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高速發展,人類社會距離不用石油的日子還遠嗎?

一束星光


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事情,除非真正沒有石油可採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些所謂新能源就是一個偽命題,所謂新能源其實就是電力,如果是市電的話還說的過去,但若果是移動的產品,比如汽車它是移動的,短途或城市道路問題不大,如果超過五百公里以上的那困難不少,小汽車免強還可以承受得了,雖知道電池壽命也是有限的,還有製造電瓶是不環保的,至於充電問題也解決不了時間太長等等,石油產品就不同了,車子沒油開到油站加就是了,快則五分鐘,慢的也不過十分左右,普通市民倒沒有太大,那麼軍事上的又怎麼說呢?難不成要花幾個小時去等待充電嗎?你們大家有沒有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情況?飛機用電能大載荷飛上天嗎?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機械需要用到油,所以說想要全面棄用石化產品確實很遠很遠。


髙能1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科技再發展,經濟再進步也都是對現有的資源進行一個更加高的研發和利用,沒有資源就等於沒有了能源,如果按能量守恆定律來分析,我們社會中所有的活動體都在消耗能量,這些能量就離不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這個利用就離不開科技)

所以明確了關係:資源——科技——使用

想要不用石油就要找到能替代石油的能源,但石油的用途太廣泛了,想要完全替代考慮綜合因素很難(像現在的核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等,也沒有把主導的石油變為次要,可想而知),通過側面中東石油、美國石油等等對石油的管控,可想而知石油不會退出舞臺的。簡單舉幾個石油的用途例子你就能看到一些:

1.燃油

這個應該沒有懸念,而且消耗了大部分的石油。72%的石油用於製成各種燃油:汽車上的柴油、汽油,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油。

2.塑料

塑料無所不在,牙刷、盆、瓶子、iPad、聖誕老人……隨便就可以數出一大串,原來,我們生活在石油的包圍圈裡——幾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石油產品,如果沒有專門瞭解,我們很難把黑乎乎的石油與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塑料製品聯繫起來。

3.瀝青

也叫柏油,石油加工過程的一種產品,也有天然形成的瀝青。全球有鋪裝路面的公路總長為1700多萬公里,可以想象消耗了多少瀝青!

4.衣服

我們從衣服標籤看到的滌綸、腈綸、錦綸等面料,都是由石油生產的合成纖維。紡織所使用的纖維中,化學纖維的比重接近3/4,天然纖維佔比僅有1/4,而90%以上的化學纖維產品依賴於石油,所以想想看,你一生要“穿”掉多少石油?

5.合成橡膠

合成橡膠具有高彈性、耐高溫、低溫等性能,廣泛應用於工農業、國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鞋子、體育用具、輪胎、電線電纜等物品都能找到合成橡膠的身影,而石油就是製作合成橡膠的主要原料。

6. 製藥

製藥確實與石油密不可分。先不說間接耗材,如包裝使用的塑料,就連藥品本身也依賴石油。例如苯,許多藥都從苯衍生而來,而苯又是從石油裡製取,現代醫藥的進步也和石化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另外假肢、人造器官以及醫用 X 光片及其處理溶液等等也使用了石油製品。

7. 化妝品

石油也是製作化妝品的原料,含量較高的可達80%!石油精煉出來的油、石蠟、香精、染料等等都用來製作化妝品。瓶瓶罐罐包裝精美的化妝品,在變身之前竟然是黑乎乎的石油,有興趣的話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所使用的化妝品成分表,看看裡面到底含有哪些東西。

8.食品

食物也和石油扯得上關係?這是真的!石油是如何來到餐桌上的呢?石油用於製造化肥、殺蟲劑;很多食物的保鮮、染色、以及調味都有石油產品的參與,還有我們嚼的口香糖……怎麼樣,味道不錯吧?如果算上食品生產間接消耗的石油,那麼人一生要"吃"掉551千克石油。一瓶500毫升的純淨水經過發現水源、開採、淨化、裝瓶、運輸等環節,最後擺在你面前,一共需要消耗167毫升的石油。

