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早期教育經營的影響將有多大?早幼教機構如何應對?

文/計濤(廣東省早期教育研究會秘書長)


· 寫在前面 ·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這次危機成為繼2018年11月政策之後的另一隻黑天鵝,這次疫情將會對早期教育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疫情對早期教育影響將有多大?如何應對?應該是很多行業同仁也都在思考的問題。

本文嘗試作一些簡單的分析,希望能引發大家一些思考。


疫情對早期教育經營的影響將有多大?早幼教機構如何應對?


01

從宏觀層面看,

疫情全面衝擊早期教育行業


疫情影響是全面性的,不同的業態受影響程度會有不同。但是有一點時肯定的,那就是民營中小企業將是受到衝擊最大的群體,早期教育行業絕大多數企業和機構都屬於這個群體。


有三種可能大概率會出現:


A、直接倒閉。

在教培行業,已經有扛不住的教育企業和機構開始倒閉。

2月6日晚間,知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表示,因受疫情影響,即日起兄弟連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


疫情對早期教育經營的影響將有多大?早幼教機構如何應對?


15年打拼,一朝歇業,令人惋惜!

疫情之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線下培訓機構。但是要注意的是:兄弟連教育屬於資金儲備少,融資不順利,並且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的企業。兄弟連教育在疫情發生前已經在壓縮成本、緩發工資、全體動員了。原計劃在節後招生旺季打一個翻身戰,但疫情將公司計劃全部打亂。也就是說,真正推倒兄弟連教育的不是疫情,是公司自身,疫情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具有類似特徵的企業和機構需要自問的是:到底是企業自身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出了問題,導致發展受困?

還是因為本次疫情,導致企業發展受困?

疫情對早期教育經營的影響將有多大?早幼教機構如何應對?

兩者有關聯性,但是不能簡單的、自欺欺人的歸因。這樣,會誤導自己,也會誤導別人。


B、繼續硬“熬”。

參考2003年非典過後的經濟回暖過程,第三產業明顯晚於第一二產業,“熬”非易事!


疫情對早期教育經營的影響將有多大?早幼教機構如何應對?

自2018年11月的政策出來後,甚至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早期教育的企業和機構已經開啟了“熬”的模式。

現在,迎頭撞上此次疫情,使得一些原本一直在拖的戰略性調整必須做出選擇了。

目前,為防範疫情擴散,全國春節假期延長,部分省市復工時間進一步推遲一週。廣東省教育廳已經發文:“各級各類學校2月底前不開學”,意味著至少在此之前,依託店面運營的機構將極難產生現金流。

正常的經營被疫情打亂了,但是房租、工資、利息等費用必須要支出,企業和機構將蒙受巨大損失。近年來,經濟增速下行,多數行業企業經營效益下滑,就業壓力加大,疊加此次疫情衝擊,讓“熬”成為“煎熬”。

但是,如果企業和機構的基礎業務沒有問題,“熬”就屬於“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一定是值得的!!!畢竟,創業和經營企業本身就是一場身心煎熬。可是,假如基礎業務已經出現了問題,想靠“熬”闖這一關,顯然不是上策。

對於當下的疫情,我們目前最大的擔憂不是它會不會過去,而是它什麼時候會過去。

雲開霧散的時候,讓一場“煎熬”變得有價值。


疫情對早期教育經營的影響將有多大?早幼教機構如何應對?


C、迅速改變。

重點不是“改變”,而是“迅速”!

作為一個早期教育從業者,最近一直在思考:作為早期教育行業(教培業)中一份子,這段時間到底能夠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段時間裡做哪些決定?什麼是可能決定我們未來一年、三年甚至五年的?

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要做改變的。

相信對於“不斷的改變”,今天沒有人會持反對的意見。但是,用什麼樣的速度、選擇什麼樣的路徑、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進行改變,應該還有人並沒有考慮清楚。

而這是最關鍵的!


02

從微觀層面看,抓住趨勢的早期教育企業和機構才會擁有未來。


對比2003年,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因此,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同時,不同於2003年的非典時期,今天,人口出生率在大幅度連續下降。因此,部分早期教育企業或機構招生難、運營難、盈利難的狀況會愈演愈烈。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早期教育的需求是沒有消失的。只是,需求開始更加精細的分層和分類。對應不同層類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挑戰企業和機構的研發、運營和服務等諸多能力。

宏觀決定微觀,是趨勢,也是規律。怎麼把握這些趨勢和規律,快速調整老的打法,這是擺在企業家和管理者面前的問題。


疫情對早期教育經營的影響將有多大?早幼教機構如何應對?


在這次疫情當中,有兩類企業和機構能夠獲得突破。一類是家底比較厚的,它能夠扛過別人;另一類就是應變能力強的,它能夠在突變的環境之下迅速的做出一些改變和調整,這些改變和調整更有利於疫情過去之後的市場需求。

但是,在早期教育領域,真正稱得上家底厚的企業和機構並不多。剩下的、更多的,只能是比拼“應變能力”了。

如何做好公司的未來戰略,是當家人需要在這段時間細細思考的。很多人都在擔憂這個疫情什麼時間能夠過去。但是,更應該擔憂的是:過去之後到底該怎麼做?過去之後該用什麼策略應對未來的競爭?

現在,是比拼企業家能力的時候,更是比拼企業家對市場、對未來認知的時候。


疫情對早期教育經營的影響將有多大?早幼教機構如何應對?


