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烏木長大了,怎樣換盆?

快如風153


感謝肉友“快如風”和悟空小秘書的邀請!烏木,景天科擬石蓮屬多肉植物,冬雲系多肉植物代表品種,其葉三角形,前端漸尖,狀若利劍,近乎無粉,呈蓮座狀排列,直徑最大可達30釐米,平常葉色為灰綠色,在光照充足,溫差較大的環境下葉片前端和葉緣會呈現出紅色或黑色,搭配其剛勁的株形,看起來霸氣非凡。

作為冬雲系的代表品種,烏木生長速度不算快,再加之其莖稈很短,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它根本沒怎麼長,但等它實際長開以後,卻會讓很多肉友驚掉下巴,因為它是實打實的大型多肉品種,完全長成成株以後葉展可以達到30釐米以上,差不多跟一個小湯盆一般大小,那可是壯觀又霸氣了!

多肉烏木長大了,怎樣換盆?

那麼烏木長大了我們應該怎麼換盆呢?一般來說烏木的葉片長到超過花盆的口徑以後,我們就需要給它換更大的花盆,以促進其更好的生長。大家都知道烏木的葉片肥厚,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也是非常脆的,稍微一用力就容易折斷,所以在換盆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它斷水,讓它的葉片發軟,甚至是發皺,這樣在換盆的過程我們才能避免它的葉片折斷,從而影響顏值!

其次在斷水7-10天左右,我們就可以給它脫土換盆了,而冬雲系的多肉包括烏木在內,我都不建議題主直接帶土換盆,因為直接帶土換盆的話,澆水以後它們的毛細根很容易在土壤之中腐爛,從而導致烏木出現葉片化水等狀況。我之前自己播種的冬雲實生苗,在配土顆粒比例高達80%的情況下,都有好幾棵出現過這種情況下,最後我不得不將它們全部弄出來修根、晾根,然後重新栽種。

烏木脫土以後,接下來就是修根了。題主需要將其毛細根全部給清理乾淨,而至於主根,如果之後題主要潮土上盆的話,可以適當的剪短一些,然後晾根3天以上,待其根系傷口完全癒合,才潮土上盆。如果題主打算乾土上盆,那麼主根可以不用修剪,把毛細根清理乾淨以後,放半天左右就可以直接乾土上盆了,上盆以後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養護,暫時不要澆水,等5天左右就可以直接大水澆透助其重新發根了。

在烏木沒有正式髮根服盆之前,建議題主暫時不要給它曬太陽,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就好。等一週左右檢查一下烏木髮根程度和土壤乾溼情況,如果還看不到新根,或者土壤還有些溼,就繼續放在原來的位置靜待其髮根;如果能看到有白色的新根長出來,且土壤幹到差不多了,題主可以再澆一次大水,然後將其移至光照充足的室外環境中去養護,這樣烏木就算換盆成功了!

就這些吧!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作為肉友實際處理之參考,圍觀的肉友如覺得言之有理,請點個贊,或者點擊右上角關注一下!如有更佳處理之方式,亦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唐長老多肉札記


大家好,我是晨曦,一個多肉大棚主,很高興受邀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晨曦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烏木介紹:烏木為景天科擬石蓮屬東雲系列多肉植物,原產於非洲南部,屬於中大型多肉品種,在國外烏木叫做‘黑檀汁’,亞洲翻譯過來就叫‘烏木’。烏木在國內最近幾年繁殖量也比較大,但是真正的純烏木並不多。好的烏木需要具備三個外觀特徵:玉底,黑邊,顆粒紋。烏木植株蓮座形態,葉片長劍形,外觀比較硬朗,葉片肥厚飽滿堅挺。莖幹短粗,老樁不常見。喜陽光充足,乾燥,溫暖的環境,耐乾旱,耐高溫,較耐寒,忌潮溼積水。最佳生長溫度為15-28度,春秋兩季生長較快,適宜使用疏鬆透氣排水性好的沙質土壤。


♥烏木特徵:

玉底:烏木和其他東雲系列品種最大的區別就是葉片底色不同。烏木葉片不是傻綠傻綠的,而是比較溫潤的玉色,或偏黃,或偏青,但絕對不是翠綠的。

黑邊:烏木的葉緣為黑色或者黑棕色,不是紅色,這是烏木最好看的地方。黑邊可以讓烏木看上去更霸氣。一顆烏木的好壞看黑邊就知道,黑邊越寬,越黑說明品相越好。

顆粒紋:烏木葉片表面具備像砂糖一樣的顆粒紋路,這種紋路是烏木先天的特性。


♥烏木如何換盆?