9.潤滑油、潤滑脂

潤滑油、潤滑脂廣泛用於各種機器潤滑,如果沒有潤滑,幾乎所有的機械都不能正常運轉。潤滑油、潤滑脂(黃油)裡面的成分大部分是石油煉製的基礎油,許多潤滑油裡面90%的成分是石油。生活中較常見的潤滑油是汽車發動機用的發動機潤滑油,俗稱機油。

10.清潔用品

如果沒有了石油,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很髒。我們用的清潔用品很多都是石油製品,如洗滌劑、洗髮水、沐浴乳、肥皂等等,裡面都含有石油的衍生物。

石油用途很廣泛,科技會讓石油的用途更廣泛,謝謝!




睡睡的小麻雀


人類科技發展,離開石油的日子不是遠不遠,是不但不能離開,而且還應該繼續開發利用。

這裡只代表個人的觀點和視角談談有關石油方面的一些事:

一 石油作為能源

1 現在已知的能源,大體有以下幾種:

物理能源,化學能源,核物理能源,反物質能源。分開解釋:

物理能源: 反應前後只是物體的位置變化和其自身產生的形態變化,釋放的能量相對較小;跟以後的動能武器不同。

化學能源: 反應後生成了新的物質,但新的物質還是有反應前的有關物質元素構成;釋放能量較大。

核物理能源: 反應後形成了新的物質,這新的物質真是新物質,跟反應前的物質的元素性質完全不同;釋放能量巨大。

反物質能源,反應後什麼都不生成,真的化為“烏有”,釋放能量特別狂大。(E=1/2mv²,v是光速)

2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能源利用中的逐步升級的歷史;從這些歷史的表現推斷,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整個進程,到目前才只是處於少年階段。

人類社會從有文字記載的的歷史,才只有幾千年;其能源的利用僅僅是物理能源來支撐,這段時期的工業很少,狩獵業農牧業發展是主體。

3 石油煤炭的開發利用

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化生產代替手工操作,蒸汽機的發明使用,為煤炭作為化學能源的使用提供了前景;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了電氣化生產,石油煤炭作為基礎動力能源開始全面為人類服務;第三次工業革命,自動化技術的到來,也是石油煤炭等化學能源作為基礎,廣泛的大規模的應用在農業工業國防等領域,極大的刺激了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

石油燃料汽車

二 石油作為工業原料

石油在其冶煉加工過程中,作為動力能源已被廣泛使用;在其副產品和衍生物的開發利用還正在進行中,在人們的衣食住行,醫療健康,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建設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在一些科技尖端方面人們也正在開發利用。

在目前來看,人類社會真的要離開石油煤炭,其可利用的其他資源肯定是捉襟見肘。所以,石油煤炭在很長的時期內不會被人們拋棄使用,相反,人們在工業原料取用上,還會依賴於石油和煤炭,以及他們的衍生產品。

化學纖維工廠

三 石油煤炭利用中的題外話

人們總在擔心,千百萬年生物地殼變化形成的石油,人類在不到200年的時間內將要消耗殆盡。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無機鹽轉化為有機物也是大自然的物質變化能力的有效範圍;大自然的這種變化能力可能會超出人們的想象很多也很廣。

對地球表面物資的有限消耗,還有可能對人類的自我保護有著一些天然的聯繫,也就是說,大自然中的物質能源,本來就是供其他物質動物或人類來有限消耗用的;若永遠不用,也會嚴重影響自身的進步,還有可能演變成人類的災難。

森林大火

舉幾個極端事例以供參考:

1 森林大火

當今全世界有腦子的人都普遍認為,廣泛綠化是保護自然,保護自己的最有利手段,所以禁止砍伐樹木以保護生態環境。

美國,巴西,澳大利亞,中國的森林大火提醒我們,森林樹木的密植合理,或人為間作也很重要,砍去多餘樹株,合理面積的消防距離是很有必要的。當然了,亂砍亂伐是絕對不容許。