此刻,我們需要思考,5個基本問題:

A. 目標未來選擇

要思考選擇做什麼?同時,選擇不做什麼?這才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思維,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就是做什麼,才更容易讓我們實現未來的目標;所謂有所不為,就是不做什麼,才不會影響我們未來目標的實現。

今天所做的事情都應該和未來產生鏈接。也就是說,今天所做的事情,符不符合未來的趨勢,只有把握住了未來的趨勢,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優勢。

英特爾前CEO格魯夫在《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格魯夫擔任英特爾公司的CEO,摩爾是英特爾公司創始人。

他們兩個在思考一個問題,因為當時他們的中央存儲器業務在下降,同時中央處理器的業務開始萌芽。英特爾過去的現金流和利潤都是來自於中央存儲器業務,所以他們就非常的糾結。這個時候,格魯夫假設了一個問題,他說:今天我們不做CEO了,從外面請來一個CEO,你覺得他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和決定?

摩爾給出的答案是:他會放棄中央存儲器業務,進入到中央處理器業務板塊。緊接著,格魯夫說:既然我們請了一個CEO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那為什麼我們自己不這樣去做呢?

當時,他們就決定了放棄中央存儲器業務,因為即便中央存儲器業務是現在現金流和利潤的重要來源,但它不符合未來趨勢。如果它不能夠帶來更好的明天,就要敢於做出放棄的決定。

分享這個案例並不是說,隨便從外面人的角度,來決定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而是說:如果你已經感覺到不對了,就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判斷,採取主動的行動。畢竟,很多早期教育企業家長期行業經驗的積累,加上團隊的智慧,對於未來,是能有一個基本判斷的。剩下的,就是行動的決斷力和壯士斷腕的勇氣了!

戰略就是要做出選擇!


B. 打造優秀團隊

早期教育企業和機構屬於服務行業,服務競爭即是團隊競爭。疫情過去之後,我們如何建立一支優秀的團隊?

該優化的人,必須要優化,遲疑就是自欺;該吸引的人,必須要吸引,競爭就是拼人。

目前最快能做的,還有錘鍊隊伍。一般情況下,一家業務正常的公司,很少有時間和精力,來做制度、流程的改造,也很難給員工做大面積的系統培訓。

現在,有時間了。可以讓部門及員工之間互相糾錯,找系統和流程的漏洞。定時進行考核,目的就是讓員工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找新的機會,擺脫悲觀的情緒,提升士氣,讓服務趨於完美,迎接行業復甦的時刻。充實的培訓可以填補沒有業務的時間,緩解團隊的焦慮,避免人心浮動,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在這個危機過程中,誰能更好的優化自己的團隊,誰未來的勝算就大一份。除非,你放棄這個行業,或者完全對行業的未來持悲觀的立場。

現在,很多行業同仁都在提供各類在線課程,奉獻自己的能量,學習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機會屬於樂觀的人!


C. 需求引領市場


市場即需求,我們憑什麼在市場中贏得客戶?怎麼去滿足客戶的需求?市場會產生哪些變化?會出現哪些新的挑戰?新的機會?

在營銷方面,除了參考傳統的市場營銷4P理論(產品、價格、促銷和渠道)以外,更要參考4C理論(即需求、成本、便利和溝通),從客戶和市場需求的角度看問題,換位思考,杜絕自嗨。並且將4C要素一一對應到4P中去檢驗,看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是否具備市場的價值,能不能解決客戶的真實需求。

緊盯需求,然後聚焦目標、創新經營、壓縮成本。


D. 節約每一塊錢

現金流是決定很多企業和機構生死的。但是受疫情影響不能開業、開店、開園、就不能收到錢。那就省!想盡辦法去省!按照經驗,只要想,一般的企業和機構省10%左右的支出,是沒有問題的。

對於部分有店面的企業和機構來說,現在關閉有些經營困難、沒有前景的店可能是成本最低的,不開張就是最小的損失。從經營的角度,只要是門店類的業態,都要談坪效比和人效比,都要有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最關鍵的是學生數量。家長如果擔心,不願意送孩子來,就沒有學生數量(人流量),沒有足夠的學生數量(人流量),就沒有現金流!就始終無法過盈虧點!

現在,到了考驗人性的時候了。

放棄,有時候比堅守更需要決心和毅力!

但是,對於另一部分企業和機構,在疫情告一段落後,在保護好孩子和老師的前提下,哪怕有虧損,只要能扛得住,也得開業!

首先,具備條件不開業,留不住優秀人才!

其次,這次疫情之後,企業和機構可能能找到新的機會。如果能收割同行的人才,收割同行的資源,也是撿了大便宜。

自己的企業和機構屬於哪一類,需要認真思考和分析。

說是這麼說,但做夢都希望整個行業大家都好,別死掉一些優秀的企業和機構,別讓優秀的人才流失。

人才跑了,企業和機構就真正死掉了。


E. 低成本經營


在前幾年行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家挖了一些坑,有的坑不大,還有填上的可能。而有些坑,如果太大,就要認真的做評估了。

現在看來,藉助資本挖的坑,如果屬於受政策限制的部分,常規經營是很難填上的;常規經營挖的坑,如果有市場空間,資本還是能考慮的。

在失去一擁而上的快資本加持,迴歸教育“慢產業”屬性的時代,即使有資本助力,低成本創業和經營的能力也很重要,甚至會成為企業或機構成功的關鍵。缺乏成本控制能力,還是按照過去的、或者高毛利行業的打法,達成目標的概率確實不大。

親近資本,控制成本,才是根本。


通過這次疫情的洗禮,會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客觀尊重教育規律、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是早期教育企業和機構良性發展的核心邏輯。


風雨之後,相信大家一切會更好!


(更多早幼教資訊敬請關注廣東省早期教育研究會官方公號)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兒,國際IP繪本作者,繪本閱讀指導師,早期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分享科學育兒理念。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