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錢錢》:每個小孩都可以成為金錢魔法師


《小狗錢錢》:每個小孩都可以成為金錢魔法師


《小狗錢錢》講述的是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天,吉婭發現一隻受傷的拉布拉多獵犬,並把它帶回了家,取名“錢錢”。可是,有誰會想到,這隻普通的小狗卻是一個理財天才!吉婭和小狗成為了朋友,並在小狗的幫助下,實現了願望。

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很不錯的理財啟蒙書,通過淺顯有趣的故事表達了重要的理財方法。

比如,要對金錢有強烈的慾望,慾望是一切行動的動力;要理性分配收入,非必要消費盡可能減少;要有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即使失去主業依然能靠副業維持體面的生活。

但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不是具體的理財方法,而是讓我有了要從小培養理財思維的意識。

儘管培養方式要依家庭狀況確定,資產千萬的家庭和普通百姓家庭,在理財方面必定有著天壤之別,但有一點是對任何家庭、任何人都適用的。

即,培養正確的金錢觀:財富應當是憑藉自身努力、通過正當渠道獲得的。

孩子有自理能力之後,如果想要獲得禮物,父母應當引導他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收入後再購買,而不是簡單的滿足他的願望。

個人認為家務不是很理想的獲得收入的方式。

家務應該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沒有哪項家務是爸爸媽媽應該做的;孩子也要有為家庭做貢獻的意識。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則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懂得為家庭負責任、做貢獻的人。

書中有很多吉婭通過付出而獲得報酬的例子。吉婭幫助鄰居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遛狗,在遛狗的同時訓練狗狗,也因此博得了主人歡心,最終獲得比預定金額更高的報酬。

前段時間,西安培華學院校長在開學典禮上的一段話引起了熱議,他說:大學可談戀愛,但是你們想要請女生吃飯、送東西時請自己賺錢,不要“啃爹”。

我們身邊也不乏孩子不理解父母難處而提出超過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的例子,比如父母辛苦工作一年收入幾萬元,兒子卻要求買最新款iphone。

看起來,要求經濟條件並不富裕的父母買iphone或支付戀愛費用,是孩子不懂事,但我想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

如果父母從小就注重塑造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或許讀大學的兒子一開始就會想到勤工儉學獲得收入後再去給喜歡的女生買禮物。

除了金錢觀和理財能力的培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筆啟動資金。孩子出生後的各種紅包投資到基金,每一筆的金額不多,但通過20年的積累,就會是不小的數目。

如果孩子長大後不喜歡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就可以拿著這筆錢去創業,即使最後失敗了也沒關係。相比一開始就被生活所迫;他多了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很有可能會改變他的一生。

我們中的大多數是從25歲以後才逐漸有了理財意識,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都被財務問題困擾,但如果這個時間提前到10歲、甚至5歲,則有了15年到20年的差距。

青壯年時期的20年所產生的效益很大概率會遠遠超過中老年時期的20年所產生的效益。

而這一點,正是《小狗錢錢》帶給我的最重要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