2 石油煤炭

《西遊記》中的火焰山,估計跟煤炭自燃很有聯繫,裸露在地表的煤炭,經久不得開發使用,會有自燃形成,他們一旦自燃對環境的破壞程度跟我們用煤炭發電當量等同,我們為何就不能用來火力發電呢。

石油的利用,也跟煤炭作用類似。我們人類不開發利用,那麼自然就會用來銷燬,這過程也等同於人類的利用當量。

都說是歷史上的幾次大滅絕,是行星撞擊的結果;其實還有一種力量也能造成這種結果,那就是: 全球性的大火肆虐。而造成這種肆虐的原因就是石油氣--甲烷。

下水道,沼澤地,盛產石油地方的地表滲逸等都可以出現很多數量的甲烷氣體,獨聯體有個國家常年的氣體燃燒,也說明了這種氣體的數量量級;中國南海的可燃冰也是甲烷的水合物結晶體。若有地殼變動,也有可能亂翻到地面上來。

而這些氣體若不人為的消耗利用,經過長久的地質年代,就會在空氣中大面積燃燒,產生的過低氣壓就會將海水捲上來,估計也會造成地球的生物大滅絕。

綜述,人類應該按照自然規律對應自己的發展活動,一切太極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充分的尊重自然,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持續發展進步。


韓氏粗口


人類未來一定可以研發出替代石油的能源,但短期內不太可能。

石油是保障生產的血液,一直都是每個國家的命脈。但因為國際上幾大石油產區聯手後再控制著這條命脈,所以一些國家都在研究怎樣以風電、水電、核電、特別是太陽能電代替石油,儘量擺脫對石油國的依賴。但這需要一個很艱難的過程。

石油為什麼很難擺脫依賴?

作為燃料類。即便是新能源家用車能夠普及,在載重方面,在工程機械車方面,在很多方面都離不開石油。

石油在化工用途上也很難替代,因為原油裂解後會變成很多基礎原料,比如說乙烯,甲苯之類,這些基礎原料再進行合成,變成一系列產品,比如說人造革、纖維、化學化肥、塑膠產品、人造橡膠,塗料,粘合劑等等,等於說我們的衣食住行全離不開石油。

隨著科技技術加快突破,研發出更為實用、不用依賴石油、並能降低成本擴大使用面的新能源技術應該也會加快。

一次石油的價格波動就足以引發經濟危機,所以整個世界都在加快研發清潔能源的腳步。

值得警惕的是,一旦我國沒有自主掌握新技術,那麼與石油一樣,還是會被國外控制的。

加快對科技人員的保護,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心智成長營


《展望》預測,由於世界人口的增長、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全球20億人脫離貧困等原因,到2035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將增加30%。但同1995~2015這20年相比,未來20年的能源消費增速將降低(從2.2%降低至1.3%)。

世界能源消費總量增加,必然利好能源行業。那哪種能源會是第一大能源,哪種能源發展又最快呢?

《展望》預測,到2035年,石油仍舊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天然氣將超越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化石能源仍然佔世界能源總供給量的75%以上(2015年為85%)。到2035年,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分別為29%、25%和24%。

石油的消費量還會增加,但其增速會逐步放緩(預計年均0.7%);天然氣年均消費增速為1.6%,是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消費增速最快的能源(年均7.1%),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將從2015年的3%上升到2035年的10%;水電和核能增速則相對比較緩慢,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相對穩定,到2035年分別為7%、5%。從各類能源佔比的變化看,低碳化將是能源轉型的一大特徵。

《展望》指出,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之所以轉變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二是能源密集型行業的轉移,而且這兩點在中國尤為明顯。未來能源消費的主力仍舊是工業、建築和交通三大領域,但這三個領域能源消費的增速都會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展望》預測,世界經濟的電氣化程度將繼續加深。在展望期內,全球2/3的新增能源消費都將用於發電。正是由於電力消費的增長,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被拉動,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都將用於發電。

此外,《展望》還指出,碳排放量在展望期內將增加約13%,遠遠超過國際能源署450情景的預測。但碳排放量年均增速預計為0.6%,遠低於過去20年平均水平(2.1%)。

石油究竟是不是夕陽產業?

