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立足電子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訪北海市市長蔡錦軍

本報記者 簡文湘 通訊員 王良良

“北海市在推進北欽防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必須立足實際,找準定位,服務大局,更加主動地融入‘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全面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發展新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近日,北海市市長蔡錦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蔡錦軍介紹,電子信息產業是北海市重點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全市共有電子信息企業約300家,從業人員約4萬人,電子信息產業總量佔據廣西的“半壁江山”。該市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開展精準招商,主要領導親自帶隊與投資方開展談判,吸引一批電子信息項目入駐。惠科產業新城項目、中電北部灣信息港等重大項目正在加快推進,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

“在推進北欽防一體化工作上,北海在五個方面快馬加鞭。”蔡錦軍介紹。

在加強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北海將加快推進玉林至鐵山港高速公路、貴港至合浦高速公路、松旺至鐵山港東岸高速公路、蘭海高速欽州至山口段及北海支線改擴建工程、廉州大道(濱海公路北海段)建設;加快北海至湛江高速鐵路、欽州至鐵山港貨運鐵路、鐵山港30萬噸級航道及泊位、鐵山港北暮作業區5號、6號碼頭建設;加快規劃建設北海新機場。

在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上,目前北海納入自治區統籌推進的“雙百雙新”項目共27個,其中“雙百”項目19個,“雙新”項目8個。“雙百”項目中,工業和信息化類項目共12個,總投資1954億元。截至8月,北海市已開工建設5個百億級項目,預計年內將有5個百億級項目實現部分投產。如總投資540億元的惠科電子項目,是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建成後產值2000億元,配套企業200多家,將為廣西新增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千億元產業集群;總投資850億元的銀基項目,是廣西文旅“頭號工程”,建成後將帶動北海旅遊產業提檔升級。

在深入推動高水平開放合作上,北海市進一步提升園區平臺承載能力,加快建設承載工業、引領轉型的產業集群發展的新“窪地”,同時積極擴大與港澳地區合作,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據統計,近3年,該市與香港企業新簽約項目17個,投資總額19.41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11.49億美元。下一步,北海將加快建設玉港合作園、桂臺產業合作北海示範區、蜀港川港產業合作園,統籌推進海、陸、空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力開展加工貿易招商推介活動,促進對外貿易提質增量。

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北海將加快建設大氣汙染防治自動監控平臺,配合自治區實時管控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加強道路建築施工揚塵等專項治理;推進飲用水水源地及第二水源工程建設,治理牛尾嶺水庫、旺盛江水庫、洪潮江水庫等重點河湖環境,確保飲用水供給安全;密切與欽州合作,加快南流江流域綜合整治項目推進,重點治理畜禽養殖、非法採砂、城鎮汙水等,著力提升流域水環境質量。

繼續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在社保方面,北海通過“互聯網+就業服務”平臺,推進大數據、“互聯網+就業”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就業人才服務中創新應用,目前已實現市縣鄉鎮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全覆蓋,與欽州防城港的社保服務一體化正加快推進。在教育方面,實現南北欽防崇左玉林六市統一中考,正在深化進一步的合作。同時,北海加快實施基礎教育“三名工程”“三三零工程”,面向全國招聘市直示範性高中名校長,10所新建(擴建)學校開工建設,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的職教園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進一步提升北海基礎教育水平。在旅遊方面,北海全力配合自治區文旅廳牽頭建設全域旅遊直通車(智慧旅遊)網絡平臺,整合“吃、住、行、遊、購、娛”,形成線上線下、全域直通的全域旅遊直通車綜合服務網絡,並同步配合做好北海線下網點的佈設工作,打造包括機場、動車站、旅遊集散中心等於一體的直通車線下服務網絡,為遊客提供便捷的租車還車及導遊服務,實現無障礙旅遊,加快北海全域旅遊城市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