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會懷念過去艱苦奮鬥的日子,錢不多反而會開心,發達過後反而會不開心?

小梁動漫


因為那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生命換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人人平等,共同富裕,沒有剝削,沒有較大的貧富差距。雖沒有現在的物質豐富,但人人有吃,有穿,有住,有工作。還有公費治病,上學讀書,住房,基本上衣食無憂,社風和諧。安全感,幸福感,前所未有,比較起來,全國老百姓,天然無限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他領導的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


無語241


你見過一個50歲的倔強男人,像個孩子一樣哭到坐在地上嗎?

那是在2012年的時候,我老家的鄰居要搬走了,兩個子女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裡安家落戶,條件也越來越好,終於有能力孝敬自己的爹孃了,於是在市裡買了房子,給爹媽去住。

這老兩口雖然開心,但是打心底來說,他倆並不願意離開這個小小的村莊,打從他們下生開始,就一直生活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小地方。

這個50多歲的男人,親眼看著門前的黃泥路變成了水泥路,看著街道兩旁裝上了路燈,看到中學和小學蓋起了高樓,看到村裡的青年一個個外出,儘管在這裡兜兜轉轉遇到的總是那幾個熟悉的面孔,一輩子就在和這幾個人打交道,但是他們不願意離開這裡。

這是他最珍貴的記憶,什麼都無法替代的記憶,他們說不管看向哪裡,都有自己不同時期的影子,看著自行車時,他想起自己攢錢買的歲月,看到棚子裡廢棄的黑白電視,想起了結婚時,其他人羨慕的神情。

不管他看向哪裡,都覺得這裡有他的痕跡、有他生活過的證據,可是到了城市裡,他什麼都看不到,什麼都想不起來。

搬家的那天,他沒扔掉任何一樣東西,他怕記憶就此丟失,怕很多東西在看不到之後,就再也找不回,怕自己有一天老糊塗,想不起自己有過這麼多美好的記憶。

看著卡車開走的那一刻,這個50多歲的男人哭的癱坐在地上,鄰居都來紛紛勸說,都去大城市了過好生活了,還有啥想不開的呀,男人越哭越大聲,就像是一個說不聽的孩子,或許他內心清楚,這個他生活了半輩子的地方,再也回不來了。

不一會兒,他拿出手機,給親戚打了一通電話,告訴他,搬家拉過去的東西,一樣都不許扔,要是沒地方擱置了,他出錢蓋一個儲物間,把這些東西放起來。

我們可能都想過,等自己有錢了,就換個更大的房子,去更好的地方,但是這一天真的來了,卻捨不得放下過去的生活,倒不是因為生活本身讓人不捨,而是曾經的記憶太過難忘。

年輕的時候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常年在國外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他每次都說想家,在家裡怎麼樣都呆不夠,我就說他,這麼小的年紀有啥好想家的,你在哪裡,哪裡不就是家嗎?

可如今自己離鄉四年多了,深刻體會到當年朋友的心情,原來家鄉的一切都無可代替,除了自己的記憶,還有親人、朋友的記憶,可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懷念過去、會喜歡和朋友家人們一起敘舊的重要原因吧。

無獨有偶,前公司的老闆和我是老鄉,老家在東北,他今年剛好五十歲,也是過著苦日子長大的。

後來不顧家裡的反對,堅持要來外面闖蕩一下,結果還真被他誤打誤撞的闖成了,他跟對了一個老闆,發了一大筆財,後來在南方開了幾家公司,我所在的那家,是他開的第一家公司。

老闆的財力很雄厚,光是200萬左右的豪車就有兩臺,平時也是出手闊綽,頗有點揮金如土的意思。

但別看前老闆這麼有錢,但是他的很多生活習慣確實非常的“復古”,我就發現他,一週至少得吃三次大碴粥,這個大碴粥就是東北人所說的“大碴子”,是用玉米磨出來的粗糧食品,價格非常非常便宜。