對於石油是不是夕陽產業的問題,有兩點需要關注:第一,社會對石油是否還有大量需求;第二,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是否面臨枯竭。關於這兩個問題,接下來看看《展望》是如何預測的。

石油需求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

《展望》預測,全球液體燃料需求(石油、生物燃料及其他液體燃料)增加全部來自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等),而經合組織(OECD)國家對石油的需求將下降800萬桶/日。液體燃料需求到2035年將達到1.1億桶/日(相比2015年增加約14%)。

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簡稱經合組織,由35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成員國大部分為發達國家。

交通部門消耗著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佔石油總需求增長的2/3左右。但《展望》預測,到21世紀30年代初,石油的非燃料用途將成為石油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出行革命具有不確定性(自動駕駛汽車、共享汽車及拼車的發展情況不確定),其發展的快慢對石油需求有影響。

總體而言,未來20年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石油的需求還會增長,但需求增速相比過去有所減緩。

不缺石油的時代來臨

當今石油業還有一個重大特徵,就是石油的供應量充足。《展望》指出,目前已知的技術可採石油資源量遠高於2015~2050年甚至之後的累計消費量。目前,石油的技術可採儲量約為2.6萬億桶,其中有65%位於中東、獨聯體國家和北美洲。

《展望》預測,未來新增的石油供給量,主要來自低成本生產者。到2035年,70%的新增石油供應量將來自於OPEC。未來全球的三大石油產區將是中東OPEC國家、美國和俄羅斯。中東OPEC國家、俄羅斯和美國三大石油產區,在全球液體燃料供應中的份額將從2015年的56%增加到2035年的63%。

由於供應量充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說石油是一種稀缺品。這也是為何有人推測當前石油價格將長期在低位徘徊的一大原因。從《展望》預測看,新增石油供應量主要來自低成本生產者,生產成本過高的非OPEC國的石油產量會出現下降。

從石油供給量的角度看,目前全球還有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至少在未來30年內,石油都不太可能成為夕陽產業。

警惕煉化產能過剩

此外,《展望》還指出,2015~2020年間開工或計劃(建設)的新增煉油產能已達到800萬桶/日,足以滿足未來20年內預計增加的煉油需求量。中國、印度、中東等非經合組織國家地區,傾向於在本國建立新煉油產能,這可能導致大量煉廠閒置產能,造成歐亞經合組織國和北美部分地區的煉廠關閉。

天然氣的春天是否已來臨

天然氣行業發展近年來被廣泛看好。從《展望》的預測來看,推動天然氣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世界能源電氣化、低碳化的發展趨勢以及液化天然氣(LNG)的發展。尤其是液化天然氣,將增強全球天然氣的可獲得性。

《展望》預測天然氣消費增速將高於石油和煤炭。到2035年,頁岩氣將佔全球天然氣供給量的1/4(主要受到美國驅動)。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頁岩氣生產國。而常規天然氣產量增加的三大中心是中東、俄羅斯、澳大利亞。

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是工業(45%)和電力(36%)。從地域上看,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中心是中國、中東和美國。

液化天然氣,將對天然氣的貿易產生重要影響。《展望》預測,到2035年,全球約50%天然氣貿易量將通過液化天然氣進行(目前為32%)。由於液化天然氣船可改道至世界各地以影響區域供需的波動,因此全球天然氣市場一體化程度將日益提高。

