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我為何屢屢熱淚盈眶(原創)

——向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工作者們致敬

作者|盧曉旭

這段時間,我為何屢屢熱淚盈眶(原創)

男兒有淚不輕彈,為何

這段時間,耳聞目睹

抗擊冠狀肺炎疫情一線英雄的壯舉

我的眼淚,總是一次又一次

情不自禁的潸然而下

——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是共產黨員,理應我上

我年齡大,臨床經驗豐富,沒有後顧之憂,我上……

一個個紅手印,一封封請戰書

沒有多餘話語,只有斬釘截鐵的請戰

於是,來不及瞧一眼病榻上父母,藏好自己病休的診斷書

親親心愛孩子,剪下長髮,抑或悄悄地背上行囊

毅然決然,義無反顧的向著武漢進發

不怕嗎?當下,那可是疫情重災區,幾乎每天都有死亡

幾天前,有五百萬人的大撤離……

我們知道,就是因為這才去,那裡有急需救治的同袍

擲地有聲,為救同袍

不畏生死,不講報酬

這顆心臟,該有多強大

這個行動,該有多壯舉

一批批逆行的背影,怎不令人熱淚盈眶  

這段時間,我為何屢屢熱淚盈眶(原創)

這段時間,我為何屢屢熱淚盈眶(原創)

你看,你看疫情最嚴重的江城重鎮

好多醫護人員,由於長時間高強度工作

地做床天做被,席地而眠

甚至站著都睡著了,這該有多累

你看,呼籲公眾不要出門,尤其不要去疫區

自己卻急赴武漢一線,坐鎮掛帥的八十四歲老人鍾南山

你看,拖著萎縮雙腿的張定宇,一瘸一拐的

和同事們一起,從死神手中將一名名患者的生命挽回

卻無暇顧及感染肺炎隔離的妻子,還有

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的駱名良,領到辛苦的工錢

捨不得花一分,全部犒勞防疫一線上,心中的英雄

誰知道,他家的妻兒可在苦苦期盼這筆錢,餬口度年

還有,急轉武漢防控中心,為白衣天使

加一點油的修鞋匠和環衛工人,當你看到

他們那雙粗糙皸裂的手,你就知道,

他們掙那點錢,該有多麼不容易

還有,那首刷屏的《武漢伢》:“街道口的風,撩醒了夏蟲,

竹床上的小孩兒做著夢。黃鶴樓、江漢路、熱乾麵……”

誠如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愛它

還有,還有……這一切的一切

除非鐵石心腸,怎不讓人熱淚盈眶 

這段時間,我為何屢屢熱淚盈眶(原創)

最近,我已不敢再看電視,也不敢輕易去瀏覽網頁

實在想了解疫情動態,就聽聽廣播

生怕再被那些人和事,讓我淚盈滿眶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武漢加油,你不孤單

有一家人的支持,我們定能度過難關

冰雪已經開始消融,寒冬終將過去

“天使的印記”也會消退,疫情這個魔鬼將被徹底消滅

我期待,那時,甘為

武漢的勝利!中國的勝利!人類的勝利!英雄的凱旋

感動盈眶再盈眶 (2020.2.8日於銀川作)

這段時間,我為何屢屢熱淚盈眶(原創)

【作者簡介】盧曉旭,筆名大漠白楊,男,1975年12月30日出生,籍貫陝西山陽,現定居於寧夏銀川,大學學歷,黨員;1992年入伍,歷任戰士、學員、司務長、中隊長、參謀、新聞幹事、秘書、主任等職,2010年轉業到稅務部門;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寧夏作協會員、銀川市作協會員,曾任吳忠市作協理事;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風號簽約編輯和作家。曾於《解放軍報》《人民武警報》《中國稅務報》《寧夏日報》《三秦都市報》《蘭州晚報》《新消息報》《武警後勤》《中國稅務》《回鄉文苑》等報刊發表作品160多萬字,其中多篇作品獲得省、全國性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