烏木生長速度比較慢,通常養一兩年最多也就大一圈而已。如果你起初使用的花盆比較小,那麼通常一兩年左右就需要換盆,如果花盆比較大,兩三年都夠用。給烏木換盆也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的,需要結合溫度來進行。現在這個季節溫度比較低,其實不太適合給烏木換盆了。因為換盆後烏木需要適應一段時間,並且需要重新服盆,如果溫度太低會影響它髮根服盆的週期,有可能導致一整個冬季不服盆。所以晨曦建議最好等來年春季溫度上升到15度以上時再換盆。當然,如果你的養護溫度目前還在15度以上,也是可以換盆的。具體換盆步驟如下:

①脫土

換盆前需要提前給烏木控水一週,保證土壤徹底乾燥,這樣脫土會比較輕鬆。如果只換盆不換土,可以整體脫盆,根系帶原土。如果盆土一起換,那麼脫土後需要清理掉根系上的泥土。


②修根

只換盆不換土不用修根。盆土一起換需要重新修根,清理掉根系上得泥土後修剪掉比較長的根系和乾枯老化的毛細根。

③晾根

修根的烏木需要放到通風的地方晾乾傷口,保證傷口徹底乾燥後再栽種。如果傷口不癒合容易滋生細菌,導致根系腐爛。

④準備盆土

晾根的同時需要準備新的土壤和花盆,土壤儘量疏鬆透氣,且排水。建議使用百分之60-80左右的顆粒土,這樣不容易爛根,也有利於烏木出狀態。花盆儘量選擇比烏木尺幅大1-2圈的尺寸,材質透氣。


⑤栽種

土壤提前噴一些水,潮土上盆更有利於服盆。盆底墊一些陶粒,增加土壤透氣性,之後填土,土壤中挖一個坑,把烏木根系理順夠豎直栽種進去,蓋土壓實。放到通風散光處髮根服盆即可。

路過的小夥伴,如果你們覺得晨曦講的還不錯,高抬貴手幫忙點個贊。如果有任何關於多肉植物養護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晨曦,私信晨曦。


晨曦植物


粗暴直接的方法[大笑][大笑][大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a88000a6ea58939dc4e\

小熙熙的Vlog


選盆:在材質上,個人認為要看地區和個人愛好以及財力,上個塑料、紅陶還是紫砂。但是在大小上,應該比你所買的烏木,至少要大2釐米,也就是烏木栽到裡面之後,葉片的外緣距離盆邊要有2釐米左右的距離,這樣,它能有充分的空間髮根、生長,並且考慮到一年、兩年後的情況。特別是有些烏木來的時候是包著的,一旦打開了,要大1/3以上,這一點需要考慮到。

植材:一般人認為多肉植物不太需要肥,我個人不這麼認為,沒有肥怎麼長?對於一些“萌貨”可以不加肥,對於烏木這一類要長大才霸氣的東西,沒有肥顯然是不行的。肥的選擇也看個人興趣吧。我一般是喜歡加雞糞肥,其它的材質,如通風、透氣什麼的,與景天一樣,壇裡多了,就不多說了。

栽種:對於有根的,不要把根窩在一起埋上,一般要把根理順了,分開,斜向30度或45度(與垂直方向),我一般是先在盆裡弄個小土包,小一點的,把烏木座上面,把根分開,這樣可以讓根充分地展開,將來長大以後根也能比較好地分佈開。然後再把土徐徐的填好,壓實,當然也不是壓到壓不到,適當的壓一下就行。對於沒根的,直接坐土上就行。

澆水:有人說要等一週後澆水,我這人手欠,上盆就澆,當然材質要透氣,不要積水了,也不能和泥了,所以,如果你的烏木大於7、8釐米,那麼顆粒土要多些,如果咪咪小,就要細土多些,少澆些水。以後的一段時間之內都要保持相當的溼度,利於髮根。常見很多烏木上盆後乾巴拉機的,就是水的問題。

溫度:這個天氣上盆,不適合於再凍、冷,烏木經過運輸,再快也得在路上幾天,對於植物而言,相當於人的大病一場,此時不要再讓它接受挑戰,最重要的是恢復和緩根!這個過程中,溫度要合適,江浙一帶目前在室內南陽臺就非常好,10~20度左右,我的封閉陽臺目前中午有時候還超過35度,沒問題的。在緩根的過程中,植物的狀態,特別是髮色狀態會變差,這不是主要的,因為你在買的時候就要看清楚,那時候才應該是最佳狀態時期,至少你知道它曾經達到那種狀態水平,今後能不能再把那種狀態養出來,就看你的功夫了,但絕不是上盆之後就讓它保持。保持髮色狀態,一般需要低溫、光照、少水,而這些條件都是不適合髮根的。緩根適應至少要7天,真正的開始髮根並生長了,以烏木而言,一般要一個月左右。但是這個時候的根也是開始長了,並沒有強大起來,要強大的根系,沒有3、4個月是建立不起來的。到那時,你想讓它髮色,無論怎麼虐,它能承受,也就出色了。記住,讓它出現最佳的狀態是它完全適應了之後的任務,而不是你拿到時候的任務,切勿本末倒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