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面臨兩個選擇時,一個是重點高中的中等生,一個是稍差一點中學的優等生。你會怎麼選?

guihang520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優等生。



高考報榜時都是某某同學以多少分排全市多少名,後面的帶上一句超過多少分的有多少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受關注的都是學習成績拔尖的。

不管在哪所學校,領導和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優等生,其次是升學率。例如,一所學校只要有人考取北大清華,就算它升學率再怎麼低,它都會獲得人們的大量關注。

同樣的,老師都是會重點照顧優等生的,他們往往會把80%的精力花在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身上。同樣的教學質量,同樣的學習環境,就算你再怎麼努力學習,總沒有人家經常受到老師關照,時不時講解一些疑問的學習好。這就相當於遊戲中人民幣玩家和非人民幣玩家的區別。


我上高中時,我們學校就有位同學原本已經夠上我們市最好的學校,但是他卻選擇了我們這所學校。開學直接進火箭班,學校還給他媽媽安排了很輕鬆的工作,住校照顧他。高三的時候,副校長直接給他輔導,後來高考上了北大,在我們市引起了轟動。

所以,有的時候寧為雞頭,勿做鳳尾。


夢想健忘症


我讀高中的時候,那時市級只有一個一級達標校,還有一個二級達標校。中考全市我第90多名,去一級達標校我是上游末尾,去二級達標校我是頂尖。

我當年選的就是二級達標校。我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結果,一路我心態特別好,成績也是往上走。我就是喜歡成績壓著別人的那種類型。

所以,高考我成績全市16名,去的985大學同濟。

在大學裡,隨然同學都是各個有名中學的畢業生,但是我一點都不怕。而且我夠努力,我就是要在成績上壓著別人走。

結果,我獎學金拿了3年,第四年評優秀論文,因為得罪一個老師差0.03分沒得到,不過也算沒啥遺憾。總之,在大學裡成績也是前幾名。

畢業到現在,收入上,除了班上一個富二代我比不過以外,目前班上同學裡,還是我掙錢最多,因為我喜歡壓著他們走。反正聽說誰掙得比我多,我就努把力,比他高點。目前拼到稅後平均8萬一個月,一年本職工作一個月,剩下11個月休息做點副業。副業一個月也有兩三萬。



我選的城市,也是十八線,我寧可去十八線城市做雞頭,不願意去北上廣深做鳳尾。

反正這是我的風格,獲得瀟灑輕鬆才是重要的。


外語那點事


這問題也曾經發生在我的身上。

首先我想講一下我的故事。我是農村的孩子,當時我們學校的學生主要是去縣上的高中,而我的父母想讓我去市裡面的高中。

對於縣城中學而言,那樣可以去很好的班級,而且班上只有40個人。而去市裡面的中學,班上有56名同學,我在班上的成績中等偏上一點。

班上的同學還有老師都勸我“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而且我們學校也沒有幾個人要去市裡面讀書,但最終在家人的勸告下去了市裡面中學。

我認為去市裡面有這樣一些好處:

  1. 眼界更加開闊。這裡會有更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看到他們的努力,你不是想著有壓力感,而是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2. 學習資源更多。市裡面的學校教育資源更多,他們和很多學校都有聯繫,你們可以和厲害的學校用他們的試卷同一天考試。
  3. 更好的管理模式。我們學校每週六中午就放假,周天晚上上課。越是好的學校,它的管理理念會更好,它會更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

當然,當時高考時,也有同學比我考的好要好,說明一個道理,不管在哪所學校學習,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在高中三年,必須得自己腳踏實地地學習。


黃色的冰


只需要牢記一點就可以了,在高考考場上和你競爭的,是來自於全省的孩子,而不是隻有你學校的孩子。

因此,如果你上的是非重點中學,哪怕是在學校次次考第一,但那又有什麼用呢?全省比你更優秀的人還大有人在。

我身邊就曾有這樣的經歷,我是在當時全省排名第一的高中就讀的。高二時班上轉來一名學生,說是來自某非重點中學,但是成績極其優秀,託人轉進來的。結果怎麼樣呢?她在學校待了幾個星期就實在待不下去了,最終還是求家人又轉回去了,原因只有三個字——“跟不上”。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高三時也有一名來自縣裡中學的學生,自己說在原來的學校拿年級第一拿到手軟。可是來了我們學校之後,整個高三一學年大大小小几十次年級統考,竟無一次能進年級前800名,最後的高考也只進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學校,我記得她在期末總結的時候只留下一句話——天外有天。

這兩件事情在當時沒有引起我太大注意,但是現在想想感慨萬千。不同層次的學校之間,水平差異如此之巨大。所以我的回答是,寧肯擠破頭進好學校,從一開始就接受最殘酷的考驗和磨練,也不能放低要求,在普通中學表面上看似順風順水,但實際上已經悄悄地落下了別人一大截。