全球液化天然氣的供給在展望期內強勁增長,其增長的推動力主要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亞洲是液化天然氣需求最大的地區,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對其需求有所增加。

煤炭、核能及水電展望

受中國經濟轉向更可持續增長模式及政策促使能源消費向清潔低碳燃料轉化的影響,煤炭的需求增速將急劇下降,並且消費量在2025年達到峰值。《展望》指出,煤炭在電力部門當中的份額將被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擠出,經合組織煤炭的消費量將下降40%以上。

核電和水電的發電量預計在展望期內穩步增長,年均增速分別為2.3%和1.8%。全球新增核發電量的3/4將來自中國,中國的水力發電量增長相比過去十年將大幅放緩。

可再生能源是石油、煤炭的噩夢?

關於可再生能源是否會取代化石燃料,電動車是否會威脅石油業,近年來爭議不斷。《展望》預測可再生能源將是消費增速最快的能源,那可再生能源是否會對化石能源構成巨大威脅呢?

《展望》預測,在發電領域,可再生能源預計將是增長最快的能源(年均7.6%),在全球發電中的份額會從2015年的7%升至2035年的20%左右。中國將是未來20年可再生能源最大增長國,其增量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增速快,但《展望》預測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卻遠低於石油和天然氣,甚至遠低於消費量在2025年觸頂的煤炭。按照基本情景的預測數據看,可再生能源難以對化石能源形成壓倒性衝擊。

同可再生能源直接競爭的,主要是煤炭和天然氣同其在發電領域的競爭(在美國主要同天然氣競爭,在中國主要同煤炭競爭)。

《展望》基本情景預測,全球汽車的數量將增加一倍,從2015年的9億輛升至2035年的18億輛。其中電動車從2015年的120萬輛升至2035年的1億輛左右(僅佔全球汽車總量的6%),但電動車之中有1/4是電油混合型的汽車。電動車雖然減緩了石油需求增長,但影響並不大。

實際上對石油需求影響更大的,是汽車效率的提高。《展望》指出,每增加1億輛電動汽車,石油需求減少120萬桶/日,而這只是汽車效率提高對石油需求量影響的10%左右。

總體來講,在展望期間,由於新興經濟體的中產階級對汽車通行需求的增加,將讓汽車對液體燃料的需求增加400萬桶/日(同2015年相比增加約20%)。

在短期內,化石能源仍舊是世界能源的供給主力,消費總量仍舊會增加。雖然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快,但在化石能源仍佔消費主力的情況下,難以得出化石能源會走向衰落的結論。

中國為世界能源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中國能源需求變化

在過去二十年,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成為了世界能源增長的主要來源地區。但中國目前正在轉向更加可持續的增長路徑,對世界能源結構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展望》預測,在展望期內,中國能源需求年均增長會降至1.9%,僅為過去二十年年均增速(6.3%)的1/3。

《展望》預測,到2035年,中國的能源消費量將增加47%,屆時其能源消費總量將佔世界總量的26%。而且中國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當中的佔比將超過石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長將大於天然氣。

煤炭仍將是中國的第一大能源,但在能源需求中的佔比將下降到42%。煤炭減少的量,將由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水電取代;

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預計將穩定在20%左右,但石油消費量將增加61%,對外依存度從2015年的61%上升到2035年的79%;

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大幅增加至11%,消費量增加186%,對外依存度從2015年的30%上升至2035年的40%。

《展望》預測,到2035年,中國的能源產量將增加38%,總能源產量將佔全球的20%。天然氣和煤炭的產量會增加。

《展望》預測,中國能源轉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能源強度加速下降。中國經濟活動正在從能源密集型工業轉向更加節能的消費和服務活動,加之政策的驅動,能源強度持續顯著下降(年均下降3%),降速快於世界平均水平(2%)。到2035年,中國能源強度將接近美國。

中國能源結構的變化,總體上將呈現出低碳、低能源強度、消費增速放緩的發展趨勢,但消費量仍位居世界前列。

注:能源強度,指單位GDP所需要的能耗。

石油消費峰值意味著什麼?

