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閒,是一場災難

《道德經》裡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

人到中年,越不能閒。

有活力,有奔頭,生命才能充實豐盈,長盛不衰。

1

閒,是福氣;太閒,是災難

人生難得是清閒。

梁實秋說:人在有閒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蘇軾在擔任杭州太守的時候,喜歡在高山的亭子中辦公。

辦公之後,一定要小酌一杯,看看滿山風光,找個陰涼睡上一覺。

勞逸結合,把繁重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

在工作之餘,給自己留一點休憩的時間,是一個人的福氣。

但是太閒,則是一個人的災難。

有個初中同學家拆遷,家裡一下子有了錢。

換車換房換首飾,工作也辭了。

一家人天天到處玩。

沒過幾年,因為實在是太閒,妻子迷上了賭博,丈夫迷上了遊戲。

倆人每日無所事事,很快就把拆遷款敗光了。

《菜根譚》中說:“人生太閒,則別唸竊生。”

人一旦閒下來,亂七八糟的念頭就都來了。

忙,是最好的養生。

太閒的人,無所事事,生命只能一點點沉淪。

2

人閒則生事,人忙則無事

沈從文說:“我一生最怕是閒,一閒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

忙,是勞役,也是解藥。

有一次和老媽逛街。

看到一家玩具店,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正在給孩子推薦玩具。

老媽說:這人是個拆遷戶,家裡分了幾千萬的拆遷款。

現在手裡有錢了,但是還在幹老本行。

我們進去聊了一會,老闆說:閒了一段時間,整個人沒著沒落的,渾身不得勁,做這個就是單純讓自己有點事幹。

古人說:人閒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人生最大的福氣,就是手上有事做,心中有寄託。

孔子晚年著書立說,韋編三絕。

齊白石一生筆耕不輟,在70歲時仍然堅持每天作畫。

曾國藩晚年還在學習西方數理化。

忙的人,不會老。

他們充滿活力和幹勁,整個人生氣勃勃。

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忙起來,生命才能更加充實,才會覺得不枉此生。

3

人忙心不忙,心閒人不閒

忙,心亡也。

人太閒,是場災難,但是人如果太忙,也會喪失性靈。

人要忙,但是心要閒。

在996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把工作當成苦役。

整日忙碌,常常陷入焦躁。

稻盛和夫有這樣一句話:

“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孔子為了他的理想而忙,不辭風雨。

曹雪芹為了他的興趣而忙,對《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他們內心強大而淡定,忙碌而快樂。

為自己喜歡的事兒奮鬥,內心自有一份充實感和愉悅感。

如果你覺得忙碌而煩躁,甚至沒有自我,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知道自己的興趣,明白自己的天賦,忙碌才不會成為你的苦役。

除了忙,也要學會“閒”。

現代醫學表明:忙碌時間太久,身體會時刻緊繃著無法得到釋放,很容易出問題。

如果說忙是為了讓生命有價值,那學著閒下來,讓心靈得到休憩,則是讓生活變得有樂趣。

諸葛亮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人生不只是為名利而活,學著放下腳步,去看看人生中別樣的風景,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諦。

閒,是一種人生修行,也是一種境界。

週末的時候,陪陪家人,外出遊玩,靜看雲捲雲疏,花開花落,清掃身心的疲憊。

人生太閒,則別唸竊生;太忙,則真性不顯。

閒暇,是身心的放鬆和調整,忙,則是對生命的認真和負責。

閒能讓生活更有趣,忙則讓生命更有意義。

願每個人都能把握好生命的節奏,“忙裡偷閒”,活出自己最精彩的模樣。

人太閒,是一場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