我覺得重點中學相較於非重點中學的優勢主要有三方面:

1.教學水平

重點中學之所以被稱為重點中學,首先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學水平高。這裡的老師都是非常棒的,而且非常富有責任感。不僅平均教學水平高,而且還能接觸到很多名師,特級教師等等。名師的水平真的不是一般老師能比的,我有幸遇到一位化學特級教師,講課語言如行雲流水,知識點信手拈來,各種解題方法與解題技巧滾瓜爛熟,聽了他的課再去看高考題,感覺就跟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容易。而你在普通中學的話,可能就碰不到這樣優秀的教師,或者優秀教師的比例較低。

同時重點高中課上講授的題目難度普遍較高,尤其是數學和物理這兩門考驗智商的學科。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水平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水平高,接受的速度快,所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就能講更難的題目。記得高考前第一次全市大統考,成績出來後,市裡其他中學的學生直呼死去活來,但在我們看來,也就平時課堂練習的難度。

所以如果你在非重點中學感覺得心應手,那可能只是因為學的題目比較簡單,真要到高考考場上,和你競爭的可是那幫來自重點中學的怪物。

2.學習氛圍

這一點大概是為什麼要選擇重點中學最重要的原因。在非重點中學,你的成績很好,就容易產生驕傲自滿或者懈怠的情緒,即使你自己給自己打氣,在心裡喊我要刻苦我要努力,但是外在的整體學習氛圍達不到,那也沒用,還是會不自覺地鬆懈下來。但是在重點中學,身邊的人都非常刻苦,互想比著在學,讓你都不敢有鬆懈的想法產生,即使有,看一眼身邊那個往死裡學的同桌,這種想法立刻就退散了。

3.人脈關係

這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點。雖然說有一些功利,但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重點學校的學生,成績優秀,積極上進,家中有背景,這三樣必至少佔據其中一樣。在學校裡的時候,大家可能彼此沒有分別,但是幾十年之後,身邊的人很多都成了行業精英,企業老總,政府領導,差距一下子就看出來了。試想一下,如果你從小是跟這樣的一群人做朋友,長大以後依然還是好兄弟好哥們兒,那你的人生之路會好走很多。

當然,我並沒有否認在普通中學也能碰到未來的精英人士,但是比例和概率相應要小很多。

4.學習資源

重點中學裡有很多學習資源,你在普通中學是接觸不到的。市場上瘋賣的那些xx真題,xx密卷,以及琳琅滿目的輔導書,其作者就是重點中學的老師們。你在重點中學上學的話,不僅能第一時間獲取這些資源,而且還能聽到作者本人親自講解。重點中學裡到處都是教學名師,奧賽高手,體育達人,有豐富的資源讓你在各個方面獲得提升。我最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情就是:2005年,為了紀念愛因斯坦相對論提出100週年,聯合國組織了專門的活動,由愛因斯坦生前工作的學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起全球光束傳遞活動,而我們學校是中國地區省內唯一的傳遞點,我當時也是作為觀眾之一現場觀摩了活動。雖說不是什麼大規模的活動,但從此在我心中埋下了科學的種子。

最後,很多其它回答裡說,如果你在普通中學做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那就會得到來自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因此還是在普通中學好。但是我想說,你不會因為受到老師的賞識,就會佔有比其他學生更多的學習資源。我曾經接觸過全國,乃至全世界許多中學的老師,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老師是世界上最富有責任心的一個教師群體。不管是出於師德,還是出於升學率的硬要求,所有老師都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地照顧好每一個學生。他不會因為你成績落後就拋棄你,同樣,更不會因為你成績優秀就給你特殊待遇。老師們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你成績好老師可能會喜歡你誇獎你,但絕不會因此就故意給你不留作業,故意給你打高分,故意給你單獨輔導。而是恰恰相反,老師更多的精力可能是傾注在那些自制力差,成績落後的學生上面,因為要保證所有學生都取得好成績,是中國老師最大的責任。

話說了這麼多,總結下來,這不是選擇做雞頭還是鳳尾的問題,而是選擇做溫室中的花朵,還是風雨中的樹枝,相信你最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數學救火隊長


先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說一下自己的經歷吧!在北京考上了區重點中學,因為戶口問題回了河北老家,先是在舅舅家鎮上的中學上學,在班級43名經過努力,22名,17名,14名11名,初二因為奶奶去世,需要回自己家鎮上的中學上學與爺爺做伴!這個中學比那個中學好一些,來到這個中學後沒有適應,一直也沒有起來。其實我是想說,如果有能力,有空間就選擇重點中學,環境塑造人。如果能力有限,空間有限,就要量力而行,當自尊心一次一次受到打擊事。對人的影響會很大的。反而不如在一個適合他的環境裡,他會活的更自由,更開心。走出自己不同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就算到不了羅馬,去土耳其也是不錯的選擇。

個人看法!