很多南方的同事不認識這東西,老闆就開玩笑和他們說這是進口的補品,非常高級,搞得很多同事都信以為真了。

而且他在東北的老家還有一塊田地,面積很小,每年到了北方種地的時節,他必須要回去親手收拾收拾這個小地方,然後種上一些菜,有時候還會運過來給我們大家分一點。

用老闆自己的話說就是“富人長個窮身子”,就愛吃以前沒錢時候吃的東西,但是不管怎麼吃都不如那時候吃著香,而且總是放不下那點兒地,若是不幹點兒種地這樣的勞動,就覺得渾身不舒服。

他還經常在和我們聊天的時候,說到自己以前心酸的闖蕩歷史,聽得出來,那時候他確實很難,而且他在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卻反而洋溢出一種幸福的感覺,能夠感受到,他對那段日子很是懷念。

其實不光是我的前老闆這樣,好像大多數都特別懷念從前的時光,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一樣,直到現在,我都清晰的記得: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因為沒有錢,為了省兩塊錢的公交,然後走路上下班,在包裡背上一瓶灌好的水,在路上聽聽歌,幻想一下自己以後有錢了以後,要買這買那等等。

我清晰的記得,那條路上有三個十字路口,有一個十字路口的紅燈總是出問題,在道路的一旁有一座公園,總是有幾個老大爺在那裡練太極,那種感覺,就彷彿是我昨天剛下班從那裡經過一樣。

至於人們為什麼會懷念那些曾經艱苦的日子,我猜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執念和堅持吧。

我認識一位老哥,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每年一到過年的時候就發愁,在他看來,現在過年是最無趣的事情之一,大家要麼吃、要麼喝、要麼打麻將玩牌,吃不動喝不動也玩不動的時候,就拿起手機自己玩自己的。

他說這不叫過年,這就是和日常過每一天是一樣的,他最喜歡的年,是以前的時候,條件不算太好,很多東西只有在過年才能看到、買到,同樣的東西,那時候吃就比現在吃覺得香。

那時候沒有視頻通話、沒有方面的通訊方式,很多人可能一年、甚至幾年才能見上一次面,每次見面都有著說不完的話題,那些我們平時認為是寒暄的話,卻是最真誠的問候。

然而這些內容在老哥的印象裡,才是最原汁原味的過年,老哥說,這應該就是珍惜的感覺,每次到了過年的時候,他都會把這些記憶調動出來,在腦海裡像放電影一樣,一個橋段一個橋段的閃過。

這種感覺可能就叫做珍惜,那些曾經我們所擁有的,可能以後再也不會擁有,如今我們所得到的,即便是相同的物件,卻也收穫不到最初用有時的喜悅。

或許那些曾經擁有的太過珍貴,每次想起都會讓我們感到“不能承受之重”,每受到一次這樣的沉重,記憶便少了一分,所以我們拼命的想回到過去,只是為了留住那些曾經彌足珍貴的瞬間。

懷舊從不是矯情,更不是自我感動,懷舊,其實只是一種對曾經生活的無限嚮往而已。


職男小凡


七十年代真的很純樸,我小時候,我兄弟倆一放寒暑假,就到姑媽家玩上一兩個月,雖然那時沒大魚大肉,但是都是綠色的無汙染食品,現在全是轉基因,蘇丹紅,精神上大家貧富差距不大,老百姓剛剛分了田地,種地有米,萊地有青菜,蘿蔔,養點雞,養個豬,一年到頭都是解決在溫飽線上,根本沒有勢利的想法。現在回不去了。害了老百姓有家不能回,留收老人,留守兒童,現在我們兄弟和姑姑天各一方,沒了親情。到頭來還是為一幅皮囊奔波。


湘江源頭特大城市永州


記得小時候零花錢只有幾毛,過年時老太太給每個小孩子二塊的壓歲錢,嶄新的幾張五毛放到每個人的手裡。那時最喜歡到小賣部買幾毛錢一根的冰棍和乾脆面。

天天和鄰居的小孩們一起去瘋去玩泥巴玩捉迷藏玩跳繩。父母親們每天都出去工作,雖然每個月幾百塊的工資,但沒有什麼所謂車貸、房貸的束縛,每天回去一家人開心的吃飯、聊天,生活充實且有趣。

