆晟昊打開患者口腔的時候,他還是吃了一驚:一口濃痰嚴嚴實實地擋在聲門前,厚得就像是嚼了一整天的口香糖。


怎麼處理?吸痰還是盲插?他必須在幾秒內做出判斷。因為這時候患者已無呼吸,若不及時接通導管吸氧,生死就在須臾之間。


27歲醫生崩潰大哭!同事隔著玻璃舉起一張紙,對不起

一名插管後的患者依靠呼吸機呼吸。


用吸引器吸痰,耗時20秒,患者氧飽和度會不斷下降。這麼濃厚的痰液,極有可能吸不出。若浪費這20秒,為插管留下的騰挪餘地就很小。


盲插。停頓了一兩秒後,繆晟昊作出決定。他身上有與年齡不相稱的從容,“每當站到患者頭端,就感覺周遭立即安靜下來。”他後來說。


他此時戴著三層手套,感覺遠不如平時敏銳。導管一點一點滑向患者氣管深處。近了,近了,猛然間,他的右手獲得了導管滑過聲門的觸感—— 一種憑千百次操作獲得的、難以言傳的“落空感”。


導管立即接通呼吸機。繆晟昊看到導管內壁上有了細密的霧氣。成了!


27歲醫生崩潰大哭!同事隔著玻璃舉起一張紙,對不起

上海華山醫院麻醉醫生曹書梅(左)、麻醉護士洪姝(中)、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麻醉醫生王晶晶組成的插管衝鋒隊。


據瞭解,衝鋒隊成立至今

已成功插管超過50次

大多數時候都很順利

但還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

比如,這次病人病情急轉直下,最終病逝


不過,看到魏禮群如此自責

網友紛紛寬慰:

別難過了,保重自己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

他已經盡力了!


27歲醫生崩潰大哭!同事隔著玻璃舉起一張紙,對不起


人同此心,感同身受

醫者仁心,當感懷銘記


27歲醫生崩潰大哭!同事隔著玻璃舉起一張紙,對不起


來源/上觀新聞、澎湃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