記憶自己的生活


我說下我的真實經歷吧,希望看完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所在的初中是一個不知名的學校,學生裡經常有這樣的話:打流第一的學校是建業,我們學校是第二。

沒錯,我們學校的口碑並不怎麼好。但我卻還爭氣,成績很好,經常是我們年級前三。而且,我是第一個通過我們省最好高中自招考試的人。當時那種喜悅和驕傲是無法言表的。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對我讚賞有加。


毫無疑問,我去了這所最好的高中。有多好呢?從高考數據來說吧,我們那一屆考上清北的人數70+。

進去之後,我的那個落差感是實打實的。第一次月考年級兩百多名,之後一直都是在兩三百名遊蕩。畢竟,這是一所網羅了全省最好學生的高中。

應該和你所說的情況是一樣的吧。

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排名不算什麼,當你積累下來之後,你一樣可以超過別人。所以,最終高考我的總分是660+,和清北失之交臂卻也心滿意足。

我獲得了什麼?這也許是大家最關注的地方吧。

成績自然是不用說的。

但還有比成績更好的東西。

我第一次感受到人性的魅力。這是我所有的老師帶給我的。他們講的知識,自然讓我獲益匪淺,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教會了我怎麼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堅持,剛毅,勇敢,溫柔,智慧,思考。

我還明白了什麼叫教育的力量,這也是我之後多年來從事教育行業的原因。這種力量說不清道不明,只是讓人無形中看到了一片心的天地,讓人一下子有了追求的目標,有了對生活的理解,有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如果因為排名問題,這個問題說到底是自己的自尊心嘛,而選擇將就,那麼,失去的可能會很多。毫無疑問,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在哪裡發光,這個光亮的價值更大,值得思考。


芝傑說教育


說說我的想法吧,也算是個人的經歷、經驗吧。俗話說環境育人,尤其是學生更需要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教育體系。本人就大言不慚的從小學說吧,作為一個83年農村的孩子,自認為還是很聰明的。像我們小時候那有人天天督促學習啊,更別說創造好的學習條件了。(當然,可能僅代表我各人家庭)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其實是一樣的。小學學習還是很好的,經常代表學校參加鄉里的模考。尤記得小夥伴們羨慕的眼神。升初中的時候不知道咋就鬼使神差的上了縣裡三流的初中。當時和我發小一起去上的。因為這個學校是有專業音樂、體育、美術的。文化氛圍肯定是沒有別的學校的好。師資力量也是會有差距的,初一的時候班裡七十個人,還是名列前茅的,逐漸就有了高處不勝寒的自滿感了[淚奔]。自我也就開始放縱了,說到底井底之蛙,沒有見過大世面,十幾歲的孩子,知道啥啊。沒有理想,沒有目標,被歷史的洪流推著走,也就成了碌碌無為之輩,渺小的如滄海一粟。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和我一樣,如果時間倒流一定頭懸梁錐刺股的拼搏一番。少年們,莫要辜負好時光,什麼年齡辦什麼年齡的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玲瓏


我個人覺得還是選重點高中好一點。原因是重點高中的師資力量通常會更好一些,同學當然也多是學習好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激發你努力趕上別人,自己的努力加上有更好的老師,你一定會進步更多。雖然選擇普通中學做一名優秀的學生會讓你有一些優越感,但有優越感並不一定總是好事。在青少年時期有危機感更能使人奮進。我女兒在上高中的時候我曾擔心她進了重點高中,在學校不再突出,會氣餒,自暴自棄。但事實證明,她學習更加認真,更加刻苦。最後各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麻雀jane


二是學生本身是屬於智商高,而平時學習不太投入,還是選擇重點高中。三、如果是學習很投入,接受新知識比較慢,學習習慣比較好,這種情況下就選擇稍差一點的中學,在學校就是優等生。

四、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自覺性也不好,只是這一次超常發揮了,考的好一點,這樣也要選稍差一點的中學。這是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希望這位同學分析一下自己,究竟屬於哪種類型,快拿定主意,投入的學習當中去。


家長的助手孩子的知音


首要的問題:不是馬上選擇,而是先要審視自己。

一、你屬於下面哪一類:

第一類:初中階段學習不怎麼努力,成績一般般,沒有成為優等生;

第二類:初中階段學習非常努力,成績還是一般般,沒能成為優等生。

二、在客觀反思這個前提後,你可以選擇:

您如果屬於第一類:建議選擇重點高中,強手如林的環境可以激發鬥爭;

您如果屬於第二類:建議選擇普通高中,老師的重視有利於您持續努力。

不管哪一種選擇,都離不開:激情學習,高效學習,精細學習。祝您學業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