等我們都長大了,國家日益強大,每個人的日子都越來越好起來,我們每個人在或大或小的城市裡,奔波著自己的生活,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連隔壁鄰居長啥樣都不知道,每天早出晚歸,真的很懷念那時的快樂。

為什麼現在有錢了,反而會覺得不快樂呢?我認為有下面幾點。

一、有錢人的標準無法統一

什麼是有錢人?資產達到多少的數額才能稱為有錢人?

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很難去統一的衡量。

身上只有一塊錢的人,你給他一百塊,他認為就非常幸福了。

身上有一百萬的人,你給他一百塊,他不會有什麼感覺。

快樂這個事情,真的很難通過你現有的資產去看待。

二、有錢反而不快樂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

小時候身上只有10塊的時候想著要是天天能吃泡麵奶茶就很開心,等到有錢了,現在吃到撐也只有飽腹感而沒有那種期待的愉悅感了。

沒錢的時候對我們來說,誘惑很多,想要的很多,期待的也很多,反而更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的現狀,有去努力的動力,拿著辛苦掙的錢去買一件心儀已久的衣服,那種內心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會讓自己更有動力。

但是有錢了以後這些期待就變成了家常便飯,物質慾望迅速得到滿足,滿足之後是長長的無聊空虛。這種精神上所帶來的空虛感,無法讓人感受到快樂。

第二個原因:

為保持現狀,保持“有錢”,不停賺錢的行為就會佔據你大量的時間。

這有就意味著你沒有了休息的時間、家庭的時間、獨處的時間。

在身體和精神上就會很累,在這種經常性疲勞的狀態下,怎麼會快樂呢?

就像爬山一樣,登上山頂是我們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

我們還要領略沿途的風景,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自己身心舒暢,精神愉悅。

第三個原因:

很多有錢人都被我們稱為土豪,或者暴發戶,他們有錢,卻不懂花錢,不懂得如果管錢、如何去做財務管理。

有錢了就容易迷失反向,大手腳的花錢,體會了當時花錢的快感,但突然發現哪天錢就沒了。

或者頭腦不清醒的話,很容易沾染一些惡俗,甚至犯法的行為。

記得前些年有個鄰居賺點小錢然後高利貸,最後血本無歸。

如果因為這些事情導致自己身敗名裂,何談快樂?

第四個原因:

有錢了,就會發現身邊有困難的親戚、朋友越來越多。

很多人多會過來找你,希望你能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如果有借有還還好,就怕那些借了很久卻始終推脫不還的人。一開始你想竭盡所能的去幫助別人,到頭來錢打了水漂,還因為這些人這些事懂了很多道理,看清了很多人,越多的感受到人間的冷暖,越發感覺到不快樂。

第五個原因:

有錢人也很容易招人嫉妒,落人話柄,更加可恨的是,這些大部分都是你身邊的人。

沒有人去嫉妒馬雲爸爸,但他們會嫉妒自己的某個親戚、某個朋友甚至某個鄰居。

他們會將你作為對比,成為眾矢之的。你的錢財來路不明,你鐵公雞不願意借錢等等,都可能被曲解誤傳。這些更是讓人頭疼,毫無招架之力。

當然了,有錢人肯定比窮人更容易去解決很多現實性的問題,也不見得所有的有錢人都是不快樂的。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初心,不管有錢沒錢,都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原則和追求,才能保持快樂。

人生也是如此,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人生的目的不是從這頭到那頭,而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去體會酸甜苦辣,悲歡離合。

當我們忙著去賺錢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的時候,不要忘記,適時的停下自己的腳步,去領略人生的美好。人生的目標不應該是賺錢,還是通過賺錢去過更好的人生,去做更好的自己,讓它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