在過去50年時間,出於對石油資源枯竭的擔憂,石油供應峰值論盛行。隨著北美頁岩油、巴西深水石油、加拿大油砂以及北極石油資源勘探開發的發展,這樣一種擔憂正在退熱。《展望》也指出,目前已探明的可採石油儲量,足夠用到2050年。

但大量石油資源的發現,又引發了石油業對石油供應過剩,原油價格長期不景氣的擔憂,石油消費峰值論又開始盛行起來。

《展望》預測,在最基本的情景假設下,世界石油需求可能在21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下降,也就是大約30年之後。但石油需求峰值的來臨也有可能更早或者更晚,這主要取決於經濟增長、能源利用效率和氣候政策的具體情況。

但《展望》提到,石油需求峰值只標誌著第一個下降點,在未來幾十年,石油可能仍然是全球能源消費的重要來源


小魚人430


雖然從很多年前開始,媒體就開始鼓吹化石能源會影響全球氣候,對人類造成毀滅性打擊。而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人們似乎也看到了新時代的曙光。但是根據彭博報道,業內人士預計,人類要真正告別“石油時代”,也許還需要數十年時間。

非盈利組織燃料協會執行理事艾希伯格(John Eichberger)表示:“我認為石油還將有40-50年的生命力。變革已經在路上,但是真正到來仍需時間。”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石油需求將持續增長至2040年,在這之中,印度等新興市場的發展,以及卡車、石化、航空和航運等行業的推動功不可沒。不過,IEA也表示,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份額在上升。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曾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正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IEA預計,到2040年,中國電動汽車的份額將上升至五分之一,與此同時,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從目前的2百萬輛上升至2.8億輛。不過,艾希伯格提醒道,就算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如此迅速,基礎設備的全面鋪設同樣要花上數十年。因此,燃料動力汽車還將在未來數十年佔據主流地位。



無邪155874761


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

今天90%的運輸能量是依靠石油獲得的。石油運輸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運輸驅動能源。此外它是許多工業化學產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許多軍事衝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海灣戰爭)中,佔據石油資源是一個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石油全球保有儲量還可開採大約40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探索,或許科學家早已經開始研究能替代石油的能源了,我想距離人類不用石油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我們一直在向大自然索取者,卻出來沒有去試著回報,今天這個動物面臨瀕危,明天這個東西滅絕了,那麼未來說不好我們人類直接就會毀了我們自己的家,我們不求對世界對自己的國家有多大的貢獻,我們也不是聖人,但是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節約,為我們後代節約。



華覺設計福林


可能不用油麼,給你舉個例子吧,比如說現在誰會發展的這麼好了,滿大街跑的汽車,高鐵飛機,但是自行車從建國的時候起就開始會造使用,到現在,以及將來依然會有人造,有人使用,是一個道理,無論怎麼發展石油都不會淘汰。越是發展,人們就越是會發現石油的用途就越多,


專業壁布壁紙壁畫施工


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人類要想徹底擺脫對石油資源的依賴,主要還是看全球人類的靈醒覺醒程度,本次文明是否為下屆文明所替代?人類能否走出二元認識的封閉空間?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全球人類有幸大覺醒!全球人類整體意識靈魂水平提高,那麼磁性文明將不期而遇,此時,我們人類才能談得上是真正擺脫對對地球煤炭石油能源的依賴。否則,按照現代文明發展的醜陋意識,人類莫說擺脫對煤炭石油的依賴?人類能否將此文明持續下去?都還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夜郎草芥李旭


科技發展進步的現在,每個人可以享受到那些歷史人物所享受不到東西,每個人對這個科技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沒了石油的世界可能導致整個社會迅速瓦解,人們陷入絕望境地,違法亂紀,戰爭不斷,而這還會帶來其他數不清的災難。

現在說遠離石油有點過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