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98”那年出生的她,如今成了“疫”線戰士


連線武漢 |“相約98”那年出生的她,如今成了“疫”線戰士

昨天還是需要被人照顧的孩子,今天已成為一線抗“疫”的戰士。南京馳援武漢醫護人員中,有不少95後年輕人,其中尤其以護士居多。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同樣能吃苦、能戰鬥。脫下防護服走出隔離病房,臉上被口罩、護目鏡勒出深深印痕,他們說,“這是成長的印記。” 王菲與那英演唱“相約98”那一年,汪思敏才剛剛出生。還有幾天就滿22週歲的她是浦口區中心醫院的一名護士。在這次抗擊疫情中,剛剛入職半年的她主動報名請戰,隨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一起來到武漢已經20多天。

連線武漢 |“相約98”那年出生的她,如今成了“疫”線戰士

汪思敏   汪思敏目前的工作是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醫院重症病區從事汙染區消毒。按照重症病區內的劃分,患者居住的病房是汙染區,外面醫生護士日常辦公區域為清潔區,中間有多道緩衝區作為間隔。醫生護士每天要穿著嚴密的防護服,穿過緩衝區,進去隔離病房工作,而隔離病房內產生的醫療廢棄物也需要通過緩衝區運出。每天的工作中,汪思敏要身穿嚴密防護服,既要為隔離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也要擦拭消毒病房和緩衝區內的各種設施,同時還要負責將黃色塑料袋打包好的醫療廢棄物送到病區外指定區域。病毒肉眼看不見,在汪思敏的工作區域內無處不在,擦拭消毒都要仔細防護,搬運醫療廢棄物時也要萬分小心。“動作要輕,儘量不碰到裡面,袋子一定要繫緊,系完之後用空氣消毒劑再噴灑一遍。”汪思敏告訴記者,最多的時候一天有十五六袋左右。“一開始心裡也會緊張,但穿上這身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難得的人生歷練。” 採訪1995年出生的南京市第一醫院男護士趙益槽時,他剛剛走出隔離病房,已經連續工作四小時的他脫下防護服,臉上是深深的印痕。

連線武漢 |“相約98”那年出生的她,如今成了“疫”線戰士

趙益槽   護理工作瑣碎,照顧患者的吃喝拉撒,需要專業更需要耐心。病區內有一位病情較重的病人,氣管插管以後痰液、分泌物較多,護士們要定時為患者吸痰,這個操作相對風險較大。“吸痰過程中病人會有刺激性嗆咳,痰液可能會噴到臉上,房間裡相對比較密閉,因此病毒濃度會大”,趙益槽說,為了做好防護,護理時會佩戴正壓通氣面罩,密封性特別好,但戴上去比較悶,很容易缺氧、頭疼、胸悶。前幾天,他戴著正壓通氣面罩護理患者,突然由於缺氧感到頭部疼痛,為了節省防護用品,他強忍著不適,靠著牆邊緩解疼痛。

連線武漢 |“相約98”那年出生的她,如今成了“疫”線戰士

趙益槽和同事   2016年畢業後就在南京市第一醫院ICU工作的趙益槽表示,自己平時就是照顧危重症的病人,可以很快適應在武漢的工作節奏,所以對他而言,“只是換了個工作環境。”作為一名馬拉松愛好者,趙益槽平時除了上班就是跑步,而今他已參加過20餘場馬拉松,他告訴記者,“我曾經兩次報名參加武漢馬拉松,但都未能中籤,沒想到以這種方式來到武漢,我一定要全力以赴,跑贏這場特殊的‘比賽’。” 記者瞭解到,在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南京二隊120名醫護中,90後有48人。浦口區中心醫院派出的34名醫護人員中,90後就佔到22個。“沒有人們印象中的那些‘標籤’,更多的是謹慎、細心、沉穩”,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南京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護士長蔡玲說,90、95後隊員們雖然年輕,但是不怕苦不怕累,工作中從來沒有退縮,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年輕一代的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