老夏分析師


我也有這種感受,而且越來越強。

有人說喜歡回憶是人衰老的表現,我不知道這種認識是否正確,但是回憶當初奮鬥的日子確實感到奮鬥是幸福的。

1991年女兒剛出生的那段時間,家裡過得特別難,我當時工資只有幾百元,解決溫飽都有點困難,更別說多麼富裕了。窮則思變,愛人除了上班開始做電小生意貼補家用。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情是愛人下班後晚上到大街上支起了一個小麵食攤賣水餃,我晚自習下課後去幫她打掃衛生端盤子。雖然掙得不多但也確實改善了家庭窘迫的生活,每天夜裡十二點鐘收攤後回到家裡是愛人最興奮的時刻,坐在床上整理一堆零錢,點一下當天的收入,看著她美滋滋的笑臉,我心裡卻沒有多麼高興,總覺得對不起愛人,由於我的無能讓她跟著受苦。

轉眼間三十年過去了,女兒已經結婚生子,家裡的經濟條件比原來強了很多,愛人已經退休在家,再也不需要風風雨雨出攤了,可是生活好像缺少了激情,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總覺得缺少了什麼,在平凡的日子裡往往回想當初努力掙錢的艱辛,深深感到拼搏才是幸福,努力掙錢的日子才更讓人感到踏實。

三十年前的努力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我一向堅信天道酬勤,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付出越多,回報才有可能更多,陽光總在風雨後,苦盡才能甘來。我相信,經過一番拼搏,必能創造出不一樣的精彩,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努力拼搏才能書寫出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






X射線60945207


人民當家做主的年代,沒有壓迫剝削的年代,人人平等的年代,互相幫助年代,夜不閉戶的年代。


用戶1102021530195


我60多歲,我就知道以前的日子是幾代人住小平房,沒暖氣也沒煤氣,更沒衛生間,你的去街上共廁排隊蹲大號,每人每月三兩肉,三兩油,一年半斤棉花,定量28斤糧食,細糧是30%。也沒什麼娛樂節目欣賞,抽號買自行車,更沒條件去旅遊……。誰還想再試幾天呢?除非有病。


大地滋潤


懷舊是上了年紀人的通病。

如今,的確有不少人懷念六七十年代,為什麼呢?按理說那時過的日子和如今的日子相比,真的有天壤之別。那年月要吃沒吃要喝沒喝,居住條件就更別說了。

那麼,那樣的生存條件有什麼值得懷念的呢?我個人的體會是,他們懷念的是那個時代的社會風氣,以及人與人相對平等的格局。

人就是這樣,喜歡平等。那年月大家都窮,即使經濟條件好的也好不到哪去。

同時,大家都窮的時候沒什麼可比性,所以,人與人的關係相對真誠和睦。窮日子窮樂呵。如今就不同了,窮富差距不斷拉大,人與人的誠信岌岌可危。誰都不信任誰,誰都防著誰。能不累嗎?!

過去是“遠親不如近鄰”,而如今卻是“不知道對門是誰”。所以,住房條件好了,精神空間卻窄了。相比之下怎能不懷念窮樂呵的年月呢?!



皛川


人民追求的是自由平等,而不是財富。貧富只是比較而言,擁有千萬資產你算是富翁了吧?但與比爾蓋茨比你就是一個窮光蛋!一個普通工薪階層不算富有吧?但在乞丐看來就是一個大富豪!當年雖貧窮,但人人平等,幸福抬數很高,如今似乎是有點錢了,但差距增大,階層分化,幸福指數自然大幅下降。


wen6503


懷念的人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那是他們熟悉的環境,如今的環境雖然變好了,但他們在社會大部分是被邊緣化的人了。如今工作效率更高,而對他們而言工作方式變難了。

少部分混上去混的好的人,就不會懷念一窮二白的時代了。

好日子裡出生的人,也是不會想回去的。不僅僅窮,而且非常不適應那時的社會,每天無止境的做低效的,他們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會讓他們瘋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