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林老 受益難忘

拜師林老 受益難忘

林散之先生

拜师林老 受益难忘

祖父囑託 拜師林老

林老是我祖母的胞弟,一向情同手足。青年時期的林散之詩書畫方面超凡脫俗的才華,深得我祖父、祖母的賞識,因而對其行萬里路的多年遊歷,給予大力資助。上世紀30年代初,他在我家邊教書邊研習詩書畫,生活起居全由我祖母照料。

拜师林老 受益难忘

釋文:生天成佛謝靈運 曠世知音鍾子期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剛滿9歲的我,當時寄居在南京姑母家。高小畢業後,回家鄉安徽和縣小夏村避亂。當時,我的姑父母以及表弟朱信剛、朱信毅也都搬到小夏,林老次子昌庚也經常在我家,我們在讀書學習之餘常常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我的祖父(範期仁)對舅公說:“培藩(我父親)痴呆(因病服硃砂過量所致),國子(我的乳名)就託你培養教育了,把你的詩書功夫傳給他。”舅公一一應允。從此,我便與舅公同榻,在他的指點下,耳濡目染,與詩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拜师林老 受益难忘

記得舅公每天看書寫字,睡得很遲。睡前總是用手指在我身上寫字,多從頸項開始,反覆多次,直到把我寫醒,哈哈大笑,方罷休。

教我寫字 受益難忘

當然,感受最深而又銘刻在心的,還是舅公在書法上的指點和教誨。起初,舅公在寫字上要我做到三定,他說:“寫字要定時、定量、定帖。”最好每天早上寫寸楷250個,臨摹柳公權玄秘塔,先要寫得像,時間最少三年,因為這是基礎。從此以後,我每天將臨寫的字讓他批閱,他總是先給寫得好的打紅圈,寫得不好的,他寫給我看,並指出毛病。

此外,他還一一叮囑我,寫字一定要講究筆法和墨法,要講究執筆,講究指功、腕功和肘功,臨帖要先像後不像,先有我後無我,先熟後生,有靜有動,抱得緊放得開。

舅公在一首“論書”詩中雲:“能於同處不求同,惟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險誰獨秀,跳出龍門是真龍。”又說:“日久天長,就能達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他的這些教誨為我後來的書法研習和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拜师林老 受益难忘

釋文:無力東風花半面 有情春水燕雙飛

老人早年學書法得我大伯範培開先生指導,腕力深厚,造詣不凡,始書於唐,學至中年,專攻漢、魏兼臨摹元明清諸家大作,晚年60始攻草書,古稀以後書藝登峰造極。

大器晚成之時,老人曾對我說:“學書要有好人品,才能有字內功夫和字外學問。”老人人品自甘淡泊,不慕利祿,以詩文陶情,以書畫養志;寒燈夜雨,汲汲窮年,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批於百家之篇,此乃字外之學問。東坡雲:“要以學問修養人書。”

拜师林老 受益难忘

林散之書毛澤東詞《卜算子·詠梅》

啟功先生在《江上詩存》序中雲:“伏讀老人之詩,胸羅子史,眼寓山川。”斯語誠然,老人正是如此。老人學書,尤重狂草,常以散鋒、連筆出現,似銀河落九天,似瀑布瀉千里,似山川之壯觀,自成圓渾韌健、秀逸清奇、蒼茫老辣之風格。老人書藝不但重墨法、草法,尤重在虛處創造意境,呈現出一派空靈清越之氣。

究其源,實與王羲之一脈相承,其個性則是以蒼秀沖和為基點的飄靈雅韻,既有天馬行空之勢,又有氣貫長虹之力,既有神靈之美感,又有清越之秀麗……此非言語所能道其妙也。

拜师林老 受益难忘

這一當代“草聖”留下的書法史墨跡,如此越古脫俗超凡,非有高尚人品者無以達其成,非有字內之功者無以達其成。正如趙樸初先生在詩中所云:“風雨蕭蕭驚筆落,精神躍躍看花開。莊嚴色相臻三絕,老辣文童見霸才。”

本文節選自範汝寅的《受教五十載 師恩重於山》

拜师林老 受益难忘

—END—

如果分享請標註出處

×

浦口區文化和旅遊局出品

2122981307@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