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在一場大雨下過之後,有兩種不同類型的人,一種是抬頭看天的人,一種是低頭看地的人。

抬頭看天的人,看見的是晴空萬里,雨後的彩虹絢麗多彩,內心充滿著希望。w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王陽明必是屬於前者。

王陽明在他二十八歲時考中了進士,便留在京城當官,三十三歲時又擔任山東的鄉試主考官,看來仕途還挺順利的。

然而到了三十五歲時,王陽明卻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場“瓢盆大雨”。

當時王陽明看不慣宦官劉瑾當政,便向皇帝上書,因而觸怒了劉瑾,導致他被廷杖四十,還被貶貴州龍場,去擔任驛站的驛丞。

古時候,驛站是官府為了方便傳遞文書而設立的一箇中轉站,驛丞則是驛站裡的一個小官,根本不入品級。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在王陽明離開京城之後,劉瑾心有不甘,於是暗派殺手,伺機加害王陽明。路過錢塘江時,王陽明丟下衣物,假裝投水自盡,隨後搭乘商船去往舟山。

可惜途中又遭遇颶風侵襲,就這樣王陽明被大風颳到了福建的邊境。

在他上岸之後又連續跑了幾十裡地,晚上他到一個寺院請求借宿,卻被和尚拒之門外了。

無奈之下,王陽明只能找一個人沒人看管的破廟來歇息。大半夜突然有一隻老虎來了,它繞著走廊一直大聲吼叫,但卻並未進去。

第二天一大早,和尚覺得王陽明肯定已經被吃掉了,但沒想到王陽明依舊酣酣大睡,和尚喊了幾遍才醒。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這令和尚非常吃驚,他說:“您一定不是平凡人吧,不然老虎為何不吃你呢?”於是就請王陽明進了寺裡。

王陽明最後決定先去南京看望一下自己的父親,再去貴州赴任驛丞。他離開之時還在寺院的牆壁上作了首詩。其中這句“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令人印象深刻,可見王陽明將這些兇險艱難都當作了天上的浮雲。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大雨過後,別人都在看著地下的泥濘,怨天尤人的時候,王陽明卻看著萬里晴空,告訴所有人,希望在那裡,跟我來。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

如果心學是聖賢功夫,那麼知行合一則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並非得自頓悟,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練,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在經歷了當眾廷杖的奇恥、下獄待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瘟疫肆虐的危險;荒山野嶺的孤寂、無人問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靜後。

王陽明不但求得了內心的安寧,而且逐漸通過“知行合一”擁有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內平定了寧王之亂。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

王陽明在書中告訴你: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只有自己是信得過的。

人最大的障礙是自己

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事情不符合“我”的預期。 “我執”越重,人越痛苦。 但是一旦學會放下,學會控制,“我執”自然也就消失了,你的人生,自然就參悟了、灑脫了。

看似玄而又玄,晦澀難懂,但是當你真正瞭解之後你會發現,你將會比別人多出不一樣的關於人生、事情發展的感悟。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王陽明這一道理,能夠精通的人太少,但是當你懂得了,你就會有一種不一樣的灑脫和聰慧,這也是王陽明的魅力所在。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王陽明的心學,可以看下面這一套書:《知行合一心學智慧》

這套書是四冊的,全面講述了王陽明心學內容以及後人對心學的推演、註釋。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王陽明知行合一

這本書用近似明朝那些事的寫法,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寫成了風趣幽默的現代感十足的文字,比如寧王起反那段描述寧王是智商支撐不了宏圖大略的那種,令人忍俊不禁。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路還是看天?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王陽明心學

這套書寫故事的鋪陳手法,按照人物分開,先捋出一個理念,然後記敘分析,條理清晰,扣人心絃,引人入勝。讓一個史盲也能愉快地聽傳記,實屬不易。

一套書一共有四本,才68元,還不到和朋友出去吃飯花的多,但是這本書卻能讓你有無窮的智慧,作為睡前的枕邊書,它能讓你收穫滿滿。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的商品卡購買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